[1] |
执笔人:江波, 核心成员:戴娟, 周爱民, 董晓勇, 刘啸宇, 参与人员:洪道诚, 姜飞, 郑隆威, 赵佳宝, 章恒远, 刘雅琳, 顾问:袁振国. 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南[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41(3): 121-134. |
[2] |
田小红, 季益龙, 周跃良. 教师能力结构再造: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41(3): 91-100. |
[3] |
杜华, 顾小清. 人工智能促进知识理解:以概念转变为目标的实证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9): 67-77. |
[4] |
申素平, 周航. 论教育法典的核心概念:基于法律行为与行政行为的启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5): 17-27. |
[5] |
孙霄兵, 刘兰兰. 论以受教育权为核心制定教育法典[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5): 8-16. |
[6] |
张斌贤. 儿童年龄分期:重构教育历史的概念工具[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3): 1-9. |
[7] |
吕立杰, 丁奕然. 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构成要素及作用机制研究——基于PLS-SEM的实证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3): 20-29. |
[8] |
朱晓宏, 王蒙. 教师教育大学化:反思与重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3): 75-88. |
[9] |
朱旭东, 李秀云. 论儿童全面发展概念的多学科内涵建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2): 1-16. |
[10] |
李臣之, 梁舒婷, 郭晓明. “品德与公民”课程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国家认同?——基于澳门中小学生的实证调查[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2): 57-70. |
[11] |
孙妍妍, 何沣燊. 以“工程”为中心的STEM课程驱动问题设计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8): 33-44. |
[12] |
张华. 论杜威的儿童课程观[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6): 43-57. |
[13] |
陈慧娟, 辛涛. 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的演进与未来走向[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4): 42-52. |
[14] |
[美]理查德•米勒(Richard K. Miller) , 王连江, 于海琴. “新工科”办学的欧林效应:小规模,大影响——理查德•米勒校长与王连江、于海琴的对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3): 111-126. |
[15] |
黄雨恒, 周溪亭, 史静寰. 我国本科课程教学质量怎么样?——基于“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的十年探索[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1): 116-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