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蔡庆丰, 吴冠琛, 陈武元. 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会提升家庭教育期望吗?——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实证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8): 96-114. |
[2] |
刘宁, 吴思雅. 教育法典中《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法典化问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5): 100-107. |
[3] |
于浩, 郑晓军. 教育权力的法理基础[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8): 107-115. |
[4] |
阎光才. 信息技术革命与教育教学变革:反思与展望[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7): 1-15. |
[5] |
[美]罗伯特•斯莱文, 张志强, 庄腾腾. 证据驱动的教育改革如何推动教育发展[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3): 14-22. |
[6] |
魏易. 校内还是校外: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现状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5): 103-116. |
[7] |
朱永新, [美]约翰·库奇(John Couch). 技术如何释放终身学习者的潜能?——朱永新与约翰·库奇关于未来教育与学习升级的对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3): 1-15. |
[8] |
[美]林逸梅(Iveta Silova). 期待其他多重世界,赋我们自身以生机:向比较教育学发出的一份邀请[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3): 42-56. |
[9] |
张薇, [英]马克·贝磊(Mark Bray). 影子教育比较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11): 21-38. |
[10] |
杨钋, 徐颖. 信息资本与家庭教育选择:来自中国的证据[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11): 39-55. |
[11] |
吴遵民, 李艳. 尊重视域下学生学习期望的政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5): 80-91. |
[12] |
陆素菊, 寺田盛纪. 在经济性与教育性之间:职业教育的基本定位与未来走向——陆素菊与寺田盛纪关于职业教育发展中日比较的对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2): 151-156. |
[13] |
关晶. 英国和德国现代学徒制的比较研究——基于制度互补性的视角[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35(1): 39-46+118. |
[14] |
林拓;袁锦贵;范楠楠. 在规范管理中释放科研生产力:经费管理的国际比较[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 34(4): 71-74. |
[15] |
周彬. 教育绩效管理的教育学考察[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 34(4): 106-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