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创新人才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社会责任感:拔尖人才的核心素养
    阎琨, 吴菡, 张雨颀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 (12): 28-41.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12.003
    摘要463)   HTML363)    PDF (778KB)(299)   

    本文旨在论证社会责任感是拔尖人才的核心素养。文章首先厘清了培养拔尖人才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进而通过对理论和模型的梳理,分析了拔尖人才社会责任感的深刻内涵和重要组成元素。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社会责任感与拔尖人才其他特质之间的供给关系。最后,论文对我国拔尖人才社会责任感培养过程提出了具体建议,为拔尖人才培养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生代海归”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有序Logistic—ISM 模型的实证分析
    柳芸芸, 叶映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 (12): 42-5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12.004
    摘要406)   HTML69)    PDF (1042KB)(695)   

    随着越来越多80后和90后“新生代海归”选择回国发展,他们的就业质量随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203名 “新生代海归”为研究对象,探讨社会人口学背景、海外教育经历、国内求职活动三方面对其客观及主观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首先运用有序Logistic 回归模型确定“新生代海归”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发现回国时间、留学形式、留学区域、留学年限、学历、求职频率、面试次数、就业区域和单位类型影响客观层面的就业质量—即平均月薪;而独生子女、回国时间、留学形式、逆文化适应、第一份工作寻找时间、面试次数、offer次数、就业区域和单位类型等则影响主观层面的就业质量—即工作契合度、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向;同时,客观就业质量能够影响主观就业质量。根据上述发现,本研究使用ISM 模型建立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与层次结构,发现社会人口学和部分海外教育经历因素在“新生代海归”的就业质量模型中发挥深层根源性作用,海外教育结果(如学历、逆文化适应等)是处于中间的关键连接因素,国内求职活动是影响就业质量的表层直接原因。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最后提出了促进“新生代海归”高质量就业的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