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导航切换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沿革
组织架构
期刊荣誉
编委会
编辑团队
学术动态
本刊活动
国内会议
国际会议
投稿审稿
投稿须知
作者投稿
编辑审稿
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读者中心
最新出版
专刊
高被引文章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全年目录
按栏目浏览
过刊浏览
征订启事
留言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设计
魏锐, 刘坚, 白新文, 马晓英, 刘妍, 马利红, 甘秋玲, 康翠萍, 徐冠兴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 (
2
): 20-2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02.003
摘要
(
390
)
HTML
(
584
)
PDF
(848KB)(
556
)
可视化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与美国21世纪学习联盟开展合作,在P21提出的21世纪核心素养4C模型(审辨思维、创新、沟通、合作)的基础上,新增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构成5C模型。通过文献梳理、深入研讨和综合论证,我们建立了包括5个一级维度、16个二级维度在内的核心素养5C框架。在经过广泛调研和进一步深入阐述后,我们最终完成了对5C模型的框架建立、内涵阐释和行为表现举例,以期为推动核心素养教育的落地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框架。这是继研究院与世界教育创新峰会组织(WISE)联合发布《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报告之后,中美学术团队深度合作完成的又一份围绕核心素养教育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一
刘妍, 马晓英, 刘坚, 魏锐, 马利红, 徐冠兴, 康翠萍, 甘秋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 (
2
): 29-44.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02.004
摘要
(
332
)
HTML
(
447
)
PDF
(821KB)(
344
)
可视化
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指人们对文化的认知与理解、继承与扬弃、发展与创新的过程和行为,对个体发展、社会和谐都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将该素养分为文化理解、文化认同、文化践行三个要素,阐述了每个要素的内涵,列举了每个要素的行为表现,从系统设计课程、全面融入学科、在丰富的情境中开展活动、提升文化自觉意识等方面探讨了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在教育实践中的落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致辞:从“4C”到“5C”——祝贺“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发布
[美]大卫·罗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 (
2
): 19-1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02.002
摘要
(
268
)
HTML
(
340
)
PDF
(277KB)(
397
)
可视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审辨思维: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二
马利红, 魏锐, 刘坚, 马鸣燕, 刘妍, 甘秋玲, 康翠萍, 徐冠兴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 (
2
): 45-5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02.005
摘要
(
266
)
HTML
(
369
)
PDF
(876KB)(
284
)
可视化
审辨思维已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核心素养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审辨思维的培养也日益得到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的关注。本研究在梳理和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把审辨思维的认知技能和思维倾向整合在一起,提出适用于教育领域的审辨思维框架,并对其内涵进行阐释。一个具有审辨思维的个体在面对不同情境时,不但能够不懈质疑、理性分析、不断反思,得出合理的结论或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且能慎重考虑他人的观点且尊重他人挑战自己观点的权利,包括质疑批判、分析论证、综合生成和反思评估四种能力。本研究提出的审辨思维素养框架,能够为开展审辨思维培养和评价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创新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三
甘秋玲, 白新文, 刘坚, 魏锐, 马利红, 徐冠兴, 刘妍, 康翠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 (
2
): 57-70.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02.006
摘要
(
249
)
HTML
(
465
)
PDF
(838KB)(
393
)
可视化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普遍被认为是21世纪人才发展的关键特征,因此,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素养刻不容缓。一个具有创新素养的个体,能够利用相关信息和资源,产生新颖且有价值的观点、方案、产品等成果。创新素养包括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三个要素。创新人格侧重于情意因素;创新思维侧重于内在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创新实践侧重于外显的行为投入,它是创新素养落地的重要抓手。本研究通过将创新素养解构为上述三个方面并分别阐述内涵,通过举例来描述创新素养的行为表现,进而对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素养提供可行性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沟通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四
康翠萍, 徐冠兴, 魏锐, 刘坚, 郑琰, 刘妍, 甘秋玲, 马利红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 (
2
): 71-82.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02.007
摘要
(
239
)
HTML
(
463
)
PDF
(749KB)(
386
)
可视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沟通素养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然而,目前对于沟通素养的内涵及结构还没有清晰的界定。基于相关文献的分析,本研究提出,沟通素养是一个包含了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情感能力的复合型素养,包含深度理解、有效表达和同理心三个要素。其中,深度理解和有效表达是沟通的两个重要过程,需要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共同参与,而同理心则是促进有效沟通最为重要的一种社会情感能力。中小学是培养学生沟通素养的重要阶段,本研究构建的沟通素养结构模型有助于构建中小学生沟通素养的培养体系,为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助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合作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五
徐冠兴, 魏锐, 刘坚, 李静懿, 康翠萍, 马利红, 甘秋玲, 刘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 (
2
): 83-9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02.008
摘要
(
219
)
HTML
(
511
)
PDF
(764KB)(
288
)
可视化
合作是21世纪公民的必备素养,关注合作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合作素养是一系列合作技能与态度的集合,涵盖愿景认同、责任分担与协商共进三个要素。愿景认同是基础,责任分担是关键,协商共进是保障。三要素相辅相成,有机融合。合作素养可以培养,如何结合中国语境,深入推进合作素养培养与评价是当前和今后的重要研究任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