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耶.(1994).学术的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五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博耶.(2002).关于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演讲(涂艳国,方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布鲁贝克.(2002).高等教育哲学(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曹燕南.(2019).以"学"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评价实践.江苏高教,(3),13-20. 邓莉,施芳婷,彭正梅.(2019).全球竞争力教育指标国际比较及政策建议.开放教育研究,(1),13-24. 郭碧坚,韩宇.(1994).同行评议制.科学学研究,(3),63-74. 郭伟,张男星.(2019).怎样认识和理解大学评价.大学(研究版),(1),4-9. 克拉克.(2001).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李立国.(2019).建立符合高校教师工作特点的学术评价体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10-12. 李子联,魏畅.(2018).高等教育质量的宏观测度与时空差异.教育与经济,(4),61-68. 连志鑫,刘路.(2019).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评价的挑战和探索.江苏高教,(3),26-29. 刘念才,程堂,Jansadlak.(2009).大学排名:国际化与多元化.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纳伊曼.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探讨.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牛可.(2009).大学革命、大学理念与领袖.世界知识,(23),64-65. 邱均平,董西露.(2018).五种世界大学排行榜比较研究.评价与管理,(3),1-6. 吴康宁.(2017).人才培养:强化大学的根本职能.江苏高教,(12),1-4. 亚瑟科恩.(2010).美国高等教育通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姚利民.(2010).教学学术及其价值.河北科技大学学报,(4),102-106. 袁靖宇.(2019).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若干问题.中国高教研究,(2),6-9. 张凯,刘英杰.(2016).《莱顿宣言》的核心观点及借鉴意义.世界农业,(9),179-183. 周作宇.(2018).教育学:一个时代的集体荣耀.教育研究,(12),94-98. 朱贺玲.(2011).从洪堡到伯顿·克拉克:高校科研观的坚持与扩展.煤炭高等教育,(4),107-110. NSFC政策局译.(1992).同行评议——同行评议组提交英国研究理事会咨询报告委员会的报告(内部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