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n Content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Vol.24
    Please wait a minute...
    For Selected: Toggle Thumbnails
    辉 晏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1): 1-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1.001
    Abstract631)   HTML3)    PDF (248KB)(513)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呼声不是教育者和教育学者的误解和假象, 它分明映现了生活世界、教育者、被教育者、教育活动和教育学出现了问题, 问题青少年的增多是这些问题未能得到充分认识更没有得到合理解决的直接结果。教育者及其教育活动可能是具体而直观的, 而批判和反思的品质可能弱一些, 但作为学科形态的教育学应该是反思的和批判的。何谓生活世界、当下生活世界的基本样式到底是什么、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如何, 等等, 都是前提性、根本性和总体性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本文基于对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真实意蕴的揭示, 试图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课堂教学几个方面找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伟 高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1): 8-15.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1.002
    Abstract1062)   HTML2)    PDF (278KB)(193)      

    当代教育是无“根据”的教育。教育研究有本质说而无本体论。本体论是对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追问方式。教育哲学必须究问本体论, 也就是追问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人以领悟存在的方式来成就其存在, 这种存在方式称为生存。因此教育哲学也就是究问生存论的生存论教育哲学教育。生存论以人存在的时间场域为起点, 追问人存在的时间性、意义性和体验性。教育的意义在于完成人的美好生存, 为此何谓生存、何以生存、以何生存相应地构成生存论教育哲学的主要题域。回归本体的教育即回归生存本体的教育。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德胜 高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1): 16-22.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1.003
    Abstract1164)   HTML3)    PDF (253KB)(273)      

    和谐是一种境界。道德教育指向人的生命, 达到与人的生命的和谐是道德教育至高的境界。审照现实, 我们发现道德教育与生命的磨擦依然清晰可闻:或用道德排斥生命, 或用生命排斥道德。两种摩擦方向虽然南辕北辙, 但根源却是相同的:对生命与道德关系的曲解。道德与生命并不矛盾, 因为道德是生命的花朵、是生命的自觉, 能够赋予生命以意义。虽然道德与生命之间“和谐之中有磨擦”, 但道德教育中的摩擦则多源于错误观念。道德教育要走向内在的和谐, 即与生命的和谐, 就必须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由排斥生命走向对生命的呵护与激发。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啸 王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1): 23-2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1.004
    Abstract1180)   HTML2)    PDF (239KB)(255)      

    当代人学是对时代精神的自觉把握, 它提供了一种以人的方式思考、把握人生的新路径。作为一种人文诉求, 当代人学自觉地承担着对传统历史叙事和当代科学叙事的双重抗争和提升。在当代人学基础上产生的教育人学, 其内涵包括“教育:人是目的”、“教育:人之生成”、“教育:人对人的活动”三个层面。这些方面揭示了教育学的人学发展路向, 即探讨一种以人的方式进行的、以人为目的的、以成人为根本宗旨的人的教育。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颖 徐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1): 28-42.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1.006
    Abstract111)   HTML2)    PDF (181KB)(88)      

    本文对以学分取代学年作为高校收费的计量单位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弹性学分制可以为受教育者提供更为自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 帮助学习者更加主动地掌握着学习费用并提高其学习收益。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湘萍 吴, 福缘 徐, 勇 周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1): 30-3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1.005
    Abstract1288)   HTML3)    PDF (273KB)(338)      

    本文对某院校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了描述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分析研究发现, 工作环境、组织承诺及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影响教师工作绩效的主要因素。本文还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营造学习型大学的校园文化、建立“以激励为主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加强教师职业发展管理等提高教师工作绩效的相应措施。

    Table and Figures |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国良 俞, 嵘 闫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1): 43-4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1.007
    Abstract123)   HTML2)    PDF (227KB)(138)      

    言语交际策略是个体根据特定社会习俗, 通过语言表达和理解意图, 从而实现交际目标并获得良好社交效果的一种能力。它是言语、社交习俗和元认知三种知识成分的有机结合。以往研究表明, 与一般儿童相比, 学习不良儿童在言语交际策略的理解与运用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言语交际策略研究, 将为进一步探索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技能缺失的原因, 以及社会认知发展的内部规律提供新的视角, 因而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蕾萍 包, 标 桑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1): 49-55, 62.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1.008
    Abstract219)   HTML7)    PDF (278KB)(187)      

    生命历程研究最近在国外发展心理学理论界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生命历程理论的基本原则和概念, 提出年龄、转变等时间概念不仅直接体现了生命历程理论的创新之处, 还是其研究范式的重要基础, 其次侧重比较了生命历程与毕生发展观联系和区别, 最后分析了生命历程理论对国内发展心理学的启示, 认为研究也可以从这方面做进一步的思考与拓展。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俊 陈, 积家 张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1): 56-62.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1.009
    Abstract129)   HTML2)    PDF (254KB)(166)      

    通过情境模拟法, 探讨小学生对不同管理行为类型教师管教信息的情绪反应与行为倾向。结果表明: (1)不同管理行为类型教师的管教信息能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倾向。公正型教师的管教信息能引起学生愉悦情绪和服从行为, 其次是权威型教师, 冷漠型教师的管教信息易引起学生的愤怒情绪和对抗行为; (2)不同性质的管教信息教育效能不同。诱导教诲和困扰担忧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服从反应, 愤怒批评最易引起学生的不愉快情绪和对抗行为倾向; (3)不同年级学生对教师的各种管教信息反应不同。三年级学生对各种类型教师的各种管教信息均表现出较多的愉悦情绪与顺从行为, 五年级学生则表现出较消极的情绪反应与违抗行为。(4)学生的情绪反应与行为倾向一致性很高。学生对教师管教信息的行为服从倾向显著高于情绪愉悦程度。

    Table and Figures |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同吉 李, 庆麟 吴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1): 63-68, 75.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1.010
    Abstract221)   HTML2)    PDF (253KB)(96)      

    本文论述了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能力的实质、测量和培养等方面的研究。结构不良问题大量存在于生活和工作情境中, 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过程和所需成分与结构良好问题有所不同。利用结构不良问题作为测验材料, 可以测量人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测量方法与传统的智力测量相比更具生态效度。培养学生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能力所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有其独特特征, 对于当前教育改革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Table and Figures |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朗 肖, 建英 项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1): 69-75.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1.011
    Abstract96)   HTML2)    PDF (251KB)(117)      

    民国初期, 近代高等师范学校成为我国教育学科建立与发展的中心。尤其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形成了以归国留学生为主体的教师群体, 在教育学科建设的学术化、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科学化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等方面建树良多, 从而对加速中国教育学科现代化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贤君 熊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1): 76-8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1.012
    Abstract108)   HTML4)    PDF (295KB)(213)      

    现代中国国学教育运动的形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联, 它是苦难而命运多舛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目睹国难日深, 国学地位日趋微贱, 社会道德人心日渐消沉, 而西方思想文化长驱直入极显强势的时刻, 为救亡图存, 寻求中华民族出路, 探索以国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如何发展做出的庄严而沉重的选择。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保华 金, 本伐 喻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1): 84-90.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1.013
    Abstract131)   HTML4)    PDF (247KB)(90)      

    20世纪20年代初, 教会大学的宗教教育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为了摆脱危机, 在“巴敦调查团”建议下, 20世纪20年代后, 教会大学按照“更加基督化”方针对宗教教育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教会大学的宗教教育也因之得以残喘。然而, 受制于文化交流的法则, 教会大学宗教教育最终避免不了消亡的命运。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书光 黄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1): 91-9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1.014
    Abstract149)   HTML3)    PDF (222KB)(149)      

    基于“破旧立新”的观念变革与“以俄为师”的价值取向, 共和国德育确立了以“五爱”为核心的新德育构想。但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 中国德育的政治化倾向愈演愈烈, 至“文革”时更走向全面异化。“改革开放”后, 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 中国德育才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德育政治化遮蔽, 逐渐实现德育观念的本体回归和德育实践的转型性变革。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小蔓 朱, 贵华 刘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2): 1-7, 1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2.001
    Abstract848)   HTML3)    PDF (373KB)(230)      

    现代学校制度是中国当代教育生长发育过程中提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是我国现行学校制度的遗传与变异。生态理念观照下的学校制度建设对学校教育具有很强的适切性。在第五次教育革命的背景下, 审视学校教育功能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确证现代学校基本职能与核心价值取向问题, 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充分且必要的条件。

    Table and Figures |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友超 邓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2): 8-1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2.002
    Abstract778)   HTML2)    PDF (439KB)(170)      

    任何实践都需要智慧, 教师实践也不例外。教师实践智慧的养成有多种方式, 实践推理是其中之一。实践推理有两种形式:一是逻辑推理, 又分为实践三段论和实践推论, 二是基于案例的推理。相应地, 教师实践推理也有此两种方式。实践推理养成教师实践智慧的方式, 一是思考, 二是处理新情境和旧案例之间的关系。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秀兰 余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2): 18-26, 3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2.003
    Abstract828)   HTML5)    PDF (414KB)(389)      

    教育不仅具有促进社会流动的作用, 还有再生产原有秩序的功能。早期教育和文化环境的欠缺, 学校教育与考试内容的城市偏向, 使得农村孩子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文化上的劣势, 加上农村在师资与教育条件上的弱势, 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学业成功的机会。这种文化的再生产, 使大量农村孩子被教育而淘汰, 造成农村孩子低社会地位的再生产, 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与强化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

    Table and Figures |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航 郑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2): 27-3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2.004
    Abstract824)   HTML2)    PDF (245KB)(438)      

    道德理性内在于“好生活”并有利于促进“好生活”。在现代社会条件下, 和谐社会的“好生活”是基于完整的人的完整生活, 是一种追问着、构建着、追求着的自主生活, 它内含道德理性并藉由道德理性不断得以实现。道德理性是在生活实践中生长的。道德教育作为一种专门化的生活实践, 通过发展道德判断能力、建构道德图式、发展道德自我、促成道德反思等, 可以促进道德理性的生长。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剑平 沈, 家玲 谢, 丽莲娜·罗德瑞杰兹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2): 34-4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2.005
    Abstract680)   HTML3)    PDF (508KB)(136)      

    本文探讨了在现场管理和学校重建的过程中,教师、校长和督学三方对领导角色看法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文章从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实际操作出发,从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三方面总结出了领导理论的二因素模式和四因素模式,并探讨了两种模式之间的关系。

    Table and Figures |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运石 彭, 崇德 林, 文博 车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2): 49-5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2.006
    Abstract1033)   HTML2)    PDF (328KB)(251)      

    西方心理学的危机本质上是方法论的危机。业已确立的科学主义心理学方法论、人文科学心理学方法论、整合立场的心理学方法论, 从各自的角度展示了人的部分本质, 但均无力构筑出人的完整形象。西方心理学方法论危机的超越, 关键在于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点看待人的本质, 确立与人的本性相适应的心理学研究方式———心理学的整合视野, 由此实现彻底的科学主义与彻底的人本主义的有机统一。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穗苹 王, 时华 黄, 锦绵 杨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2): 59-65.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2.007
    Abstract993)   HTML2)    PDF (256KB)(272)      

    眼动记录法是当代心理学界进行语言理解研究的一种重要技术。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回顾和分析, 可以看到, 目前这一领域研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眼动控制的本质、串行抑或并行加工两个问题上。而在未来, 对语言理解的眼动研究将会集中于口语理解的眼动研究、眼动与ERP的结合、宏观层面语言理解、语言理解的个别差异、不同语言间的眼动比较研究等方面, 未来语言理解研究的新成果将会更多地建立在眼动研究的基础上。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敏 林, 志凤 孙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2): 66-71.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2.008
    Abstract1128)   HTML9)    PDF (221KB)(239)      

    反省抽象(reflecting abstraction)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一个核心范畴。本文主要介绍了反省抽象在发生认识论中的重要地位, 以及反省抽象与经验抽象、伪经验抽象、再反省抽象及元反省抽象之间的关系。同时, 以个体对序列关系的掌握过程为例来说明反省抽象的发展过程。反省抽象对发生认识论解释人类逻辑—数学知识的起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忠 李, 筱宁 王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2): 72-76, 8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2.009
    Abstract777)   HTML2)    PDF (231KB)(234)      

    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 促使前近代商人借助教育奋力改变自己的地位; 成功商人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介入教育活动; 商人介入教育活动对商人和教育双方都发生作用, 并对双方产生不同影响。然而, 就教育变革而言, 前近代商人介入教育的活动促进了固有教育的发展, 而制约了教育的近代变革。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建华 陈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2): 77-8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2.010
    Abstract673)   HTML2)    PDF (350KB)(262)      

    清末基督教教会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一过程中, “中华教育会”有着其他宗教机构或教育机构无法替代的作用, “中华教育会”加速了近代中国基督教教会教育制度化的进程。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纯焦 蒋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2): 88-95.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2.011
    Abstract728)   HTML3)    PDF (342KB)(246)      

    19世纪末20世纪初, 随着近代社会的深入, 新式教育逐渐兴起, 中国传统教育和中国士子的传统生活受到挑战。本文以王锡彤为个案, 从其身世与学业、职业活动、经济生活、身份变动等方面, 来具体剖析晚清底层士子的生活与教育, 探讨近代教育界传统士子的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的相互关系。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生鈜 金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3): 1-11,20.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3.001
    Abstract947)   HTML2)    PDF (408KB)(284)      

    教育学思想的对象是教育的价值追求和选择的目的、原因, 以及我们基于怎样的立场和价值做出真正合目的的价值选择的问题。教育学要为现实的教育选择提供关于更好教育的导向, 就需要高于任何一种价值观的教育思想。基于特殊立场的任何对教育需要的判断或选择都是在部分的利益立场选择教育的。教育选择的思想性判断必须超越这样的利益立场, 这就是无立场的教育学, 即对教育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共同问题和公共意义进行理解, 超越简单或片面立场。教育学必须站在社会整体性的公共福祉的立场上把握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提出教育的规范性反思。无立场的教育思维在“天下”和“永恒”的背景下, 试图解释文化和生活需要解决的涉及人间、人事和人心的教育问题。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凤炎 汪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3): 11-20.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3.002
    Abstract856)   HTML4)    PDF (4375KB)(251)      

    德的字形与含义在中国文化里经历了一个演化与定型的过程。无心符的德字仅指"直视前方行走"之类的行为。有心符的德字用于伦理道德领域时主要有两种用法:用作名词德的原始义指"直心", 然后才拓展出诸如仁、义之类的通用含义; 用作动词的德主要指"得到"。当代中国德育从德的演化过程里可以得到五点启示:(1)吸取"德性泛指使事物成为完美事物的特性或规定"的精义思想; (2)将品德视作人的内在品质, 并注重品德的实践精神; (3) "德得论"至今仍是对品德最基本且最重要的看法; (4)在弘扬情感德性的同时, 适度加强公正德性的培育; (5)妥善处理雅文化所推崇德性与俗文化所认可德性之间的关系。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长伟 李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3): 21-30,3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3.003
    Abstract969)   HTML2)    PDF (420KB)(225)      

    心理学与实践哲学是赫尔巴特开创的近代教育学的两座基石, 而近代教育学之所以走向分裂, 原因即在于作为教育学基石之一的实践哲学的沉沦。从本源看, 实践哲学关注的是具体的历史的实践行为, 而不是抽象的先验的理念活动。赫尔巴特把可塑性概念的论述放在以实践哲学为基石之一的教育学的核心位置, 以之淹没了具体的历史的生命实践, 必然导致本真的实践哲学的蜕变进而引致近代教育学的分裂。欲治愈近代教育学的分裂, 有必要回归本源的实践哲学。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春玲 李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3): 31-3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3.004
    Abstract853)   HTML3)    PDF (240KB)(150)      

    频繁的学校组织变革引发人们对学校组织变革的关注和研究。本文聚焦于中小学校, 对我国学校组织变革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 归纳出存在的诸多问题, 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目标与任务。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俊明 方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3): 37-42,4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3.005
    Abstract1509)   HTML52)    PDF (270KB)(2245)      

    从融合教育的概念、发展历程来看, 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它表明当代特殊教育已经从长期以来的福利型向权利型、大众型的方向转变; 对普通教育而言, 融合教育可能会作为一种新的范式引发人们对目前"应试教育"和"英才教育"的进一步反思, 推行融合教育对现代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法]皮尔·卡斯巴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3): 43-4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3.006
    Abstract977)   HTML2)    PDF (273KB)(325)      

    本文围绕近年欧洲教育史研究方法的变化这一主题, 首先指出在国家众多、国情各异的欧洲, 教育史学家在研究方法方面的差异和其文化专业背景及工作环境等不同有关; 然后通过四个案例具体介绍欧洲教育史工作者如何运用新的史学研究方法来发掘新资料、提出新问题和拓展研究领域的; 最后概要叙述史学方法最新的两大变革走向及教育史研究工作者在这种变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涛 辛, 丽亚 焦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3): 50-56,61.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3.007
    Abstract1078)   HTML7)    PDF (467KB)(249)      

    规则空间模型是一种基于统计模式识别和分类取向的认知诊断理论, 该模型可用于识别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诊断学生解题中所犯的错误, 它克服了CTT和IRT在教学评价中的缺陷, 开创了心理测量领域新的里程碑。该文首先介绍了规则空间模型的基本原理及阶段过程, 然后对模型的理论进展及应用进行举例说明, 最后对模型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Table and Figures |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守锤 曾, 其维 李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3): 57-61.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3.008
    Abstract1129)   HTML3)    PDF (218KB)(126)      

    儿童现实性监测的发展是当前错误记忆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文章对现实性监测的定义、研究范式、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 介绍了三个相关的理论, 指出了现实性监测计算方法的局限性, 并认为, 对已有的理论进行证实或证伪研究, 考察现实性监测与易受暗示性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未来研究的趋势。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文静 翟, 哲宏 熊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3): 62-66,8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3.009
    Abstract1216)   HTML3)    PDF (248KB)(270)      

    所谓儿童认知模块性, 是指把儿童认知发展理解为实质上是许多功能上独立的单元(模块)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研究思路是对世界范围内儿童“领域特殊性发展”研究浪潮的一种响应。本文集中探讨了关于儿童认知模块性研究的方法学问题。在确立认知发展模块性的基本涵义基础上, 着重论证了在什么意义上认知发展是领域特殊性和信息封闭的, 从而表明儿童认知发展的模块性。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彦坤 麻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3): 67-72.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3.010
    Abstract1012)   HTML6)    PDF (242KB)(380)      

    维果茨基对现代西方心理学产生了巨大而广泛的影响, 融入了蔚为壮观的“维果茨基现象”。他提出了与西方迥然不同的理论体系与方法论思想, 丰富了心理学的理论宝库, 广泛影响了心理学发展的众多领域; 激发了心理学的文化转向, 促进了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等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发展; 迁入并影响了后现代心理学, 从工具论和方法论等方面启发了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的孕育和发展。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宏杰 姚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3): 73-80.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3.011
    Abstract972)   HTML4)    PDF (3378KB)(195)      

    北魏前期改国子学为中书学,与太学并存。中书学隶属中书省,主要作为笼络、控制汉人士族的机构而存在,也成为后者参与北魏政权、保持政治地位的一条重要途径。中书学虽以五经教授,而中书博士多不专主授经,中书学生有品阶,反映了北魏中书学的独特性。孝文帝太和十六年改中书学为国子学,又有所创新。北齐国子寺成为独立的教育管理机构,并为隋唐所继承,源头可以追溯到中书学。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琦 姚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3): 81-8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3.012
    Abstract1040)   HTML5)    PDF (347KB)(203)      

    在清末兴学浪潮中, 法政学堂十分引人注目, 从1905年至1916年的十余年间, 全国先后兴办了百余所法政学堂。清末民初的法政学堂对中国近代法政教育的兴起和普及, 清末民初的社会政治发展都有相当的影响。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历史条件, 其局限也是明显的。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正平 田, 哲铭 叶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3): 90-9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6.03.013
    Abstract793)   HTML3)    PDF (292KB)(251)      

    在近代中外文化教育交流中, 王韬是一位先驱性人物。他于1867-1870年间在西欧的游历被后世的研究者普遍视为其思想发展的重要一环, 游历本身也是近代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事件。然而, 在事后的文本叙述中, 王韬夸大了游历中个别事件的意义; 后世的研究者受王韬叙述的引导暗示, 再加上考证困难、习惯思维的影响等因素, 也往往放大了这些事件在中外文化教育交流中的历史意义。本文即以王韬曾置书英国的事件为例对上述现象进行剖析, 试图还原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本来面貌。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小微 杨, 澜 叶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4): 1-9.  
    Abstract68)   HTML8)    PDF (915KB)(101)      

    2001~2005年,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突显出对人、对实践和对学科自身发展的深切关注,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呈现出以转型为主调的浑厚旋律,先后经历了学科存在价值与发展空间的寻找、学科研究转型、学科发展意识觉醒与迷乱这样几个阶段,最后进入“问题意识增强、本土研究强化、重建力量集聚”的新时期。总之,新世纪第一个五年使人们欣喜地看到,中国自己的教育学,正在实践变革与理论创新的互动中一步步成长起来。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立昌 张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4): 10-17,37.  
    Abstract102)   HTML6)    PDF (988KB)(95)      

    正像历史上信仰的时代受到理性的审判一样,当今,理性受到情感的审判。但不再是过去那种在二元对立中一方对另一方的清算和全盘否定。在教育中,它促进了对人的形象的重新描绘和实现方式的反思。处在社会全面转型时期的大学教育面临着合理性、合法性考验。时下,对于大学人文教育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历史关切和现实忧虑,是其得以加强和改善的必要意识基础。但在现实的努力中,其理论逻辑和实践形式都表现出诸多的不恰当。大学人文教育有效性的深层危机,是自身对其实践的逻辑的违背,致使应有的“人文性”流失了。所谓科学课程的挤压和科学霸权的言说并不能成立。大学人文教育的逻辑是指教育者为了凸现人文性而必须共同遵守的内在规则。它是建立在“大学”、“教育实践”内在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性”基础上的。聚焦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对话”和“反思”是贯穿于大学人文教育过程的核心机制。“主题—探究—表达”是其基本的和可能的课程模式。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增俊 冯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4): 18-24.  
    Abstract79)   HTML6)    PDF (760KB)(94)      

    随着中国高教扩招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如何界定和引导高职教育发展,看法颇多。研究表明,高职教育要避免重蹈一般普通院校之辙,必须在坚持高等技艺性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推进技艺与人文结合,走从纯粹技艺性到技艺与研发结合再到技艺、研发与学术性应用融合一体的新高职教育发展模式的道路。现阶段,中国高职教育在强化技艺教育的同时重视人文素养教育是有重要时代意义的。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险峰 周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4): 25-31.  
    Abstract108)   HTML7)    PDF (757KB)(95)      

    教育文本理解的尺度就是指教育文本理解的合理性、有效性评判的标准。从解释学发展的角度看,文本理解的合理性标准有“原意论”所称道的符合性标准,追求理解的正确性;有哲学解释学所认可的生成性标准,强调理解主体的经验性、理解的创造性、理解的对话性、理解的过程性或曰探究性以及理解的精神性。生成性标准启导教育文本理解范型由独断型理解向探究型理解转换,它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改变传统文本理解中的病理性现象。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庭瑾 郅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4): 32-37.  
    Abstract71)   HTML7)    PDF (666KB)(63)      

    教育管理制度既应当是合乎理性的,也应当是合乎伦理的。制度伦理化与伦理制度化是密切教育管理制度与伦理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的思维路向,前者重在对教育制度本身进行道德上的评判和矫正,通过内容的建构促使伦理原则和道德观念在教育制度中的渗透与落实;后者强调将某种社会倡导、公众认可的道德规范转变成为具有强制效力的教育制度。两者在教育管理的秩序重整与道德建设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功能。相比较而言,教育管理制度的伦理化更应当成为教育管理制度创新与制度变革的首要选择。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春好 平原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4): 38-45.  
    Abstract89)   HTML6)    PDF (536KB)(33)      

    自1946年至1970年前后25年时间里,日本学校教育法制建设得到了逐步完善。在宪法中即设置了教育条款。其后又颁布了教育基本法、教育相关法律、学校教育相关法制、学校教育国库补助制度、教科书免费提供制度、班级编制与教职员法定配备人数标准、教职员工资制度等一系列教育法制。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志芳 邵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4): 46-49,56.  
    Abstract108)   HTML7)    PDF (553KB)(98)      

    本文对于概念形成理论的流派和阵营进行了进一步的精细考察,提出五大流派探讨的分别是概念的不同的表征方式,而这些表征方式之间在表征的逻辑性和灵活性上是有鲜明的递进关系的,可以建构起一个双极结构。基于解释的阵营与基于相似性的阵营相比,只不过是运用了新一层次的相似性而已。本文阐述了概念的多重表征———基于规则的表征、基于线索的表征、基于样例的表征、基于图式的表征,以及这四种表征形式的双极结构模型。

    Table and Figures |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本禹 郭, 光辉 崔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4): 50-56.  
    Abstract129)   HTML7)    PDF (734KB)(109)      

    意向性是早期人文科学心理学中布伦塔诺学派思想的核心。布伦塔诺提出的心理的意向性本质观点,拉开了心理学人文科学路线的大幕。在他之后,麦农作了进一步推进。麦农区分出意动、对象和内容,从对象的意向性把握方向进行心理学领域的拓展。意向性从布伦塔诺到麦农的发展推进了人文科学心理学路线的进程。

    Table and Figures |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晓文 李, 晓丽 王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4): 57-62.  
    Abstract95)   HTML7)    PDF (628KB)(51)      

    改变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的薄弱局面需要从方法论上进行变革,应运而生的文化发展心理学反映了这样一种趋势。本文就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前提性认识进行了分析,并从文化发展心理学视角探讨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研究。文化发展心理学强调人的心理机能发展在本质上是文化的,心理发展是主体在文化实践中的不断建构。分析心理发展的文化背景和个体意义建构的过程,是理解心理发展的关键。因此,需要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并且通过类型比较和心理表征意义分析,揭示青少年心理发展状态和机制。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会芹 董, 文新 张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4): 63-67,95.  
    Abstract147)   HTML7)    PDF (634KB)(128)      

    进化发展心理学是在现代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影响下形成的一个新的学科分支,是一种从种系发生来解释人类发展的新理论视角。它试图以达尔文进化发展的机制来解释人类各种心理与行为的进化意义,并通过汇总各个领域的研究资料、设计进化实验等途径和方法来探讨人类心理和行为产生与发展的机制。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国钧 姜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4): 68-71.  
    Abstract271)   HTML6)    PDF (495KB)(91)      

    本文考证了“课程”与“教学”两个词的词源。认为“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翻译的佛经中,而非通常所说的唐代,而且佛经中的“课程”已接近于现代汉语中的“课程”。与现代汉语意义相近的“教学”最早出现在《战国策》中,而非通常所说的宋代。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琳琦 李, 晓婧 张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4): 72-81.  
    Abstract199)   HTML6)    PDF (943KB)(50)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场所。安徽书院经历了宋元时期的初步发展到清代的全面繁荣,明代是其发展的承上启下的重要过渡时期。本文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为依据,首先详细考证了明代安徽书院的数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明代安徽书院的地域分布和时间分布特征,最后从徽商、宗族和学术流布等三个角度揭示了明代徽州书院发达的原因。对明代安徽书院的研究,将有助于安徽书院发展史和全国书院发展史研究的深入。

    Table and Figures |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宇 张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4): 82-87.  
    Abstract246)   HTML6)    PDF (713KB)(121)      

    中华职业学校在192l一1926年闻遭遇了一系列严重挫折,这一事件恰好也是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缩影。究其原因,除了当时的政治环境、经济形势与观念因素,缺乏职业界参与办学“惯例”的影响同样是不可忽视的。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近现代中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尤其显得脱节,而实践证明,职业学校附设工场以便学生实习并不是一种理想的“沟通产学”的方式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玉婷 崔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6, 24 (4): 88-95.  
    Abstract87)   HTML10)    PDF (881KB)(147)      

    延安教育模式与邹平教育模式为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基于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的不同性质与路向的救国模式与教育实践。前者的路向为政治革命,后者则为文化革命。性质、路向不同,决定了二者的手段、策略也有所不同。其不同主要有:教育理念上“以教统政”与“以政统教”的区别;主要教育内容上人生行谊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之别;组织群众的方式上“政治动员”与“商量办事”之别。

    Reference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