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亮, 陈章, 沈军 组织振兴: 职业教育的“应为”与“何为” 民族教育研究 2020 3 31 34 陈亮, 陈章, 沈军. (2020). 组织振兴: 职业教育的“应为”与“何为”. 民族教育研究,(3),31—34.
|
|
胡晓鹏 产业共生: 理论界定及其内在机理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9 118 128 胡晓鹏. (2008). 产业共生: 理论界定及其内在机理. 中国工业经济,(9),118—128.
|
|
胡海, 庄天慧 共生理论视域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共生机制、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 农业经济问题 2020 8 68 76 胡海, 庄天慧. (2020). 共生理论视域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共生机制、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 农业经济问题,(8),68—76.
|
|
蒋成飞, 朱德全, 王凯. 生态振兴: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生态和谐“5G”共生模式 民族教育研究 2020 3 26 30 蒋成飞, 朱德全, 王凯. (2020). 生态振兴: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生态和谐“5G”共生模式. 民族教育研究,(3),26—30.
|
|
冷志明, 易夫 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圈经济一体化机理 经济地理 2008 3 433 436 冷志明, 易夫. (2008). 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圈经济一体化机理. 经济地理,(3),433—436.
|
|
冷志明, 张合平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经济合作机理 经济纵横 2007 7 32 33 冷志明, 张合平. (2007).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经济合作机理. 经济纵横,(7),32—33.
doi: 10.3969/j.issn.1007-7685.2007.07.011
|
|
李延平, 王雷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使命及变革 教育研究 2017 11 70 74 李延平, 王雷. (2017).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使命及变革. 教育研究,(11),70—74.
|
|
马建富, 李芷璇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与改革框架 职业技术教育 2020 33 7 14 马建富, 李芷璇. (2020).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与改革框架. 职业技术教育,(33),7—14.
|
|
马玉玲, 戴晓慧, 闫志利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技能形成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的阐释 职业技术教育 2021 13 52 58 马玉玲, 戴晓慧,闫志利. (2021).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技能形成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的阐释. 职业技术教育,(13),52—58.
doi: 10.3969/j.issn.1008-3219.2021.13.010
|
|
曼瑟•奥尔森. (2018). 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毛才盛, 田原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发展路径: 共生理论视角 教育发展研究 2019 7 7 12 毛才盛, 田原. (2019).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发展路径: 共生理论视角. 教育发展研究,(7),7—12.
|
|
朴贞子, 柳亦博 共在与共生: 论社会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6 4 12 18 朴贞子, 柳亦博. (2016). 共在与共生: 论社会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4),12—18.
|
|
邱金林, 韦家旭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困境与转型 教育与职业 2021 16 85 89 邱金林, 韦家旭. (202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困境与转型. 教育与职业,(16),85—89.
|
|
祁占勇, 王羽菲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体系与行动逻辑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4 67 77+194 祁占勇, 王羽菲. (2020).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体系与行动逻辑.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67—77+194.
|
|
祁占勇, 王志远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实困顿与实践指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4 107 117 祁占勇, 王志远. (2020).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实困顿与实践指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4),107—117.
|
|
孙杰远 论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 教育研究 2010 12 51 55 孙杰远. (2010). 论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 教育研究,(12),51—55.
|
|
唐智彬, 郭欢 作为乡村“治理术”的农村职业教育: 内涵与路径 教育发展研究 2020 Z1 75 82 唐智彬, 郭欢. (2020). 作为乡村“治理术”的农村职业教育: 内涵与路径. 教育发展研究,(Z1),75—82.
|
|
田真平, 王志华 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耦合 职教论坛 2019 2019, 7 19 25 田真平, 王志华. (2019). 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耦合. 职教论坛,2019,(7),19—25.
|
|
王官燕, 林克松 嵌入、脱嵌与再嵌: 贫困县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逻辑、困局及突破 职业技术教育 2020 7 60 65 王官燕, 林克松. (2020). 嵌入、脱嵌与再嵌: 贫困县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逻辑、困局及突破. 职业技术教育,(7),60—65.
doi: 10.3969/j.issn.1008-3219.2020.07.010
|
|
王慧 产教融合: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教育研究 2018 7 82 84 王慧. (2018). 产教融合: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教育研究,(7),82—84.
|
|
王绍博, 等 基于共生理论的临京临沪地区跨界融合发展对比研究 地理科学 2019 11 1681 1690 王绍博, 等. (2019). 基于共生理论的临京临沪地区跨界融合发展对比研究. 地理科学,(11),1681—1690.
|
|
王瑜 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协同扶贫的内在逻辑、现实偏差及发展路径 教育与职业 2021 3 70 77 王瑜. (2021). 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协同扶贫的内在逻辑、现实偏差及发展路径. 教育与职业,(3),70—77.
|
|
吴晓蓉 共生理论观照下的教育范式 教育研究 2011 1 50 54 吴晓蓉. (2011). 共生理论观照下的教育范式. 教育研究,(1),50—54.
|
|
杨磊, 朱德全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耦合机制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5 141 149 杨磊, 朱德全. (2021).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耦合机制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141—149.
|
|
杨玲丽 共生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 社会科学论坛 2010 16 149 157 杨玲丽. (2010). 共生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 社会科学论坛,(16),149—157.
|
|
袁纯清 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a 袁纯清. (1998a). 共生理论 —兼论小型经济.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
袁纯清 共生理论及其对小型经济的应用研究(上) 改革 1998b 2 1 5 袁纯清. (1998b). 共生理论及其对小型经济的应用研究(上). 改革,(2),1—5.
|
|
袁年兴 民族共生理论(方法论)的构建—基于社会生物学的学术共鸣 东疆学刊 2009 4 56 63 袁年兴. (2009). 民族共生理论(方法论)的构建—基于社会生物学的学术共鸣. 东疆学刊,(4),56—63.
doi: 10.3969/j.issn.1002-2007.2009.04.010
|
|
袁年兴 民族多元共生的基本逻辑: 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3 58 65 袁年兴. (2012). 民族多元共生的基本逻辑: 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58—65.
|
|
张建萍, 湛风涛 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 教育与职业 2017 3 51 54 张建萍, 湛风涛. (2017). 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 教育与职业,(3),51—54.
|
|
张旭刚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圈构建 职业技术教育 2019 28 59 65 张旭刚. (2019).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圈构建. 职业技术教育,(28),59—65.
doi: 10.3969/j.issn.1008-3219.2019.28.012
|
|
张旭刚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国际比较与路径 教育与职业 2020 14 80 87 张旭刚. (2020).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国际比较与路径. 教育与职业,(14),80—87.
|
|
朱成晨, 闫广芬, 朱德全 乡村建设与农村教育: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融合模式与乡村振兴战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2 127 135 朱成晨, 闫广芬, 朱德全. (2019). 乡村建设与农村教育: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融合模式与乡村振兴战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127—135.
|
|
朱成晨, 闫广芬 精神与逻辑: 职业教育的技术理性与跨界思维 教育研究 2020a 7 109 122 朱成晨, 闫广芬. (2020a). 精神与逻辑: 职业教育的技术理性与跨界思维. 教育研究,(7),109—122.
|
|
朱成晨, 闫广芬 跨界与共生: 农村职业教育融合治理的分析框架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20b 1 20 28 朱成晨, 闫广芬. (2020b). 跨界与共生: 农村职业教育融合治理的分析框架. 教育研究与实验,(1),20—28.
|
|
朱成晨 协同与共生: 农村职业教育融合治理的行动逻辑与支持系统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0 1 80 88 朱成晨. (2020). 协同与共生: 农村职业教育融合治理的行动逻辑与支持系统.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80—88.
doi: 10.3969/j.issn.1672-4038.2020.01.015
|
|
朱德全, 杨磊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贡献测度—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测算分析 教育研究 2021 6 112 125 朱德全, 杨磊. (2021).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贡献测度—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测算分析. 教育研究,(6),112—125.
|
|
Chen, S Aging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 public policy perspective Ageing International 2009 34 3 172 188 Chen, S. (2009). Aging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 public policy perspective. Ageing International, 34(3), 172—188.
doi: 10.1007/s12126-009-9043-6
|
|
DeBary. (1879). Die Erscheinung der symbios. Privately Printed
|
|
Dale. S. Weis. (1982). Experimental Mierobial Ecology. London: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
|
Paracer, S. & Ahmadjian, V Symbiosis: an introduction to biological associations 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 2000 89 4 461 71 Paracer, S. & Ahmadjian, V. (2000). Symbiosis: an introduction to biological associations. 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 89(4), 461—71.
|
|
Scott, G. D. (1969). Plant symbiosis In attitude of Biology, studies in Biology on 16 Edward Arnold Lond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