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纯槿,胡咏梅.(2011).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教师教育研究,(3),61-65. 陈向明.(2000).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登斯库姆.(2011).怎样做好一项研究——小规模社会研究指南(陶保平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范先佐,郭清扬.(2009).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成效、问题及对策——基于中西部地区6省区的调查与分析.教育研究, (1), 31-38. 风笑天.(2007).高回收率更好吗?——对调查回收率的另一种认识.社会学研究,(3),121-136. 赫文,多纳.(2008).社会科学研究的思维要素(李涤非,潘磊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侯龙龙,张鼎权,卢永平. (2010).西部五省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学生发展.教育学报,(6),77-83. 李刚,王红蕾.(2016).混合方法研究的方法论与实践尝试:共识、争议与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4),98-105. 李玲,卢锦珍,李婷.(2015).西部农村教师补充的模型建构与实证分析——基于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的视角.教师教育研究, (6),45-51. 林定夷.(1991).科学问题与科学目标.中国社会科学,(5),29-38. 刘善槐,邬志辉,史宁中.(2014).我国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测算模型研究.教育研究,(5),50-57. 刘善槐.(2011).我国农村地区学校撤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东中西六地的调查分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5), 52-55. 刘善槐.(2012).科学化·民主化·道义化——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决策模型的三重向度.教育研究,(9),91-98. 刘善槐.(2016).我国农村教师编制结构优化研究.教育研究,(4),81-88. 彭玉生.(2010). "洋八股"与社会科学规范.社会学研究, (2), 180-209. 彭玉生.(2011).社会科学中的因果分析.社会学研究,(3),1-32. 史宁中等.(2014).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推进中农村教育布局调整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苏群,徐月娥,陈杰.(2015).父母外出务工与留守子女辍学——基于CHNS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教育与经济,(2),67-72. 陶红,杨东平,李阳. (2010).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状况分析——基于我国10个城市的调查.教育发展研究,(9),6-9. 王树涛,毛亚庆.(2015).寄宿对留守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影响:基于西部11省区的实证研究.教育学报,(5),111-120. 魏发辰.(1989).关于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探讨——兼与林定夷先生商榷.哲学研究,(12),28-33. 吴建涛.(2015).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政策进展与完善路径研究——基于教育局长的问卷调查与政策文本分析.中国教育学刊,(4),59-64. 扎加,布莱尔.(2007).抽样调查设计导论(沈崇麟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张彩,陈福美,李勉,张平平,王耘.(2015).贫困地区学生数学与科学学业表现状况调查.教育学报,(1),80-88. 赵丹,吴宏超,Bruno Parolin.(2012).农村学校撤并对学生上学距离的影响——基于GIS和Ordinal Logit模型的分析.教育学报,(3),62-73. 钟秉林,赵应生,洪煜,阮琳燕.(2012).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实证研究——基于对我国9个省份107所农村学校的调查分析.中国教育学刊,(8),1-8+17. Mo, D., Zhang, L. X., Yi, H. M., Luo, R. F., Rozelle, S., Brinton, C. (2013). School Dropouts and 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s: Evidence from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in Rural China's Junior High School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49(2), 190-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