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尔封斯•德•瓦朗斯. (2010). 一种含混的哲学?. Available at https://ptext.nju.edu.cn/c3/a9/c12236a246697/page.htm
|
|
冯友梅, 李艺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批判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 2 63 72 冯友梅, 李艺. (2019).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批判.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7(2),63—72.
|
|
冯友梅, 颜士刚, 李艺 论核心素养语境下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构建逻辑——源自对布鲁姆风格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拷问 电化教育研究 2018 6 5 10 冯友梅, 颜士刚, 李艺. (2018). 论核心素养语境下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构建逻辑—源自对布鲁姆风格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拷问. 电化教育研究,(6),5—10.
|
|
康•德•乌申斯基. (1989). 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人类学初探(上卷).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李莉莉. (2011). 皮亚杰晚期理论探析.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 162−164.
|
|
李艺, 冯友梅 支持素养教育的“全人发展”教育目标描述模型设计——基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哲学内核的演绎 电化教育研究 2018 12 5 12 李艺, 冯友梅. (2018). 支持素养教育的“全人发展”教育目标描述模型设计—基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哲学内核的演绎. 电化教育研究,(12),5—12.
|
|
李艺, 钟柏昌 谈“核心素养” 教育研究 2015 9 17 23 李艺, 钟柏昌. (2015). 谈“核心素养”. 教育研究,(9),17—23.
|
|
梁漱溟. (2006). 朝话: 人生的省悟.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
|
廖昌荫 在研究皮亚杰理论时应当明确的两个基本问题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2 40 44 廖昌荫. (1998). 在研究皮亚杰理论时应当明确的两个基本问题.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40—44.
|
|
潘秀珍 《皮亚杰的理论》述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S2 240 242 潘秀珍. (1999). 《皮亚杰的理论》述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S2),240—242.
|
|
钱捷 本体的诠释——析海洛-庞蒂现象学的“肉体”概念(下) 哲学研究 2001 6 54 62 钱捷. (2001). 本体的诠释—析海洛-庞蒂现象学的“肉体”概念(下). 哲学研究,(6),54—62.
|
|
王汉松 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评析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3 65 71 王汉松. (2000). 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评析.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3),65—71.
|
|
王亚娟 梅洛•庞蒂对柏格森的自然观念的继承与批判 江苏社会科学 2013 2 60 66 王亚娟. (2013). 梅洛•庞蒂对柏格森的自然观念的继承与批判. 江苏社会科学,(2),60—66.
doi: 10.3969/j.issn.1003-8671.2013.02.009
|
|
颜士刚, 冯友梅, 李艺 聚焦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课程教材教法 2018 7 92 97 颜士刚, 冯友梅, 李艺. (2018). 聚焦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课程教材教法,(7),92—97.
|
|
颜士刚, 冯友梅, 李艺 “知识”及其把握方式再论——缘于对认知心理学之理论困境的思考 电化教育研究 2019 5 18 24 颜士刚, 冯友梅, 李艺. (2019). “知识”及其把握方式再论—缘于对认知心理学之理论困境的思考. 电化教育研究,(5),18—24.
|
|
燕燕 梅洛•庞蒂名相的肉身——从我能的身体到一体的肉身 现代哲学 2012 3 84 91 燕燕. (2012). 梅洛•庞蒂名相的肉身—从我能的身体到一体的肉身. 现代哲学,(3),84—91.
doi: 10.3969/j.issn.1000-7660.2012.03.012
|
|
张文彩 “具身存在”的感性显现——论梅洛-庞蒂的艺术观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 88 94 张文彩. (2018). “具身存在”的感性显现—论梅洛-庞蒂的艺术观.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88—94.
|
|
张晓东 梅洛•庞蒂的眼睛——《知觉现象学》视野中的当代文学图像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4 530 536 张晓东. (2015). 梅洛•庞蒂的眼睛—《知觉现象学》视野中的当代文学图像.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530—536.
|
|
钟柏昌, 李艺 核心素养如何落地: 从横向分类到水平分层的转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1 55 63 钟柏昌, 李艺. (2018). 核心素养如何落地: 从横向分类到水平分层的转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55—63.
|
|
庄惠阳. (2017). 马克思主义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Anita J.Harrow, Elizabeth J.Simpson. (1989). 教育目标分类学(1971), 教育目的分类法, 手册3: 动作技能领域(施良方等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Benjamin Bloom. (1986). 教育目标分类学(1956), 教育目的分类法, 手册1: 认知领域(罗黎辉等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Claude Imbert.(2010). 现象学与绘画风景: 以梅洛-庞蒂为例(二). Available at http://video.whlib.xuexi365.com/play_4840_63552.html
|
|
David R.Krathwohl, Benjamin Bloom. (1989). 教育目标分类学(1964), 教育目的分类法, 手册2: 情感领域(施良方等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Donald A. Landes. 介于感性与知性: 康德、梅洛-庞蒂以及理性批判(包大为译) 甘肃理论学刊 2018 2 77 82 Donald A. Landes. (2018). 介于感性与知性: 康德、梅洛-庞蒂以及理性批判(包大为译). 甘肃理论学刊,(2),77—82.
doi: 10.3969/j.issn.1003-4307.2018.02.014
|
|
Eric R.Kandel. (2007). 追寻记忆的痕迹(罗跃嘉等译).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
Francis Crick. (1998). 惊人的假说(汪云九译).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Gilbert Ryle. (1992). 心的概念(徐大建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
Harald Høffding. (1926). 心理学概论(龙特氏原译, 王国维重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
Jean Piaget. (1985). 发生认识论原理(王宪钿等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
L.W.Anderson. (2009).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完整版)(蒋小平等译).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
L.W.Anderson, L.A.Sosniak. (1998).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40年的回顾(谭晓玉等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Maurice Merleau-Ponty. (1948). 知觉世界与科学世界. Available at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9364076/?redirectFrom=h5
|
|
Maurice Merleau-Ponty 梅洛•庞蒂的一份未刊稿: 他本人作品的内容介绍 形而上学与哲学评论 1962 4 401 409 Maurice Merleau-Ponty. (1962). 梅洛•庞蒂的一份未刊稿: 他本人作品的内容介绍. 形而上学与哲学评论,(4),401—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