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3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8-09-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教育制度变革的当下史:1978—2018——基于国家视野的教育政策与法律文本分析
    范国睿
    2018 (5):  1-19+165.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8.05.001
    摘要 ( 215 )   HTML ( 33 )   PDF(1547KB) ( 1305 )  
    在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宏观背景下,借助历史文献,结合标志性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事件,考察我国教育制度变迁发现: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教育制度变迁大体经历拨乱反正、恢复和重建教育制度,全面启动教育体制改革,探索以基于市场机制的制度变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调整教育政策、从效率走向公平,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等五个发展阶段。回顾、总结和反思中国教育制度变迁历程及其成败得失有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和保障建设,有助于为促进未来中国教育的新发展提供历史借鉴与理智智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稿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实证研究
    岳昌君, 白一平
    2018 (5):  20-32+165+16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8.05.002
    摘要 ( 178 )   HTML ( 72 )   PDF(1417KB) ( 942 )  
    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21个省区市33所高校的抽样调查数据,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2017年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状况比较稳定,毕业生工作的"学用结合度"(工作和所学专业相关程度)和总体满意度都达到了较高水平;(2)毕业生整体"落实率"达到84.6%,与2015年相比,已确定单位、国内升学、出国出境的比例都明显增高;(3)从就业分布来看,毕业生依然更倾向于东部地区和大城市,企业是吸纳毕业生的最主要单位;(4)毕业生个体的人力资本积累因素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同时,家庭社会资本、学校背景以及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均对毕业生的求职结果、起薪和就业满意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
    大学生实习参与方式与就业关系研究
    丁小浩, 马世妹, 朱菲菲
    2018 (5):  33-41+16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8.05.003
    摘要 ( 231 )   HTML ( 29 )   PDF(1520KB) ( 630 )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就业体验型实习变得越来越普遍,大学生实习的目的也不再限于课堂所传授的理论和知识的应用实践。基于学校统一实习和学生自主实习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学生的主要实习方式,本研究考察了混合实习下大学生统一实习和自主实习的参与现状、影响因素及对其就业的影响,旨在深化对大学生实习与就业关系的认识,并为教育管理和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认知与认知发展对大学生初职月薪的影响
    朱红, 张宇卿
    2018 (5):  42-50+16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8.05.004
    摘要 ( 180 )   HTML ( 77 )   PDF(1421KB) ( 535 )  
    近年来,非认知发展对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在教育经济学研究中日益重要,而我国关于非认知发展的实证研究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本研究采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探讨高等教育阶段非认知的提升程度对大学生初职月薪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个体非认知与认知发展均对收入产生显著影响,但在本科生群体中,非认知对收入的解释力度强于传统人力资本关注的认知发展指标,在专科生群体中则相反。因此,政府、学校和各级教育机构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非认知发展,为学生提供整合性教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教育如何促进地区代际流动?——对大学生生源地、院校地和就业地城市级别的实证研究
    马莉萍, 刘彦林
    2018 (5):  51-59+16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8.05.005
    摘要 ( 159 )   HTML ( 25 )   PDF(2051KB) ( 607 )  
    本文使用2017年全国高校就业调查数据,从地区城市级别的角度分析上大学如何促进代际流动,揭示了大学生由生源地到院校地再到就业地的代际流动方向、比率、级别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学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进入到更高城市级别的地区,且就读于本科和重点院校、攻读研究生教育的影响最为显著;生源地级别越低,流动到更高级别城市的比例和机会越大、向上流动的级别越高,即大学教育对促进地区代际流动具有正向显著的影响。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大学教育对地区代际流动的影响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所在地为地级市及以上级别城市的院校;二是通过大学教育提高人力资本,帮助大学生进入更高级别的地区就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基层就业的趋势分析:2003—2017
    蒋承, 张思思
    2018 (5):  60-70+16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8.05.006
    摘要 ( 231 )   HTML ( 29 )   PDF(1359KB) ( 715 )  
    尽管国家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前往基层就业,基层就业也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重要的就业选择之一,但是目前对我国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基本特征或发展趋势进行全面讨论的相关研究还较为缺乏。鉴于此,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于2003年至2017年之间所开展的8次全国高校毕业生抽样调查的数据,针对我国高校毕业生选择基层就业的整体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我国基层就业毕业生在来源分布、学历层次、工作单位分布、工作满意度、起薪状况以及教育匹配程度等七方面的主要特征与变化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义务教育学制研究
    义务教育年限延长与基础教育发展——基于PISA 2015数据的实证研究
    陈纯槿, 顾小清
    2018 (5):  71-82+167+16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8.05.007
    摘要 ( 174 )   HTML ( 36 )   PDF(2510KB) ( 556 )  
    义务教育年限是衡量国家与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各国对义务教育年限的规定有较大的差异性。基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5年测试数据的分析发现,义务教育年限为12年对学生科学、数学及阅读素养成绩有最大的正向效应,义务教育的年限是造成学生素养成绩差异的重要因素。义务教育年限为9年的国家在儿童入学年龄上较晚,入学年龄为6岁对学生科学、数学及阅读素养成绩的正向效应最显著,城市学生和女生素养成绩受入学年龄的影响更大。义务教育年限为9年的国家在生均经费支出上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而对于生均经费低于5万美元的国家来说,生均经费支出对学生科学、数学及阅读素养成绩有极其显著的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的“三步走”战略——教育经费需求的视角
    崔海丽, 黄忠敬, 李益超
    2018 (5):  83-93+16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8.05.008
    摘要 ( 274 )   HTML ( 35 )  
    在实施学前一年免费的假设前提下,本文提出了推进学前一年免费的"三步走"战略:2020年中西部农村地区率先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2025年在中西部和东部农村地区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2030年实现全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全覆盖。同时,根据对不同年度、不同地区分城镇、乡村学前教育学龄人口规模的测算结果,对不同阶段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所需的财政教育需求进行测算。结果显示:2020年、2025年和2030年全国幼儿园财政性教育事业费需求最低分别为2910亿元、4535亿元和5000亿元,比不实施免费政策约需多投入89亿元、352亿元和809亿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
    塑造儿童乃教育学之原罪
    项贤明
    2018 (5):  94-103+168+16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8.05.009
    摘要 ( 231 )   HTML ( 30 )   PDF(1372KB) ( 696 )  
    赫尔巴特以来的教育学存在着这样一种传统观念,即把教育理解为一个对儿童和学生进行塑造的过程。这种塑造的教育观以基督教原罪说为深层理论基础,与人类社会长期以来对儿童的隔离和改造的历史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继承与参与的关联。行为主义为塑造的教育观在20世纪的延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二者在否认和解构儿童主体性方面是一致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后喻文化的到来,以及由此带来的儿童与成人之间"知识鸿沟"的逐渐消弭,已经使得秉持塑造教育观的学校窘迫不堪。要真正走出这一困境,我们首先必须对教育学的赫尔巴特传统进行彻底的反思,在理论上真正肯定和承认儿童的主体地位,将教育由"塑造"还原为"培育"和"服务",由"燃烧自己"转变为"点燃他人",由为儿童设计未来转变为帮助儿童创造未来。我们说塑造儿童是教育学的原罪而非本罪,暗指这并非是一种谴责,而是一种对深层问题的直视和反思。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迁子女的文化回应式课程与教学: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透镜
    王涛
    2018 (5):  104-113+16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8.05.010
    摘要 ( 164 )   HTML ( 22 )   PDF(1443KB) ( 552 )  
    高速的城镇化进程带来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怎样帮助随迁子女更好地适应我们的课程,学校和教师怎样根据非户籍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对课程与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让他们享有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成果,是学校教育必须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透镜,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和理解现行课程的文化适切性问题。本研究要回答的问题是:1.我国城乡差异的文化属性是什么?人和社会在城市化进程中受哪些文化因素影响?城市化进程中随迁子女会面临怎样的文化差异及文化适应?2.在课程与教学层面,如何应对随迁子女的文化差异和文化适应?通过分析以往文献、研究和教学案例,本文初步阐述了城乡差异的文化属性并对随迁子女的文化回应式课程和教学作了相应的介绍和解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研究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实证研究
    夏祥伟, 黄金玲, 刘单
    2018 (5):  114-128+169+170.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8.05.011
    摘要 ( 211 )   HTML ( 36 )   PDF(1654KB) ( 716 )  
    为有效应对研究生体育锻炼与健康问题遇到的新情况和新挑战,本研究对包括"双一流"建设大学等在内的全国171所高校的8208名研究生进行了有关体育锻炼与健康问题的问卷调查和量表评定,并从研究生体育锻炼的行为意向(包括态度、意愿)、研究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特征(包括阶段分布、锻炼形式、锻炼动机、知识技能、活动等级、障碍因素)、研究生体育锻炼的外界环境资源(包括软、硬件环境资源)等方面,系统地对我国高校研究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有关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校研究生的体育锻炼状况不容乐观,研究生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和意愿没能转化为有效的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生体育锻炼活动等级水平较低(不能对其全面健康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高校对研究生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等等。本研究提出了促进研究生体育锻炼行为和全面健康水平提升的相关建议,同时再次呼吁高校要充分关注和重视研究生的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工作环境的经济价值:基于地区经济地理特征的工资成本补偿
    马红梅, 雷万鹏, 钱佳
    2018 (5):  129-137+170.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8.05.012
    摘要 ( 156 )   HTML ( 26 )   PDF(2103KB) ( 512 )  
    在边远艰苦的贫穷地区,生活和工作条件更加艰苦,地区经济地理环境对当地公共事业部门工作人员的职业效用产生了负面影响,需提供经济上的补偿才能弥补这种心理收益的损失,亦即,这些负面环境特征增加了当地同等质量公共服务的劳动力成本。基于特征工资理论关于岗位环境特征具有"消费"效用价值的假设,文章从理论层面讨论了教师工资成本补偿的测算技术及其公共财政意义。根据岗位环境的舒适程度"差异化"测算教师工资成本,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考虑各地教育系统教师规模即可核算地区工资成本,这个思路为基础教育财政补偿制度建设和地区津补贴政策评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应用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学卓越师范生培养质量的增值性评价研究
    张志泉, 殷杰
    2018 (5):  138-147+170+171.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8.05.013
    摘要 ( 159 )   HTML ( 26 )   PDF(1352KB) ( 588 )  
    实施"卓越教师"计划旨在培养高质量的师资,而计划的实施需要有科学的监控与评价机制。传统以结果为导向的终结性评价难以考量师范生发展过程的转变及各责任主体对转变的贡献。而增值性评价作为监控与评定主体在经历一段时间后是否在各方面有量或质的增加的评价方式则能增强教育主体自主、增量及高效发展的意识。研究通过构建小学卓越教师职前培养质量的增值性评价模型及调查问卷的分析找出各层面因素对卓越师范生培养质量的"净影响"及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增强师范生培养效能的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法治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法理解读——以家永三郎教科书案为例
    湛中乐, 黄宇骁
    2018 (5):  148-160+171.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8.05.014
    摘要 ( 181 )   HTML ( 97 )   PDF(1452KB) ( 606 )  
    作为世界最长公法诉讼,家永教科书案用法学的方法解决了复杂的历史教科书问题,是"政治问题法律解决"的典型代表。本案涉及一系列宪法、行政法、教育法的交叉问题,是比较法研究的良好素材。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原被告围绕教育权归属问题,教科书审定制度与受教育权、学术自由、表达自由的关系,教育领域裁量行为的司法审查方法、行政程序中的正当程序原则适用、狭义的诉的利益等法律问题产生了激烈争论。我国公法学和教育法学研究中尚存在一系列亟待明确的问题,家永教科书案中体现的裁判法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权威发布
    早期儿童教育的支出由谁来承担,如何影响入学?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2018 (5):  161-164.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8.05.015
    摘要 ( 111 )   HTML ( 8 )   PDF(2230KB) ( 4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