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8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0-10-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特稿
    生物政治学视角下的教师表现力:一个全球性议题
    姜添辉
    2020 (10):  1-20.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0.001
    摘要 ( 215 )   HTML ( 750 )   PDF(747KB) ( 338 )  
    福柯的生物政治学向我们表明,现代社会的统治艺术是通过塑造社会大众的主体性,将他们转化成自我规训者。这种治理性源自市场的自由性,因为个体在自由市场能运作自我意志,实践民主意义。此种理性化自动行为产生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机能,使统治的对象从社会转向所有居民。通过创建自由,能重新塑造民众的自我意识,这种关联性使新自由主义成为运作统治艺术的渠道,所以政府往往以创建自由为手段,来管理社会成员的生活形态。如此,从公共管理主义到表现管理不仅是市场逻辑的实践,也是统治技术的运作。基于此种原则,本文借用生物政治学的论点,剖析表现力这个全球性议题是如何产生与运作的,亦即分析统治技术如何运用国际竞争力创造集体责任的话语,以要求教师成为自我改善者,又如何以道德规范塑造他们的自我意识,以成为表现力的执行者。依据此路线,本文继而探讨在主体性的争夺上,教师为何与如何解读政策文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纪念人力资本理论诞生六十周年
    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一个实证分析——纪念人力资本理论诞生六十周年
    黄依梵, 丁小浩, 陈然, 闵维方
    2020 (10):  21-3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0.002
    摘要 ( 269 )   HTML ( 845 )   PDF(1072KB) ( 860 )  
    对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的比较是教育经济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分别用传统GDP和绿色GDP衡量经济增长,采用1990—2014年共143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把人力资本要素引入到索洛模型当中,将经济增长对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进行比较,并分析了不同经济水平、不同产业结构下的弹性比值。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传统GDP还是绿色GDP对于人力资本的弹性都要大于对物质资本的弹性;与传统GDP相比,反映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绿色GDP对人力资本的变动更为敏感,尤其是处于较发达阶段的经济体。本文为更加深刻理解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实证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人力资本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贡献有多大?——基于产业结构变迁的门槛特征分析
    蔡文伯, 黄晋生, 袁雪
    2020 (10):  34-4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0.003
    摘要 ( 201 )   HTML ( 633 )   PDF(781KB) ( 226 )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强化人力资本在绿色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2000—2017年教育人力资本对绿色经济的影响作用,分析了产业结构变迁在两者关系中的门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教育人力资本显著促进了绿色经济发展,工业化水平在两者关系中的门槛特征显著,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升,教育人力资本的绿色效应不断增强,并且这一现象具有区域普适性;产业高级化的门槛特征并不显著,但在工业化的约束条件下,其对绿色经济的促进作用整体显著。此外,随着绿色经济水平的提升,教育人力资本的绿色效应并未呈现出递增趋势,绿色经济水平中等地区的绿色收益最低。基于此,提出加强教育投入与优化产业结构的建议,以充分挖掘产业变迁背景下教育人力资本的绿色效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
    关于核心素养若干概念和命题的辨析
    杨向东
    2020 (10):  48-5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0.004
    摘要 ( 442 )   HTML ( 150 )   PDF(693KB) ( 640 )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核心素养研究发展迅猛。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认识或理解上的误区,如采用分析式的视角理解核心素养;将学科核心素养视为跨学科核心素养在特定领域的具体化;认为存在超越具体领域和情境的核心素养培养模式;秉承学习必须经过识记、理解和应用过程的观点等等。因此有必要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出发,突出整合的核心素养观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从认识论、知识观和学习观的角度对上述观念的根源与弊端进行辨析,强调连接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多样化真实情境在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的根本价值。核心素养的培养即孕育在教育过程中的学生成长性经验积累和改造的过程,是学生在经历完整的复杂现实问题解决过程中调动和整合人类文化工具、方法和资源建立起来的情境、观念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心智灵活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数据教育应用的限度
    唐汉卫, 张姜坤
    2020 (10):  60-6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0.005
    摘要 ( 168 )   HTML ( 138 )   PDF(595KB) ( 268 )  
    大数据助推教育变革,前景广阔,但并非万能,而是具有一定的边界和限度。对大数据教育应用的限度进行必要的反省,有利于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合理运用和发展。本体限度、认识限度、价值限度和伦理限度构成了大数据教育应用中的几个最基本的限度。本体限度是指教育大数据从本体意义上讲并不能等同于真实完整的教育世界;认识限度是指大数据作为认识教育的新视角存在一定的缺陷;价值限度是指教育大数据的工具性价值并不能涵盖教育自身的育人价值;伦理限度是指大数据应用于教育除了受制于技术自身的逻辑外,还必然受到伦理的规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办教育
    论教育资产上市的不可持续性——基于香港联交所上市教育企业的情况分析
    董圣足
    2020 (10):  78-8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0.007
    摘要 ( 157 )   HTML ( 118 )   PDF(762KB) ( 168 )  
    由“红筹模式”衍生出“可变利益实体”(VIE)架构,再通过协议控制经营实体来实现合并财务报表,是当下我国境内教育机构到境外上市所采用的主要模式。借此,一些境外上市教育机构出于提升股价的需要,依靠资产并购和要素重组急速扩大办学规模,直接或变相控制大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既规避了国内法律监管,也造成了学校治理的“单边主义”。同时,不少此类机构的实际控制人采用各种“关联交易”做法,调节学校运行成本,掌控学校办学结余,从中获得“灰色回报”,导致学校教学投入减少、教育质量滑坡。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国家必将对举办者(实际控制人)变更、学校资产并购和关联交易等行为加以规制和监管。教育上市企业凭借VIE架构的非常规运作,可能只是短暂繁华,而不具有可持续性。现有境外上市教育企业及其控制的诸多实体学校,只有回归本然,秉承教育公益属性,做到依法、规范、诚信办学,才能实现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法治
    风险规制视角下的学校安全与教育法治
    申素平, 周航
    2020 (10):  89-100.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0.008
    摘要 ( 151 )   HTML ( 163 )   PDF(592KB) ( 235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风险规制经历了政策规制阶段、法律规制阶段与综合规制阶段,初步建构起政府主导、多主体共同参与,并与我国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相衔接的学校风险法律规制体系。在风险规制视角下,我国学校风险法律规制在规制原则、规制目的、规制主体与规制方式上存在诸多不足。为推动《学校安全条例》的制定,应当确立风险预防原则、重构风险规制目的、拓展风险规制活动与重定风险规制空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对话
    “高龄者”内涵的重塑:基于非自反性存在的终身学习——娜仁高娃,马丽华与牧野笃的对话
    娜仁高娃, 马丽华, [日]牧野笃
    2020 (10):  101-10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0.009
    摘要 ( 168 )   HTML ( 125 )   PDF(573KB) ( 262 )  
    当前日本已经进入超高龄高度消费社会,其最明显的特征是人口结构的超高龄化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即时性。社会的发展促使其本身放弃了以连续性和一贯性为基础的自反性特征,在工业社会形成的社会惯例与思维方式也与超高龄社会不相适应。在这种社会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高龄者的“社会参与”和“发展”内涵也有了很大不同,甚至高龄者的“存在”本身也呈现出了新的特质,表现为一种非自反性的存在。为了顺应超高龄高度消费社会的发展,促进终身学习和老年教育的全面展开,需要全社会正视“高龄者”内涵的重塑与革新,这对我国终身学习与老年教育的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疫情防控中的教育研究
    新冠疫情冲击下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现状实证研究
    李涛, 孙煖, 邬志辉, 单娜
    2020 (10):  110-12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0.010
    摘要 ( 607 )   HTML ( 147 )   PDF(1258KB) ( 1213 )  
    就业与疫情令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空前严峻。课题组于2020年4—6月持续两个月对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展开疫情期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综合调查。根据回收的样本,研究发现:已就业毕业生税后月薪半数集中于3001—5000元,就业总体满意度较高,到岗稳定性相对较高。未就业毕业生主观因素和客观疫情共同加剧了就业难度,期待就业去向以企业为主,报考国家或地方公职岗位意愿强烈,地点和薪酬最被看重,期待职业类型岗位与社会所提供的主要职业类型岗位匹配性较差,期待薪酬总体偏高于已就业毕业生实际获得薪酬和全国月人均可支配收入。毕业生对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总体评价良好,但优化改进依然刻不容缓,如,存在诸如专职教师规模偏小、专业化水平不高等诸项难题。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学校类型、学校层次、学科类型、学科层次、个人学历、学业成绩、外语水平、期待薪酬、求职花费等变量对就业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亟待高度重视农村生源未就业的毕业生求职、求职经济支出困难毕业生的精准帮扶、隐匿且不容回避的就业歧视、实质性帮扶毕业生创业以促进就业新增长点的四项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