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9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1-08-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特稿
    论教育评价的治理功能及其自反性立场
    周作宇
    2021 (8):  1-1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08.001
    摘要 ( 94 )   HTML ( 717 )   PDF(941KB) ( 329 )  

    从主体间性的角度看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泛在的价值操作过程,也是意义建构的过程。在教育和评价之间,存在正式和非正式的教育与正式和非正式的评价之间的组合模式。正式教育的正式评价起着专业化发展的引领作用。教育评价在特定场域展开,受场域的影响。教育评价具有治理的功能,是治理的工具。从个体到组织、国家乃至国际,治理的层级不同,评价的内容也不同。善治既是对国家治理的评价,也具有教育治理的指导价值。评价具有导向性作用,评价也是治理的对象。从评价治理的角度上说,教育评价要持自反性的立场,对评价保持再评价的开放思维。一方面增强元评价意识;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对现实问题的场域特征保持警觉,警惕教育评价陷入行为主义、经济主义、地方主义和机会主义的陷阱。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的理论框架、实践路径、发展脉络及未来图景
    顾小清, 杜华, 彭红超, 祝智庭
    2021 (8):  20-32.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08.002
    摘要 ( 136 )   HTML ( 709 )   PDF(1222KB) ( 862 )  

    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教育也面临着反思和重建的重大机遇。智慧教育是教育从传统时代走向数字时代乃至未来指数时代的必然选择。借助“走向智慧教育时代的教育变革与创新暨祝智庭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契机,本文对祝智庭教授及其团队的智慧教育理论框架、实践路径及未来图景进行了梳理与解读,同时也归纳了智慧教育的发展脉络,以期对智慧教育有一个全局性的把握,并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工程”为中心的STEM课程驱动问题设计研究
    孙妍妍, 何沣燊
    2021 (8):  33-44.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08.003
    摘要 ( 62 )   HTML ( 686 )   PDF(986KB) ( 357 )  

    STEM教育源于美国实用主义国策,意在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21世纪人才需要的综合素养。近年来,STEM教育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同时,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课程体系不成熟、教学设计不合理、与学科知识脱节等偏离STEM教育初衷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围绕STEM教育中的核心元素“工程”,以工程设计过程为出发点,结合相关案例的分析,从问题的结构与基本特征两个维度探讨了STEM课程中驱动问题的设计。在STEM课程中,以“工程”为中心的驱动问题应当是劣构的、与情境紧密相连的,并且具有领域相关性与动态性。问题的3个关键元素——初始条件、障碍、目标通过与工程设计过程的融合可转换为课程设计的关键元素。以“工程”为中心的驱动问题设计对STEM教育实践的启示包括:在课程中正确地体现跨学科性,注重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与工程思维的培养、转变课程评价方式以及多方合力建设STEM课程生态共同体。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何以可能?——基于培养教师数据智慧的视角
    彭晓玲, 吴忭
    2021 (8):  45-5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08.004
    摘要 ( 98 )   HTML ( 127 )   PDF(1133KB) ( 486 )  

    精准教学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各国共识,智慧教育环境下海量多模态学习数据的生成也使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范式转变成为可能,但目前运用数据解决复杂教学问题的实践存在许多挑战,其突破点在于培养教师的数据智慧。本文从教师数据智慧的角度回答了三个问题:是什么、如何培养以及有哪些影响因素。首先,数据智慧是教学实践经验、数据分析技能、学习科学理论三者的有机整合,其内涵在于数据到智慧的递进转化;在明晰数据智慧的实现路径是掌握数据探究循环的基础上,回应了“培养什么”的问题,并构建了从职前准备到职后发展的培养路径,即在职前阶段弱化学科界限、革新课程体系、创设“实境”学习环境,在职后阶段创新培训模式、组建数据实践共同体,在协作探究和反思性实践中发展集体数据智慧;最后,考虑到数据智慧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多方联动的动态过程,对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剖析,为教师数据智慧的培养策略提供借鉴,并提出了善用数据智慧的观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慧教育视野下基于Rasch模型的知识掌握与认知能力分析研究
    武法提, 田浩, 王瑜, 樊敏生
    2021 (8):  57-6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08.005
    摘要 ( 64 )   HTML ( 127 )   PDF(1224KB) ( 422 )  

    如何对学习者进行精准化、个性化的诊断和评价是智慧教育时代的重要议题。目前学习诊断的主流方式依然是通过考试成绩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容易忽略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不符合智慧教育既重视知识传授也重视能力培育的价值取向。本研究基于Rasch模型,以政治学科为例,组建月考试卷,并编制双向细目表为试题标记知识点属性和认知能力属性,进而探索一种基于考试成绩挖掘学生认知能力的方法。本研究收集了195名学生的作答数据,使用Rasch模型,分析成绩背后每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判断学生对各认知能力层次的达成情况,同时根据分析结果生成雷达图进行可视化输出,实现学生认知分析在混合式课堂中的常态化使用。本研究试图为智慧教育时代学习的精准诊断提供一种新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学数学PBL+CT教学促进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研究——以“怎样围面积最大”为例
    张屹, 王珏, 谢玲, 王丹丹, 李幸, 莫尉
    2021 (8):  70-82.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08.006
    摘要 ( 62 )   HTML ( 152 )   PDF(1044KB) ( 1294 )  

    “计算思维”是近年来基础教育中评价学生高阶思维的重要指标,它与数学思维在问题解决等多个领域具有共同的思维模式,因此在数学学科中培养计算思维已成为国际上重要的发展趋势。基于此背景,构建小学数学PBL+CT教学促进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三层理论模型:内容层以PISA情境问题设计为导向,通过问题驱动教学;教学层为数学插电非编程的计算思维模式,采取PBL融合计算思维核心要素的教学,构建问题解决的教学流程;目标层是计算思维,以分解、抽象、算法思维、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协作学习六个核心能力为培养目标。研究以小学数学课“怎样围面积最大”为例,围绕理论模型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验证。基于课堂观察、问卷和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多维度地验证理论模型促进小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小学数学PBL+CT教学能显著地促进小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尤其是在分解、算法思维、协作学习上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研究结果,对数学PBL+CT教学促进小学生计算思维做进一步的总结与反思。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
    学科内卷化时代的教师教育学科建设
    龙宝新
    2021 (8):  83-9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08.007
    摘要 ( 61 )   HTML ( 134 )   PDF(709KB) ( 263 )  

    内卷化是学科发展中出现的一种表面“繁荣”与实质“停滞”混为一体的焦灼状态。教师教育学科正位于学科内卷化发展的临界点上,其直接表现是“虚假繁荣”“表面强势”“一味体量扩张”。学科范式突变是破解教师教育学科“发展路径依赖”的基本原理,其切入点是:选好学科生长的突点,激活学科增长的动能,治理学科发展的内外关系。当代我国教师教育学科质变正迎来新机遇,其中社会需求高涨、研究队伍膨胀、学问积累激增等最为明显。面向未来,教师教育学科走出内卷化困境的行动策略包括:学科热点驱动策略、学科基础夯实策略、学科内能释放策略与学科基质提炼策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法治
    突破藩篱:高水平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杨文杰, 范国睿
    2021 (8):  94-10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08.008
    摘要 ( 46 )   HTML ( 122 )   PDF(799KB) ( 321 )  

    教育的治理转向实现了教育改革从“管理”到“治理”的理念转变;从“基于具体问题的项目式改革”向“基于制度建设的系统变革”的方式转变;从“教育治理现代化”向“高水平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目标转变。近年来,我国在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进行了诸多探索,积累了诸多有益的经验,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加强,学校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社会组织参与能力增强,但同时仍面临教育治理的观念与意识仍须加强,教育治理的权力边界模糊,学校自主办学机制有待完善,社会组织参与渠道不畅、参与机制不健全,以及教育法治与教育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优势转化为教育治理效能还存在相当差距等诸多问题。高水平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需要以坚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中心,以激发各教育主体活力为根本,以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为突破口,深化放管服结合改革,以放权赋能为重点,以推进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要求,加强源头治理、依法治理、协同治理、系统治理、智能治理,建构规范、协调、高效的长效治理机制,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革命性突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权力的法理基础
    于浩, 郑晓军
    2021 (8):  107-115.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08.009
    摘要 ( 53 )   HTML ( 153 )   PDF(674KB) ( 495 )  

    宪法受教育权利与义务的复合结构存在局限之处,权利与义务存在对应性的命题并不完全有效。教育权力的不恰当设定与行使,具有侵害受教育权利的可能性。在权力分化的背景下,可以将教育权力区分为公权力与私权力两种形态。梳理不同类型教育权力设定与行使的逻辑,有助于更系统、科学地划定不同规范体系中受教育权利的保障范围。公私领域界分的理念贯彻到教育法律关系中,意味着对于不同属性的教育权力,配置与之侵害风险相称的保障与控制机制是更为妥当的规范立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公平
    学校教育可以兼顾公平与质量吗?
    魏晓宇, 苏娜
    2021 (8):  116-12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08.010
    摘要 ( 71 )   HTML ( 138 )   PDF(1301KB) ( 374 )  

    教育公平与提升教育质量是各国教育政策的目标,我国政府始也终将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本研究采用分层线性模型,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追访数据,探究我国初中阶段学校教育公平与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质量维度来看,在剥离了学生背景因素、学校构成因素的影响后,各学校对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差异;从公平维度来看,各学校对不同认知能力基础、不同性别学生群体认知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从质量维度与公平维度之间的关系来看,部分学校在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方面具有高效能,且在缩小认知能力基础或性别等因素对于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方面也具有高效能,证明了学校教育可以兼顾公平与质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