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袁振国. 积篑土以成千丈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成立5周年专刊》卷首语[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11): 1-3. |
[2] |
[美]艾瑞克•安德曼, 马淑风, 姜怡, 杨向东. 教育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与艾瑞克•安德曼教授的对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11): 123-134. |
[3] |
戴耘. 教育心理学的危机:挑战和定位[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11): 4-24. |
[4] |
白倩, 冯友梅, 沈书生, 李艺. 重识与重估:皮亚杰发生建构论及其视野中的学习理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3): 106-116. |
[5] |
彭杰. 现象学视角下的学习:一种新的面向和可能[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2): 103-113. |
[6] |
席居哲, 叶杨, 左志宏, 彭雅楠. 积极心理学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实践[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6): 149-159. |
[7] |
冯友梅, 李艺.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批判[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2): 63-72. |
[8] |
马陆亭. 高等教育结构化育人的教学实现[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1): 137-145+170. |
[9] |
王申连;郭本禹. 描述心理学的理论形态[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 33(1): 91-96. |
[10] |
奚家文,蒋柯. 进化而来的心理是功能还是结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32(1): 76-81. |
[11] |
李艺敏,王红艳,李永鑫. 应用心理学的先驱和奠基人:闵斯特伯格的心理学思想评述[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32(1): 82-88. |
[12] |
王波. 作为其他可能选择的主体性
——与伊安?帕克教授谈理论心理学[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 31(3): 41-48. |
[13] |
王申连,郭本禹. 狄尔泰的描述心理学及其历史效应[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 31(3): 49-55. |
[14] |
1.杨莉萍, 2.D. D. 珀金斯. 中国大陆社区心理学发展的现状、困难与机遇[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 30(2): 48-56. |
[15] |
蔡堂根. 论偷窥禁忌中的隐蔽心理机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 30(1): 56-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