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阿伦特. (2009). 人的境况(王寅丽译).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
2 |
巴克. (2013). 文化研究: 理论与实践(孔敏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3 |
鲍德里亚. (2015).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夏莹译).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
4 |
鲍尔德温等. (2004). 文化研究导论(陶东风 等译).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5 |
陈桂生. (2000). 教育原理.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6 |
杜威. (1964). 自由与文化(傅统先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7 |
杜威. (1990). 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8 |
福西耶. (2007). 中世纪劳动史(陈青瑶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
9 |
格尔茨. (2014). 文化的解释(韩莉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
10 |
哈贝马斯. (1999). 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李黎, 郭官义译). 上海: 学林出版社.
|
11 |
黄济. (2004). 关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建议.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5), 17- 22.
|
12 |
李刚. (2011). 从“思辨逻辑”到“文化逻辑”——《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展现的思维方式变革. 理论月刊, (9), 36- 40.
doi: 10.3969/j.issn.1004-0544.2011.09.008
|
13 |
娄雨. (2020). 劳动的古典观念及其对劳动教育的当代启示. 劳动教育评论, (4), 12-27.
|
14 |
罗萨(2018). 新异化的诞生: 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郑作彧译). 上海: 世纪出版集团.
|
15 |
马克思. (1956a).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中央编译局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6 |
马克思. (1956b).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中央编译局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7 |
马克思. (1972a).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中央编译局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8 |
马克思. (1972b).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中央编译局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 |
马克思. (1975). 资本论第1卷(中央编译局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20 |
马克思. (197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中央编译局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21 |
马克思. (198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中央编译局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22 |
马克思. (200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央编译局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23 |
马克思. (198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中央编译局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24 |
苗相甫. (1991). 劳动•文化•人: 关于劳动创造人的思索. 殷都学刊, (4), 48- 52.
|
25 |
皮凯蒂. (2014). 21世纪资本论(巴曙松 等译). 北京: 中信出版社.
|
26 |
瞿葆奎. (2005). 劳动教育应与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并列?——答黄济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3), 1- 8.
|
27 |
瞿葆奎, 郑金洲. (1998). 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1978—1995).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
28 |
檀传宝. (2017). 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劳动价值观. 人民教育, (9), 45- 48.
|
29 |
汤普森. (2012). 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高铦 等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
30 |
王松江主编. (2015). 现代西方劳动哲学名著选编. 北京: 中国言实出版社.
|
31 |
于光远. (1980). 关于建立和发展教育经济学的几个问题. 经济研究, (8), 13- 16.
|
32 |
张应强. (2020). 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定性和定位. 重庆高教研究, (5), 1- 7.
|
33 |
郑金洲. (2009). 教育起源研究十七年. 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 (1), 84- 90.
|
34 |
Geertz, C. (1973).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Selected Essays. New York: Basic.
|
35 |
Gino, C., Simone, F., and Paul, A. (2014). Insiders, Outsiders and the Struggle for Consecration in Cultural Fields: A Core-Periphery Perspective.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78, 417- 447.
|
36 |
Oxford Latin Dictionary. (1968). Oxford Latin Dictionary. London: The Clarendon Press.
|
37 |
Schudson, M. (1992). Ideology and Modern Culture: Critical Social Theory in the Era of Mass Communication. Contemporary Sociology, 21 (1), 106- 108.
doi: 10.2307/20747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