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尚荣.(2009).生活在规律中的主人——谈名师成长的方式.人民教育,(9),46-49. 窦桂梅.(2004).激情与思想:我永远的追求——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研究.课程教材教法,(9),3-13. 范梅南.(2001).教学机智(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冯友兰.(1992).冯友兰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弗罗姆.(2015).占有还是存在(李穆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郭华.(2008).名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从对五位名师质的研究中谈起.中国教育学刊,(8),31-34. 郭湛,王文兵.(2004).主体性是人的生命自觉的一种哲学表达.唐都学刊,(3),13-15. 胡青,赵杏梅,史彩娥.(2005).教师自我发展能力培养与提升.北京:华龄出版社. 金生鈜.(2011).以教育为志业:教育家的精神实质.中国教育学刊,(7),1-6. 刘铁芳主编.(2006).回到原点——时代冲突中的教育理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蒙台梭利.(2013).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成墨初等译).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王铁军,方健华.(2005).名师成功: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维解读.课程教材教法,(12),70-78. 吴非.(2005).永不凋谢的玫瑰.教育发展研究,(4),107. 杨跃,徐雁.(2009).镶嵌在理论与实践中的教师成长.教育理论与实践,(12),33-35. 张楚廷.(2011).教育自觉与哲学自觉.高教研究与实践,(3),3-6. 章立早.(2012).若干教育案例点评.中小学教师培训,(12),21-22. 赵汀阳.(1994).论可能生活.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