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5, Vol. 23 ›› Issue (3): 9-16, 37.

•   • 上一篇    下一篇

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

鲁洁   

  • 收稿日期:2005-06-01 出版日期:2005-09-01 发布日期:2022-10-10
  • 作者简介:鲁洁(1930—), 女, 四川阆中人,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 博士生导师
  • 基金资助:
    本文是作者在2005年田加炳教育基金会“21世纪学校德育发展路向”研讨会上的讲话。作者所在单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洁 鲁   

  • Received:2005-06-01 Online:2005-09-01 Published:2022-10-10

摘要:

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 ”, 从德育课程演变的角度来考察, 它在观念上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革:一、在道德存在观上, 从知识形态道德转向生活形态道德。新课程认为, 道德是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 生活是它存在的基本形态, “人应当如何生活?”是道德的基本提问。德育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引导人们建构有道德的生活。二、在课程观上从唯知识论转向生活经验论。新课程认为, 道德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们不断丰富、提升、反思他们的生活经验的过程。德育课程就其本质而言不是传授知识的课程, 而是经验课程。三、在学习观上, 从单向认知转向多向互动。新课程倡导在互动中进行学习, 课程中的互动表现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 学习者与教材等的对话, 学习者自我经验的反思。

关键词: 道德存在, 形态知识, 道德生活, 道德唯知识论, 生活经验论, 单向认知, 多向互动

Abstract:

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 ”, 从德育课程演变的角度来考察, 它在观念上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革:一、在道德存在观上, 从知识形态道德转向生活形态道德。新课程认为, 道德是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 生活是它存在的基本形态, “人应当如何生活?”是道德的基本提问。德育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引导人们建构有道德的生活。二、在课程观上从唯知识论转向生活经验论。新课程认为, 道德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们不断丰富、提升、反思他们的生活经验的过程。德育课程就其本质而言不是传授知识的课程, 而是经验课程。三、在学习观上, 从单向认知转向多向互动。新课程倡导在互动中进行学习, 课程中的互动表现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 学习者与教材等的对话, 学习者自我经验的反思。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