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艺鸣 《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评介 地理教学 2021 16 1 蔡艺鸣. (2021). 《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评介. 地理教学,(16),1.
|
|
曹培杰 智慧教育: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 教育研究 2018 08 121 128 曹培杰. (2018). 智慧教育: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 教育研究,(08),121—128.
|
|
陈明选, 来智玲 智能时代教学范式的转型与重构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0 04 19 26 陈明选, 来智玲. (2020). 智能时代教学范式的转型与重构.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04),19—26.
|
|
陈明选 , 王诗佳 测评大数据支持下的学习反馈设计研究 电化教育研究 2018 03 35 42+61 陈明选 , 王诗佳. (2018). 测评大数据支持下的学习反馈设计研究. 电化教育研究,(03),35—42+61.
|
|
陈明选, 许晓群 , 王玉家 基于教育测评数据分析的教学优化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 2018 05 80 89 陈明选, 许晓群 , 王玉家. (2018). 基于教育测评数据分析的教学优化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05),80—89.
|
|
冯锐, 缪茜惠 探究性高效学习的意义、方法和实施途径——对话美国斯坦福大学Linda Darling-Hammond教授 全球教育展望 2009 10 3 6+15 冯锐, 缪茜惠. (2009). 探究性高效学习的意义、方法和实施途径—对话美国斯坦福大学Linda Darling-Hammond教授. 全球教育展望,(10),3—6+15.
|
|
傅文晓, 赵文龙, 黄海舵 教育元宇宙场域的具身学习效能实证研究 开放教育研究 2022 28 02 85 95 傅文晓, 赵文龙, 黄海舵. (2022). 教育元宇宙场域的具身学习效能实证研究. 开放教育研究,28(02),85—95.
|
|
胡婧. (2011). 基于理解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无锡: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怀进鹏. (2023). 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的主旨演讲.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2302/t20230213_1044377.html
|
|
蒋纪平, 胡金艳 , 张义兵 知识建构学习社区中“观点改进”的发展轨迹研究 电化教育研究 2019 02 21 29 蒋纪平, 胡金艳 , 张义兵. (2019). 知识建构学习社区中“观点改进”的发展轨迹研究. 电化教育研究,(02),21—29.
|
|
李克东 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电化教育研究 2000 04 7 13 李克东. (2000). 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电化教育研究,(04),7—13.
|
|
李松林, 贺慧, 张燕 深度学习究竟是什么样的学习 教育科学研究 2018 10 54 58 李松林, 贺慧, 张燕. (2018). 深度学习究竟是什么样的学习. 教育科学研究,(10),54—58.
|
|
李新成, 陈琦 维特罗克生成学习理论评介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04 李新成, 陈琦. (1998). 维特罗克生成学习理论评介.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4).
|
|
李新成 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理解过程的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7 02 李新成. (1997). 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理解过程的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02).
|
|
刘革平, 高楠, 胡翰林, 秦渝超 教育元宇宙: 特征、机理及应用场景 开放教育研究 2022 28 01 24 33 刘革平, 高楠, 胡翰林, 秦渝超. (2022). 教育元宇宙: 特征、机理及应用场景. 开放教育研究,28(01),24—33.
|
|
刘献君 论“以学生为中心” 高等教育研究 2012 08 1 6 刘献君. (2012). 论“以学生为中心”. 高等教育研究,(08),1—6.
|
|
吕林海. (2005). 数学理解性学习与教学研究.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
马志强 , 王文秋 面向协作知识建构会话的智能观点分类研究——基于深度神经网络与会话分析的融合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 2022 06 5 14 马志强 , 王文秋. (2022). 面向协作知识建构会话的智能观点分类研究—基于深度神经网络与会话分析的融合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06),5—14.
|
|
宋宇, 邬宝娴, 郝天永 面向知识建构的课堂对话规律探析 电化教育研究 2021 03 111 119 宋宇, 邬宝娴, 郝天永. (2021). 面向知识建构的课堂对话规律探析. 电化教育研究,(03),111—119.
|
|
王丽英 , 张义兵 融合知识建构和机器学习的观点质量评价 现代教育技术 2020 11 62 69 王丽英 , 张义兵. (2020). 融合知识建构和机器学习的观点质量评价. 现代教育技术,(11),62—69.
|
|
王小根 , 陈瑶瑶 多模态数据下混合协作学习者情感投入分析 电化教育研究 2022 02 42 48+79 王小根 , 陈瑶瑶. (2022). 多模态数据下混合协作学习者情感投入分析. 电化教育研究,(02),42—48+79.
|
|
徐亚倩 , 陈丽 联通主义学习中个体网络地位与其概念网络特征的关系探究——基于cMOOC第1期课程部分交互内容的分析 中国远程教育 2019 10 9 19+51+92 徐亚倩 , 陈丽. (2019). 联通主义学习中个体网络地位与其概念网络特征的关系探究—基于cMOOC第1期课程部分交互内容的分析. 中国远程教育,(10),9—19+51+92.
|
|
徐亚倩 ,陈丽 生生交互为主的在线学习复杂性规律探究 中国远程教育 2021 10 12 18+38 徐亚倩 ,陈丽. (2021). 生生交互为主的在线学习复杂性规律探究. 中国远程教育,(10),12—18+38.
|
|
杨阳, 陈丽 元宇宙的社会热议与“互联网+教育”的理性思考 中国电化教育 2022 08 24 31+74 杨阳, 陈丽. (2022). 元宇宙的社会热议与“互联网+教育”的理性思考. 中国电化教育,(08),24—31+74.
|
|
余亮, 魏华燕 , 弓潇然 论人工智能时代学习方式及其学习资源特征 电化教育研究 2020 04 28 34 余亮, 魏华燕 , 弓潇然. (2020). 论人工智能时代学习方式及其学习资源特征. 电化教育研究,(04),28—34.
|
|
余胜泉 , 刘恩睿 智慧教育转型与变革 电化教育研究 2022 01 16 23+62 余胜泉 , 刘恩睿. (2022). 智慧教育转型与变革. 电化教育研究,(01),16—23+62.
|
|
张桂春. (2002). 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研究.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
赵磊磊, 代蕊华, 赵可云 人工智能场域下智慧校园建设框架及路径 中国电化教育 2020 08 100 106+133 赵磊磊, 代蕊华, 赵可云. (2020). 人工智能场域下智慧校园建设框架及路径. 中国电化教育,(08),100—106+133.
|
|
赵永生, 刘毳 , 赵春梅 高阶思维能力与项目式教学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 06 145 148+179 赵永生, 刘毳 , 赵春梅. (2019). 高阶思维能力与项目式教学.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06),145—148+179.
|
|
钟志贤. (2004). 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促进学习者发展.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
Biggs, J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tudy processes and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outcomes Higher education 1979 8 4 381 394 Biggs, J. (1979).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tudy processes and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outcomes. Higher education, 8(4), 381—394.
doi: 10.1007/BF01680526
|
|
Bloom, B. S., Engelhart, M. D., Furst, E. J., Hill, W. H., & Krathwohl, D. R. (1956). Handbook I: cognitive domain. New York: David McKay.
|
|
Blythe, T., Croft, A., & Strelec, N. (1998). 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 Paidós: Teacher’s Guide Buenos Aires.
|
|
Boix Mansilla, V., & Gardner, H What are the qualities of understanding 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 1998 161 196 Boix Mansilla, V., & Gardner, H. (1998). What are the qualities of understanding. 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 161—196.
|
|
Huang, C., Han, Z., Li, M., Wang, X., & Zhao, W Sentiment evolution with interaction levels in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Using learning analytics and epistemic network analysis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21 37 2 81 95 Huang, C., Han, Z., Li, M., Wang, X., & Zhao, W. (2021). Sentiment evolution with interaction levels in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Using learning analytics and epistemic network analysis.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7(2), 81—95.
doi: 10.14742/ajet.6749
|
|
Liu, G., & Guo, J Bidirectional LSTM with attention mechanism and convolutional layer for text classification Neurocomputing 2019 337 325 338 Liu, G., & Guo, J. (2019). Bidirectional LSTM with attention mechanism and convolutional layer for text classification. Neurocomputing, 337, 325—338.
doi: 10.1016/j.neucom.2019.01.078
|
|
Marton, F., & Säljö, R 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I—Outcome and proces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76 46 1 4 11 Marton, F., & Säljö, R. (1976). 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I—Outcome and proces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6(1), 4—11.
doi: 10.1111/j.2044-8279.1976.tb02980.x
|
|
Romberg T A. (1999). Mathematics classrooms that promote understanding. Routledge.
|
|
Sakr, M., Jewitt, C., & Price, S Mobile experiences of historical place: A multimodal analysis of emotional engagement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2016 25 1 51 92 Sakr, M., Jewitt, C., & Price, S. (2016). Mobile experiences of historical place: A multimodal analysis of emotional engagement.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25(1), 51—92.
doi: 10.1080/10508406.2015.11157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