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特伦斯•兰杰. (2020). 传统的发明 (顾杭, 庞冠群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
|
安东尼•史密斯. (2006). 民族主义: 理论, 意识形态, 历史 (叶江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白桃. 立即改造学校课程 青年团结 1938 5 11 13 白桃. (1938). 立即改造学校课程. 青年团结,(5),11—13.
|
|
北桥. (1945). 文艺工作中的群众观点. 新华日报. 1945−10−19(2).
|
|
陈伯达. 论文化运动中的民族传统 解放 1938 46 25 27 陈伯达. (1938). 论文化运动中的民族传统. 解放,(46),25—27.
|
|
陈伯达. 两大中心思想的斗争 中国文化 1940 2 3 1 4 陈伯达. (1940). 两大中心思想的斗争. 中国文化,2(3),1—4.
|
|
董纯才. (1942a). 论国民教育的改造. 解放日报, 1942−9−4(2).
|
|
董纯才. (1942b). 儿童教育中的主观主义. 解放日报, 1942−4−4(4).
|
|
董纯才. (1981). 边师第一年情况. 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 中等教育(中),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江隆基. 边区教育的回顾与前瞻 边区教育通讯 1949 3 2 江隆基. (1949). 边区教育的回顾与前瞻. 边区教育通讯,3(2).
|
|
李绵. 关于历史教学的几个问题 边区中等教育资料 1946 10 李绵. (1946). 关于历史教学的几个问题. 边区中等教育资料,(10).
|
|
李杏保, 顾黄初. (2000).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
|
|
林伯渠. 由苏维埃到民主共和制度 解放 1937 1 5 12 15 林伯渠. (1937). 由苏维埃到民主共和制度. 解放,1(5),12—15.
|
|
林伯渠. 陕甘宁边区政府对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的工作报告 解放 1939 68 3 19 林伯渠. (1939). 陕甘宁边区政府对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的工作报告. 解放,(68),3—19.
|
|
林伯渠. (1958). 边区政府工作报告.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文献汇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
林伯渠. (1987). 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报告. 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3辑). 北京: 中国档案出版社.
|
|
刘瑞棻. (1938). 鲁迅师范的学生生活. 新华日报, 1938−8−25(4).
|
|
柳湜. (1981). 边区中等教育发展情况. 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 中等教育(上).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刘泽如. 国文发展方向问题 边区教育通讯 1949 3 2 刘泽如. (1949). 国文发展方向问题. 边区教育通讯,3(2).
|
|
马克•塞尔登. (2002). 革命中的中国: 延安道路 (魏晓明, 冯崇义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卡尔•马克思. (199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
毛泽东. (1991a).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
毛泽东. (1991b).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
毛泽东. (1991c).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
陕甘宁边区教育厅. 中学班与师范班政治课提纲 边区教育中等资料 1946a 11 陕甘宁边区教育厅. (1946a). 中学班与师范班政治课提纲. 边区教育中等资料,(11).
|
|
陕甘宁边区教育厅. (1946b). 中等国文. 张家口: 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
|
|
陕甘宁边区教育厅. 初中国文课程标准草案 边区教育通讯 1949 3 2 陕甘宁边区教育厅. (1949). 初中国文课程标准草案. 边区教育通讯,3(2).
|
|
陕甘宁边区教育厅. (1981a). 陕甘宁边区小学规程. 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 小学教育(上),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陕甘宁边区教育厅. (1981b). 陕甘宁边区小学教育实施纲要. 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 小学教育(上),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陕甘宁边区教育厅. (1981c). 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命令——陕甘宁边区暂行师范学校规程草案. 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 中等教育(中),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陕甘宁边区教育厅. (1981d). 陕甘宁边区暂行中学规程草案. 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 中等教育(上),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陕甘宁边区教育厅. (1981e). 陕甘宁边区教育厅指示——关于政治课教学. 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 中等教育(下),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陕甘宁边区政府. (1944). 关于提倡研究范例试行民办小学的指示. 陕甘宁边区政策条例汇集(续编). 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编印.
|
|
陕甘宁边区政府. (1988a). 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新区目前国民教育改革的指示. 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13辑). 北京: 中国档案出版社.
|
|
陕甘宁边区政府. (1988b). 陕甘宁边区政府指示——关于老区中等教育工作. 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12辑). 北京: 中国档案出版社.
|
|
汪晖. (2020). 世纪的诞生: 中国革命与政治的逻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吴玉章. 研究中国历史的意义 解放 1938 52 6 8 吴玉章. (1938). 研究中国历史的意义. 解放,(52),6—8.
|
|
筱云. (1938). 鲁迅师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新华日报, 1938−6−24(4).
|
|
徐特立. 给小学教师的一封信——论小学教师和土地改革 教育阵地 1947 8 2 徐特立. (1947). 给小学教师的一封信—论小学教师和土地改革. 教育阵地,8(2).
|
|
徐特立. (1986). 中小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徐特立教育文集.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杨松. 民族殖民地问题讲座: 论民族(第一讲) 解放 1938 47 19 23 杨松. (1938). 民族殖民地问题讲座: 论民族(第一讲). 解放,(47),19—23.
|
|
佚名. (1938). 边区国防教育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 新中华报, 1938−4−15(3).
|
|
佚名. 教部通令各院校阐扬我国固有文化 教育通讯(汉口) 1940 3 7 2 3 佚名. (1940). 教部通令各院校阐扬我国固有文化. 教育通讯(汉口),3(7),2—3.
|
|
佚名. (1944a). 陕甘宁边区小学教育概况. 新华日报, 1944−6−3, 4(4).
|
|
佚名. (1944b). 西北局宣传部、边区教育厅拟定中等学校新课程. 解放日报, 1944−5−27(1).
|
|
佚名. (1944c). 根据地普通教育的改革问题. 解放日报, 1944−4−7(1).
|
|
佚名. (1944d). 陕甘宁边区的中等教育概况. 新华日报. 1944−6−12, 13(4).
|
|
佚名. (1946a). 柳湜厅长谈边区中等教育方针. 解放日报, 1946−3−13(2).
|
|
佚名. 陕甘宁边区中等学校的方针、学制与课程 边区中等教育资料 1946b 11 佚名. (1946b). 陕甘宁边区中等学校的方针、学制与课程. 边区中等教育资料,(11).
|
|
佚名. 国文课的教学问题(中学班与师范班) 边区中等教育资料 1946c 10 佚名. (1946c). 国文课的教学问题(中学班与师范班). 边区中等教育资料,(10).
|
|
佚名. (1946d). 国文教学上几个问题的初步探讨. 边区中等教育资料, (8, 9).
|
|
余森. (1942). 边区中等教育管见. 解放日报, 1942−8−15(2).
|
|
中央书记处. (1991). 中央关于开展抗日民主地区的国民教育的指示.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十二册(1939—1940).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
中共中央. 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解放 1937 1 16 15 中共中央. (1937). 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解放,1(16),15.
|
|
中共中央宣传部. (1981). 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陕甘宁边区国民教育给边区党委及边区政府的信. 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二: 抗日战争(下).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1997). 教育部关于抗日根据地中共的教育方针与教育内容、方式的调查资料.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 第五辑第二编 教育(二).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