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5-12-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教育理论
    教育与哲学:游离到复归
    朱守信,杨颉
    2015 (4):  1-6.  doi: 10.16382/j.cnki./000-5560.2015.04.001
    摘要 ( 440 )   HTML ( 47 )   PDF(993KB) ( 1100 )  
    现代科学主义认识论转向与教育生活的知识化转型,引发教育对哲学的游离,并导致现代教育哲学的深层危机。社会生产对知识和知识人的单向度依赖下,知识取代人成为教育的核心主题,进而形成对教育中道德理性和人性的显性压抑。教育游离哲学的本质是教育与人的分离。知识本身没有改变社会运行的道德基础,人性完善仍是教育活动的首要目的,也是构建知识社会生活秩序的基石。无论社会形态如何发展变化,教育与人的关系始终是教育哲学的根本问题,人性复归乃当代教育哲学复兴的逻辑起点。教育哲学的终极命题是思考教育何以为善,教育的善就是在教育活动中实现人的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走向智慧教育观的新境界:怀特海智慧教育观的审视与超越——怀特海智慧教育观诠解、批判与改进
    肖士英
    2015 (4):  7-14.  doi: 10.16382/j.cnki./000-5560.2015.04.002
    摘要 ( 552 )   HTML ( 102 )   PDF(1213KB) ( 1126 )  
    怀特海张扬的孕育于古希腊的智慧教育观,率先颠覆了现代知识教育观的统治地位,构成了智慧教育观迄今仍被奉为圭臬的经典形态。不过,怀特海智慧教育观尽管以其对教育目的深刻洞察、对知识教育向智慧教育转化必要性的透彻分析、对智慧教育运用知识方法的精辟揭示、对智慧教育同生活整体内在统一性的精当提炼、对智慧教育节奏和周期的勾勒等内容,对教育哲学和与教育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但却存在着智慧观缺乏彻底性、知识观基础缺乏批判性、德性取向缺场、超主体性意识欠发育等仍被学界所盲视的缺陷。其如此缺陷和学界对如此缺陷的盲视,标志着学界对智慧教育观的探索有待改进。使其由唯主体性取向向主体性取向与超主体性取向相融通的综合取向提升、由直接运用知识取向向基于健全图式运用知识取向演进、由认识论能力论取向向生存状态论取向演进、知识观基础由前批判性取向批判性取向转变、智慧观基础由非批判性形态向批判性形态提升、德性取向由德性取向缺场向德性取向在场转变等改进举措,有效消解了其上述缺陷,把当下学界关于智慧教育观的认知提升到了新的境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的建构
    崔允漷,雷浩
    2015 (4):  15-22.  doi: 10.16382/j.cnki./000-5560.2015.04.003
    摘要 ( 685 )   HTML ( 59 )   PDF(1476KB) ( 1725 )  
    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分析的视角概括出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三因素结构,即学-教一致性,教-评一致性和评-学一致性,然后从实证的角度对这个三因素理论模型进行了检验。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内部一致性效度检验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教-学-评一致性可以解构为三个因子,并且这一结构的信度和结构效度较好,因此,在理论上建构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模型是合理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越传统:走向批判与本土化的比较教育学
    杨明全
    2015 (4):  23-29.  doi: 10.16382/j.cnki./000-5560.2015.04.004
    摘要 ( 532 )   HTML ( 41 )   PDF(1050KB) ( 858 )  
    比较教育学即将迎来学科创立200周年。在经历了多次研究范式的转换之后,当代比较教育学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即走向“批判”并回归“本土化”。伴随着传统的“描述与借鉴”范式的日趋式微,比较教育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影响,由此带来了批判性的学术话语。在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功能被重新定义,聚焦本土化问题成为新的取向,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国际性”与“本土化”之间寻找新的融合点与平衡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现代童年概念的内涵、源起及其局限
    林兰
    2015 (4):  30-35.  doi: 10.16382/j.cnki./000-5560.2015.04.005
    摘要 ( 588 )   HTML ( 44 )   PDF(997KB) ( 1462 )  
    现代童年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反映了启蒙运动以来对待儿童及其生活的现代思维方式。现代童年概念强调儿童与成人的区别和对立;建立了童年的线性发展模式;产生了“标准化”的童年样态。现代童年概念源于二分法的现代思维逻辑,受生物学导向的童年研究视角限制,并随着制度化学校教育的发展及现代家庭生活的变化得到巩固。现代童年概念以儿童生理发展的不成熟预测了儿童社会能力的不足,将儿童的生活划定在特定的范围内,使得儿童的社会地位被边缘化,定义童年的权力被成人操控,童年的多样形态被忽略,儿童的声音被埋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小学校长胜任特征的元分析研究
    刘莉莉
    2015 (4):  36-40.  doi: 10.16382/j.cnki./000-5560.2015.04.006
    摘要 ( 500 )   HTML ( 85 )   PDF(750KB) ( 912 )  
    基于构建中小学校长胜任力通用模型的目的,本文全面回顾了最近10年我国学者的研究文献,包括学位论文8篇,期刊论文6篇,样本总量2998人,胜任特征224项。通过元分析的方法,初步构建了一个包含9项胜任特征的中小学校长胜任力通用模型。频次分析发现,领导力是中小学校长最为重要的胜任特征,其次是培养他人和创新性,自我控制和人际敏感并列第三位,问题分析、影响力、关系建立和沟通并列第四位。本研究结果一方面整合了目前相对比较散乱的中小学校长胜任力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可以为开展标准化的中小学校长胜任力培训提供实证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美中小学教师选秀评奖制度比较研究
    王强
    2015 (4):  41-48.  doi: 10.16382/j.cnki./000-5560.2015.04.007
    摘要 ( 431 )   HTML ( 40 )   PDF(1168KB) ( 832 )  
    以中国A省及美国麻省与福罗里达州为例,对中美中小学教师选秀评奖制度的规则进行了深入地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中美奖励举办主体、奖励对象、流程依据、比例力度均存在差异。基于此,从“资源统筹”转向“多元选择”,从“重奖勇夫”转向“社会认可”,从“单一统筹”转向“多元选择”提出了改进我国教师选秀评奖制度的三点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教育权利与义务研究的计量和可视化分析——基于2000—2015年CNKI数据库
    刘东东,李一杉,刘子阳,周芳
    2015 (4):  49-57.  doi: 10.16382/j.cnki./000-5560.2015.04.008
    摘要 ( 405 )   HTML ( 102 )   PDF(1317KB) ( 918 )  
    教育权利与义务是教育法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以教育权利与义务为切入点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CNKI数据库2000—2015年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可知教育权利与义务的研究范围集中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教育均衡等。渐强型研究前沿包括:教师权利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美国经验;稳渐型研究前沿包括: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关系、依法治教和受教育权;最新研究前沿有:教育法律救济、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保护和择校。基于文献分析可知:以教育权利与义务为切入点的研究,更加关注教育法律实际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的提出,这也将成为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学
    我国儿童心理弹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张坤
    2015 (4):  58-64.  doi: 10.16382/j.cnki./000-5560.2015.04.009
    摘要 ( 493 )   HTML ( 49 )   PDF(1131KB) ( 1030 )  
    儿童心理弹性发展日益成为西方国家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而我国直到2000年左右相关研究才开始进行。其概念界定及中文译法存在差异,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以及经历地震灾难儿童成为国内此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在引进国外相关研究工具的基础上,许多学者也开发了具有本土特色的量表。个体、家庭以及家庭外因素是影响我国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关于儿童心理弹性的干预还没有形成系统。未来研究要重点从概念界定、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理论建构、本土化研究以及干预模式建构等方面给与加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直通他心的“刹车”:五问具身模拟论
    陈巍,张静
    2015 (4):  65-71.  doi: 10.16382/j.cnki./000-5560.2015.04.010
    摘要 ( 459 )   HTML ( 143 )   PDF(1012KB) ( 887 )  
    直接社会知觉立场在认识论上质疑了基于理智主义的他心观。理解他心不是像后者所预设的“心智思考另一个心智”,而是应该被视为“具身心智知觉另一个具身心智”。作为直接社会知觉的实体理论,具身模拟论强调对心智模拟的核心概念进行再利用,经由镜像神经元活动产生的运动模拟,以一种直接的、自动化的、前反思的加工方式来直通他心。然而,这种模型面临如下五个问题:相似的大脑-身体系统并非社会互动的必要条件;自身运动能力并非理解动作意图的必要条件;镜像神经元经典实验的解释并非不可兼容于心智化;具身模拟并非是在刺激贫乏而是在刺激丰富背景下产生的;镜像神经元是联想学习而非与自然选择的产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时间转换在记叙文阅读情境模型建构中的作用
    夏天生,王雨函,陈琳,莫雷
    2015 (4):  72-79.  doi: 10.16382/j.cnki./000-5560.2015.04.011
    摘要 ( 417 )   HTML ( 136 )   PDF(1011KB) ( 814 )  
    采用探测再认范式和事件分割范式探讨了情境模型中时间转换与事件转换相分离的情况下,时间转换对记叙文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实验1用探测再认范式探讨时间转换与事件转换相分离条件下,时间转换对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实验2采用事件分割范式探讨时间转换对事件单元划分的影响,进一步检验时间转换对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时间转换不是情境模型更新的充分条件,当时间转换与事件转换相分离时,时间转换不引起情境模型的更新;事件单元是建构情境模型的核心单元,时间转换只有在标识事件转换的情况下,才能引发读者更新情境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幼儿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
    李永占
    2015 (4):  80-88.  doi: 10.16382/j.cnki./000-5560.2015.04.012
    摘要 ( 435 )   HTML ( 218 )   PDF(1261KB) ( 896 )  
    选取河南省270名幼儿教师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投入的关系,以及情绪智力对这一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幼儿教师工作家庭冲突水平较高, 且工作对家庭的干扰效应更明显;幼儿教师工作家庭冲突、情绪智力分别负向和正向预测其工作投入;幼儿教师情绪智力可以调节工作家庭冲突对其工作投入的负性影响,具体而言,在低情绪智力水平下,幼儿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可以负向预测其工作投入水平,而在高情绪智力水平下,幼儿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对其工作投入影响不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史
    兼顾童子与成人的课程设计——《论语》教本的传承特点
    陈祥龙
    2015 (4):  89-93.  doi: 10.16382/j.cnki./000-5560.2015.04.013
    摘要 ( 414 )   HTML ( 36 )   PDF(853KB) ( 896 )  
    从原典到经学教本再到现代教材,《论语》的发展过程契合了传统教育的特点。在先秦时期,它主要以“言行录”的形式在儒家学派内部传承;汉代以降,“五经”教育兴起,《论语》成为“五经”教育的辅助课程,主要作为童子学习的内容;宋代以降,《论语》成为“四书”教育的必修课程,科举考试进一步增强了《论语》的重要性,变为偏重成人学习的内容。民国以后,废止中小学堂读经,《论语》逐渐脱离童子学习的范畴,成为学科规范下的教材内容。在《论语》的传承过程中,逐渐建构起兼顾童子与成人的课程设计,体现了传统经学教本演变的特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孟子》在“四书”中的学习次序探析
    屈博
    2015 (4):  94-98.  doi: 10.16382/j.cnki./000-5560.2015.04.014
    摘要 ( 429 )   HTML ( 37 )   PDF(793KB) ( 837 )  
    自有“四书”之名以来,《孟子》在“四书”中的学习次序经历了数次变化。从朱子之学规定的“第三”,到科举考试制度下的“第四”,再到近代教育转型过程中的变化起伏,每一次变化既受到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影响,同时也基于人们对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本书难易程度理解上的不同以及学习需求上的考量,其中《孟子》一书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在“四书”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其次序的变化也成为影响整个“四书”学习次序变化的关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决科之利:科举时代专经现象述论——兼论科举人才的地理分布
    丁修真
    2015 (4):  99-106.  doi: 10.16382/j.cnki./000-5560.2015.04.015
    摘要 ( 441 )   HTML ( 35 )   PDF(1743KB) ( 963 )  
    科举专经,是指科举考试中所呈现的科举群体对特定经书的依赖现象。该现象发端于唐,积淀于两宋,至元明而蔚为大观。学界对此虽已有不少关注,但就科举专经的历史演变,其所内含的科举意义等方面尚未见专论。相较于地区文化、经济等背景因素,科举人才的成功与专经取向的关联更为直接。科举地理所呈现的人才分布与地区差异,是长期以来科举专经制度与地方科举互动的结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理论
    兴起与废止:科举考试的制度特征及其批判性反思?
    张会杰
    2015 (4):  107-112.  doi: 10.16382/j.cnki./000-5560.2015.04.016
    摘要 ( 581 )   HTML ( 43 )   PDF(1186KB) ( 1186 )  
    科举是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其千年存续源自科举考试之于儒家伦理对专制政权正反效应导致统治困境的巧妙化解。从历史潮流来看,科举制度的废止是社会现代性转变中的历史必然。科举考试对中国造成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千年科举积淀下来的考试文化根深蒂固。对科举制度尤其是官本位的考试思想及考试技术手段、传统文化中的人情伦理观念、不分门第的“公平”理念的批判性反思,可为现实考试制度的改革提供历史借鉴,进而探寻制度密钥,通过考试制度及其他制度的优化组合促进中国教育和社会的长足进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史
    民族脊梁:1933年“复兴教科书”的启蒙坚守?
    吴小鸥,姚艳
    2015 (4):  113-118.  doi: 10.16382/j.cnki./000-5560.2015.04.017
    摘要 ( 433 )   HTML ( 34 )   PDF(1046KB) ( 840 )  
    在“一•二八”事变中惨遭轰炸与焚烧后,商务印书馆提出“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的复业标语,气势磅礴地推出“复兴教科书”。这套书成为20世纪中国教科书史上编辑校订人数最多、出版种类最多、经历课程标准最多的教科书,并使用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复兴教科书”是商务印书馆在日寇猖獗的刺激下,自觉调整启蒙基调,努力思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结果。教科书积极守望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民族自信力”和“民族精神”,在文化自觉中进行文化创新;教科书将中华民族生存危机作为现实关怀,提醒人们“勿忘国耻”和“共赴国难”,明确抗战救亡的全民族性和正义性;教科书注重儿童体格、德性、经济、政治的综合训练及能力培养,主张培养出具有“科学素养”和“自动探究”能力的公民,并希望以此为民族复兴积蓄现实性的支撑力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科书如何兼顾地域特点和城乡差异:1910-1930年代的探索
    张心科
    2015 (4):  119-124.  doi: 10.16382/j.cnki./000-5560.2015.04.018
    摘要 ( 442 )   HTML ( 32 )   PDF(868KB) ( 864 )  
    1910-1930年代,主要受“实用主义”及“儿童中心”、“生活本位”等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教育界在教科书内容如何兼顾地域特点与城乡差异以促进儿童发展上做过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学者们围绕教科书内容应符合儿童未来还是当下的生活经验、公共的还是地方的经验等问题展开了争论。提出了不要任何教科书而由教师自行编写、不要流行的教科书而由各地自行编写、以流行教科书为本而酌情增删、书局编印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书局编印偏向农村版的教科书等各种解决办法,同时也指出无论哪一种办法都有一定的利弊。在实践探索方面,除了多数教科书注意文字和插图内容的普适性以适合各地共同使用外,还专门编写了内含某一区域内容以适合单一区域使用的教科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总目录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总目录
    xb
    2015 (4):  124-124. 
    摘要 ( 242 )   HTML ( 19 )   PDF(322KB) ( 8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