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05-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刊 · 绪论
    教研:中国教育的宝藏
    程介明
    2021 (5):  1-11.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05.001
    摘要 ( 197 )   HTML ( 572 )   PDF(630KB) ( 390 )  

    本文以西方社会,尤其是英语社会有关教师专业的理论框架,分析中国教师专业特性的各个方面,包括专业的一般定义及教师的专业特征、专业知识、专业操守、专业成长等,认为在世界各地,教育是一个体系,但是教学却没有体系。中国的教研,是一个少有的教学体系。不止如此,教研其实也是教师专业身份的象征,而教研所包含的种种内涵和使命,也可以说相当于西方的教师专业组织的功能,不过采取了中国特色的形态。教研里的“研”,更是保持教师专业长青不断更新的关键因素,而这是其他社会少有的。因此说,教研是中国教育的宝藏,应该珍惜而且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刊 · 第一辑
    区域教研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魏易, 罗滨, 林秀艳, 杨智君, 王梦
    2021 (5):  12-54.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05.002
    摘要 ( 141 )   HTML ( 300 )   PDF(2067KB) ( 684 )  

    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随着各国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政策制定者越来越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研究。本研究聚焦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体系,基于北京市海淀区2016—2019年高中阶段学生及其任课教师、所在学校相匹配的数据,采用增值模型、多层线性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教师参与区级和校本教研活动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自我效能和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1)教师参与区级教研活动的程度对学生成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聚焦于学科课程内容的教研活动对学生成绩的增值作用尤其显著;(2)参与区级教研活动程度较高的教师具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在其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倾向于组织探究性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以及采用更加多元的评价策略;(3)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程度对学生成绩同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教师之间的非正式交流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4)对校本教研的中介作用的分析显示,区级教研通过提升教师校本教研的参与程度,间接影响教师教学实践。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刊 · 第二辑
    教师视角下教研工作质量与发展均衡程度的省际比较
    谢晨, 尹弘飚
    2021 (5):  55-6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05.003
    摘要 ( 99 )   HTML ( 271 )   PDF(862KB) ( 345 )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需要认清教研工作在全国各地的开展情况与存在的问题,以评价促发展。教师是教研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之一,对教研工作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应该包括教师视角。基于全国30个省(区、市)5532位教研员、47620位教师的分层抽样调查数据,本研究构建并计算了各省级行政区的教研工作质量指数和教研发展均衡指数。结果表明:第一,教研工作质量评价较高的省份来自东部和东北地区,西北、西南、华南地区省份则有较多提升空间;第二,教研发展较均衡的有东北三省、江浙沪、以及中部4省(晋、湘、皖、豫),其他省份则均在低均衡组;第三,从机构设置、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工作方式4方面分析影响教研工作质量与发展均衡的因素,发现教研工作的领导方式对教研工作质量与发展均衡程度皆有重要影响,即专业领导倾向越强影响越积极,省(区、市)教师与教研员人数之比、教研员从事教研工作的平均年限则对教研工作质量有显著影响。这些发现为各地改善教研工作提供了证据基础与发展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研员胜任力探究:多结构水平模型建构与运用
    罗生全, 赵佳丽
    2021 (5):  68-84.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05.004
    摘要 ( 100 )   HTML ( 125 )   PDF(1124KB) ( 335 )  

    教研员作为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和推动教研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胜任力水平的高低能直接影响教研制度、教研理论与教研实践,并决定着我国特色教研系统建设成效。为找出教研员胜任教研岗位的职业特征和突出专业表现,研究基于数理循证思维,混合运用行为事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厘清了教研员胜任力结构,构建出包括专业知识、课程建设、教学发展、科学研究、组织领导和专业品质六个维度的教研员胜任力理论模型,之后运用此模型探究教研员胜任力发展水平及作用机制,发现我国教研员总体能有效胜任教研工作,并在专业品质、教学发展和组织领导上有突出表现,在课程建设和科学研究上表现不稳定。为确证教研员胜任力发展的差异表现,研究在大数据理念和算法思维指导下,具体采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发现教研员之间存在明显的胜任力发展水平差异,划分出“消极谋生型”“乐教潜力型”和“积极强研型”三类教研员,此外还明确了教研员胜任力作用机制,发现教研员自我效能对胜任力有直接影响,组织氛围主要通过教研员自我效能来影响胜任力。当前为促进所开发教研员胜任力模型的创新应用,应着眼中国特色教研理论话语体系的构建,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系统发展要求;完善教研员“选评聘”一体化的进出机制,并以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愿景助力教研员转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刊 · 第三辑
    追根溯源:“教研”源于中国本土实践
    刘月霞
    2021 (5):  85-9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05.005
    摘要 ( 144 )   HTML ( 133 )   PDF(823KB) ( 334 )  

    教研是中国基础教育的独特经验和优良传统,却长期被当作“舶来品”,被看作是新中国“全面学习苏联”的结果。通过梳理晚清实行新学制以来的研究史料、查阅民国时期的校史档案,可以发现:教研源于中国本土实践。其先于清末推行新学制时萌芽。在新教育思潮的影响、民国时期教育部门的政策引导以及教育先行者身体力行的推动之下,一批民国时期新学校通过实验研究以适应教学新法,逐渐探索形成了较为体系化、制度性的教研经验。中国教研不是“以俄为师”的结果,而是对中国几千年优秀“师道”文化的传承,是对教师专业发展规律的探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教研机构合并”看教学研究职能的定位——基于“教学研究”概念的视角
    胡惠闵, 马洁, 张翔昕
    2021 (5):  99-10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05.006
    摘要 ( 94 )   HTML ( 119 )   PDF(720KB) ( 410 )  

    近年来随着教研机构与其他部门合并的趋势明显,教学研究职能弱化与行政性职能也越趋明显。从“教学研究”概念演变的视角来看,“教学研究”概念的泛化与教学研究职能弱化密切相关。因此,解决教学研究职能问题的前提是要厘清“教学研究”概念的本义。基于此,本文认为要处理好以下关系:第一,在“教”与“学”关系上从“以教为主”走向 “因学而教”;第二,在“教学”与“课程”关系上从“教学”范畴走向“课程”范畴;第三,在“经验”与“理论”关系上从“就事论事”走向“理论指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证据的教研转向——基本概念问题的初步讨论
    董洪亮
    2021 (5):  108-115.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05.007
    摘要 ( 107 )   HTML ( 136 )   PDF(524KB) ( 333 )  

    要更好地实现基于证据的教研转向,必须对与这种转向相关的基本概念进行必要的考察。教研工作的专业特殊性在于“教学指导”。“教学指导”的现场性、互动性特征不仅对教研人员从事研究的主要方法提出了要求,同时也为“证据”“论证”等相关概念内涵的拓展提供了指引,提示我们关注证据来源、证据类别、证据连续性以及论证形式、证据接受等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教研员研究的历史脉络与多重视角
    沈伟, 孙天慈
    2021 (5):  116-12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05.008
    摘要 ( 136 )   HTML ( 131 )   PDF(741KB) ( 327 )  

    教研员是我国区域教学质量保障人员,为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教学改进、教师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教研员的地位与作用日显,有关教研员的研究表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在教研员角色、教研工作、教研员能力与发展方面经历了理念探讨与历史分析、制度关切与实证调研、国际比较与本土论证相交叉的研究过程,其中教研员角色研究起步最早,教研转型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多线并进的研究提出了三个重要且环环相扣的研究问题:教研制度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教研员作为教学领导与课程领导的关系,教研员核心能力的基础所依。未来教研员的研究应以体制机制研究推动教研员职能的转变,以教学研究为基础分析教研范式的转型,以国际比较视野构建教研员专业标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