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0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2-08-01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特稿
    中国当代通识教育的起源背景与现状问题——兼论通识教育“评估−调整”机制的意义
    尤西林
    2022 (8):  1-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2.08.001
    摘要 ( 554 )   HTML ( 60 )   PDF(692KB) ( 680 )  

    随着近现代大学的深度变革,通识教育也处于不断探索状态,因此对其不仅需要有观念先行的指导,而且需要进行常态性的评估与调整。2015年兴起的中国当代通识教育迄今已出现了有待反思的问题。中国当代通识教育具有移植性,因而有必要追溯自身背景,以自觉时代必然性与社会需要并获得确切定位。中国通识教育具有三重背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对创新人才的急迫需求,知识经济与人工智能时代对知识生产及教育方式的变革,以及对现代化的人文反思。目前主要的问题及要求是:需要在与诸种相沿成习模式的区别中,明确通识教育特有的教育目标;需要收敛与恰当定位推崇性的经典阅读模式及其文化守成理念;需要区别学术教育与通识教育,以调整脱离本科课时条件与教学目标泛化的巨量学术型核心课程群。更为长远的目标是,需要建设中国通识教育理论与实践互动的常态性“评估-调整”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等工程教育
    基于共同体准则的治理:工程教育认证的理论源流与实践走向
    乔伟峰, 王玉佳, 王孙禺
    2022 (8):  9-1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2.08.002
    摘要 ( 215 )   HTML ( 48 )   PDF(772KB) ( 383 )  

    工程教育认证是世界上工程教育质量保障的最重要方式之一。作为一项准则参照的同行评价制度,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中始终隐含着包括政府、大学、工业界等在内的利益攸关者之间的多重张力关系。而平衡协调这些关系的过程,也是基于共同体准则的工程教育治理过程。本文从理论起源、方法转向、准则参照、制度演化四个方面回顾了工程教育认证的百年发展历程,并结合国际工程联盟(IEA)《毕业要求与职业胜任力(GAPC)》国际基准框架的修订工作,对工程教育认证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美研究型大学工程教育制度与理念研究——基于语料库的批判话语分析方法
    曾开富, 王孙禺, 陈丽萍
    2022 (8):  19-30.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2.08.003
    摘要 ( 272 )   HTML ( 47 )   PDF(741KB) ( 260 )  

    本文从中美研究型大学官方主页整理其工学系自我介绍文本并建立语料库,然后采用批判话语分析方法研究两国工学系的热词、词丛等话语方式。研究表明,两国工程教育的话语方式因为职称与学术头衔制度、学位制度、奖励制度等制度原因而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工程、研究、工程师等核心概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工程师”一词在两国工程教育界都并不是热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期本科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项关于清华“钱班”12年试点的质性研究
    李曼丽, 王金羽, 郑泉水, 徐芦平
    2022 (8):  31-4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2.08.004
    摘要 ( 910 )   HTML ( 74 )   PDF(1708KB) ( 738 )  

    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方向是近20年高等教育领域改革探索的难题之一。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钱班”)是我国“珠峰计划”的基础学科拔尖计划改革试点样本之一。论文基于“钱班”试点以来大量的官方文件、会议记录等静态数据,以及两年多的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动态数据,综合运用档案研究、案例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进行了多重分析。研究发现:相比于传统本科教育组织方式,“钱班”历时10余年的试点实践,探索了“课程精深学习+进阶性科研训练”双轴驱动培养模式,并从“知识和经验的整合、时间与空间的拓展、师生互动方式和学生自我建构”四个维度比较系统地对理工类本科拔尖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和运行机理作了重新界说。“钱班”模式为推动新时期高质量、内涵式本科教育发展与改革工作提供了不同视角的参照框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
    我国人口在校模式高质量发展研究
    吴瑞君, 尹星星, 尹文耀
    2022 (8):  44-5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2.08.005
    摘要 ( 280 )   HTML ( 49 )   PDF(1007KB) ( 244 )  

    从教育人口学视角看,高质量在校模式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下,高质量在校模式应具有“五高”特征:学龄高充分、群体高公平、区域高均衡、各级高效率和总体高预期。1990—2020年4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在校模式演进呈如下特征与不足:(1)基础教育年龄段已基本实现“学龄高充分”,不充分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年龄段;(2)以性别差异为代表的群体间差异已逐级趋于公平,未来男性低于女性的趋势值得关注;(3)在校模式区域不均衡的格局没有改变,高中及以上教育年龄段城乡差距较大;(4)目前各级教育在校模式已进入向“高效率”转变的发展阶段,但超龄人口在校情况仍较为突出;(5)预期受教育年数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近一个教育级别之差,制约我国“总体高预期”的主要节点在于高中在校率的巩固和研究生入学率的提升。研究认为,目前迫切需要以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为目标,补齐基础教育在校模式短板,重点推进高等教育发展,促进我国在校模式向第二、三级高质量递进升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影响:基于多层logistic模型的实证研究
    李小红, 王杉, 陈晨, 杨婕, 唐向黎
    2022 (8):  57-6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2.08.006
    摘要 ( 533 )   HTML ( 73 )   PDF(745KB) ( 928 )  

    研究基于PISA2018中国四省市数据,采用多层logistic模型,分析了制度化家庭文化资本、具体化家庭文化资本以及客观化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影响,探究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阅读素养影响的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类型的家庭文化资本的增加都会对学生的阅读素养产生积极影响,但不同类型的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城乡差异表现为:制度化家庭文化资本只对城市学生的阅读素养影响显著;在客观化家庭文化资本中,家庭教育资源对乡村学生的阅读素养影响显著,家庭文化资源对城市学生的阅读素养影响显著。性别差异表现为:客观化家庭文化资本之家庭文化资源对女生的阅读素养影响显著,对男生的阅读素养影响不显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寄宿如何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杨钋, 颜芷邑
    2022 (8):  67-82.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2.08.007
    摘要 ( 1016 )   HTML ( 115 )   PDF(926KB) ( 1523 )  

    近几十年来,随着农村地区“撤点并校”推行,我国大规模兴建寄宿学校。目前,学术界对寄宿制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存在不同看法,缺乏对影响机制的讨论。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和2014—2015两期数据,探讨寄宿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发现寄宿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对女生、农村学生、非留守儿童、家庭富裕的学生更大。在影响机制方面,通过对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学校管理的考察,发现寄宿通过减少亲子互动、增加校内霸凌行为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寄宿学校内,同伴的负面情绪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在规定学习时间长和管理严格的学校中,寄宿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负面影响更大。中国寄宿学校的兴建在普及义务教育方面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是其发展面临诸多问题,需要从学校管理、家长参与、社会力量等层面进行完善,从而提高寄宿学生的非认知能力,推进人力资本形成的公平与均衡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志者,事竟成——学生意志力对认知能力的异质性影响
    郑磊, 孙钰
    2022 (8):  83-95.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2.08.008
    摘要 ( 482 )   HTML ( 57 )   PDF(970KB) ( 846 )  

    根据OECD对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划分,意志力是一种重要的任务能力。意志力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全面性和持久性。研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发现意志力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分位数回归与交互模型进一步显示,意志力对认知能力的积极效应存在个体和群体层面的异质性:对于自身认知能力较低的学生、所在班级平均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或平均学业水平越低的学生,培养意志力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研究发现为学校加强意志力等任务型能力培养提供了经验证据,有助于从教育公平的视角探讨意志力培养的价值,同时也对当前的学生评价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会提升家庭教育期望吗?——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实证分析
    蔡庆丰, 吴冠琛, 陈武元
    2022 (8):  96-114.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2.08.009
    摘要 ( 267 )   HTML ( 57 )   PDF(883KB) ( 444 )  

    本文基于中国统计年鉴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研究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对家庭教育期望的影响。研究表明:交通基础设施与家庭教育期望呈显著正相关,交通基础设施改善能够提升家庭参与高等教育的意愿。机制研究表明:交通基础设施通过增加家庭收入、转变生育观念和教育理念两个渠道影响家庭教育期望;此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家庭教育期望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在交通基础设施较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父母平均受教育程度低、信息流动缓慢地区、社会阶层较低的家庭中,交通基础设施与家庭教育期望的正相关性尤为显著;而在城市地区、父母平均受教育程度较高、信息流动较快地区、社会阶层较高的家庭中二者关系并不显著。这些研究结论为国家和政府更好地推动欠发达地区教育帮扶、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博弈与公共理性:义务教育“公民同招”的治理逻辑与路径
    李毅, 李纪阳
    2022 (8):  115-12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2.08.010
    摘要 ( 416 )   HTML ( 57 )   PDF(763KB) ( 415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修订标志着“公民同招”政策进入全面落地阶段,其旨在解决义务教育招生乱象问题,追求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和普惠的基本价值。但同时也引发了各界对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教育与社会等多元价值的争议。这种社会争议体现的是招生政策背后所涉及的多元利益主体博弈。而政策实施的不确定性又会带来认识、执行、规范层面的诸多风险。从公办与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政府与教育职能部门、家长与学生、教育相关产业等不同群体的利益博弈分析政策实施的利益调整与影响,通过检视义务教育政策的治理逻辑,从制度发生学的视角建构起多元互利性的教育治理公共理性。以义务教育的公益性为价值基础,市场机制和政府适度干预相结合以防范“公民同招”的落地风险。进而兼得义务教育招生治理的效能最大化与政策内在价值承载最大化,探索和完善义务教育“公民同招”的治理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