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0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2-07-01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特稿
    高校文化资本:内涵、类型及其特征
    胡钦晓
    2022 (7):  1-2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2.07.001
    摘要 ( 570 )   HTML ( 35 )   PDF(1083KB) ( 1070 )  

    资本是个体和组织竞争发展的凭借。高校资本的类型多种多样,其中文化资本是高校竞争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应对生存危机的丰富库存。基于文化资本研究的学术史梳理,结合高校组织文化特点,可以得出,高校文化资本是在特定时空场域内,由以知识品性为核心的精神性情来统摄,通过机体性情、客观物品以及正式制度来表现,经过更为长期的积累交换(或转换)而形成持久的、需要特别加以区别对待,并能够为高校发展带来价值增殖的资源总和。高校文化资本分为精神文化资本、机体文化资本、客体文化资本和制度文化资本。四种文化资本之间是否存在断裂,是衡量高校文化资本多寡的重要标准,而知识品性则是衡量高校文化资本多寡的核心尺度。高校文化资本具有价值增殖性、历史时空性、动态可塑性、集体传承性和内在依附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
    反思教学的对称性
    李子建, 邱德峰
    2022 (7):  27-3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2.07.002
    摘要 ( 440 )   HTML ( 42 )   PDF(1030KB) ( 680 )  

    教学可被视为是一种互动行为,而互动则蕴含了丰富的对称性原理。反思教学的对称性对于重新厘定师生角色,促进以学生为本的学习,建立平等和互惠的师生关系,及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方面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尝试从四方面探讨教学上对称/非对称关系,包括不同学科的视角、教学设计(尤其是鹰架和最近发展区[ZPD]方面)、教学互动与沟通的取向以及不同脉络与场景等。反思教学的对称性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由于价值、权利、知识、经验、资源、意识等的非对称而造成的不平等,教学应该加强沟通、关怀和互惠性的元素,注意不同教学策略(如ZPD)和情境下师生的角色和互动关系。教师应该加强教学反思,洞察教学对称与非对称的关系,通过师生双方共同的责任和努力,达致一种最佳状态,增进学习者(学生及教师)的素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义务教育阶段课前服务难题及其治理——基于系统论视角的分析
    王丹艺, 崔允漷
    2022 (7):  38-4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2.07.003
    摘要 ( 321 )   HTML ( 36 )   PDF(1053KB) ( 457 )  

    义务教育阶段课前服务是困扰着我国当前政府、学校与家庭的问题之一。本文以学生到校时间及课前活动作为课前服务时长及内容的参照,从系统论的视角构建家庭与学校两要素的课前服务系统模型,用以分析义务教育阶段课前服务系统的现状。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到校时间过早,早于家长上班时间;我国中小学校课前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难以起到准备作用。过早的到校时间使家庭原本的照顾功能被部分转嫁给学校,过长过杂的课前活动使学校课前活动的准备功能受到威胁,这都导致了我国目前的课前服务系统岌岌可危。我们应从时间、内容、保障及监管四个方面建立立体化的课前服务体系,从四个方面复位家庭和学校在课前服务系统中结构与功能:设立中小学生最早到校时间,进一步明确家庭应有的照顾功能;出台课前活动时长及内容的规定,恢复课前活动应有的准备功能;提供有偿课前托管服务,划分家长与学校的功能界限;完善课前服务政策规定,建立配套的课前服务监管机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培养“教师—学者”:重温威廉•巴格莱的教师教育哲学
    王占魁
    2022 (7):  48-5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2.07.004
    摘要 ( 574 )   HTML ( 49 )   PDF(793KB) ( 811 )  

    作为奠定“美国教育的基础”的四大教育哲学流派之一,巴格莱的要素主义早已为海内外教育学人熟知。然而,这个“要素主义创始人”的标签也极大地冲淡乃至遮蔽了他为改善美国教师教育所做出的理论贡献。在供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之前,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师范学校”向“教师学院”(师范学院)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巴格莱就在有关教师培养规格的“学术性”(学科知识基础)、“专业性”(教学实践能力)抑或“社会性”(响应社会需求)论争过程中,以培养作为合取概念的“教师—学者”为目标建构了一套教师教育的知识体系。事实上,我国教师教育事业在20世纪末前后完成师范院校升级转型的过程中,不仅曾经遭遇并一直存在着类似的困扰,而且近年来还呈现出显著的“以学科定义专业”抑或“以学科取代专业”的“去专业化”倾向。它不仅极大地“窄化”和“误导”了广大教师对自身工作的“专业”理解,而且在实践上也进一步“固化”和“加剧”了广大教师“教书匠”的职能形象。回顾巴格莱的教师教育哲学,不仅有助于澄清我们对教师专业属性问题上的诸多困惑与误区,而且能够为改进中国教师教育方案和重塑教师工作的专业内涵和职业形象提供重要理论启迪。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教育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共生逻辑:结构与形态
    朱成晨
    2022 (7):  58-6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2.07.005
    摘要 ( 386 )   HTML ( 38 )   PDF(742KB) ( 562 )  

    农村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协同的融通性教育类型,教育“自系统”必须跨界农村社会“他系统”,融合而成“超系统”,才能真正形成职业教育与农村社会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与现代化发展样态。农村职业教育“超系统”的发展应遵从“自系统”与“他系统”的共生逻辑与系统性思维范式(价值性思维、结构性思维与关系性思维),在跨界协同与融合治理中相依相存,走向共生发展,这正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逻辑理路与价值要义。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逻辑与结构是,以系统共生为发展前提,以系统性思维为方法论范式,以共生理论的结构要素为分析框架,以“超系统”境域为站位立场,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和共生界面构成的一种共生逻辑体系。基于共生逻辑体系,农村职业教育共生系统包括起点逻辑、价值逻辑与行动逻辑三种结构形态:起点逻辑聚焦于“理性”与“精神”,价值逻辑体现在“效益最大化原则”,行动逻辑体现为“融合共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全网”还是“分流器”?职业教育对于社会流动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CFPS的证据
    王奕俊, 胡慧琪
    2022 (7):  69-84.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2.07.006
    摘要 ( 580 )   HTML ( 59 )   PDF(828KB) ( 644 )  

    职业教育在社会流动中具有两类互斥的功能:“安全网”与“分流器”。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综合代际和代内两个视角,选取经济收入、社会经济地位指数、职业流动率等指标,分析接受职业教育对社会地位及社会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职业教育群体能够获得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经济地位,并且显著优于其父代。与初中教育群体相比,职业教育群体具有社会地位的比较优势,表明职业教育能为个体提供坚实的“安全网”保障,促进一定程度的向上社会流动。但与高等教育比较,无论是经济收入还是社会经济地位,职业教育都处于相对劣势,“分流器”效应显著。此外,职业教育对于西部地区和农村家庭的社会流动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总体而言,职业教育是一种促进社会流动的有效机制,未来需进一步发挥其“安全网“功能,抑制“分流器”效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等教育
    项目制背景下激励机制对高校SSCI科研产出的影响研究——基于2014—2018年3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面板数据分析
    曹妍, 唐珊珊, 荀渊
    2022 (7):  85-9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2.07.007
    摘要 ( 281 )   HTML ( 47 )   PDF(958KB) ( 367 )  

    “双一流”建设高校教师的薪酬均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拨款。21世纪以来,以“基本支出加项目支出”方式完成的经费划拨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其中基本支出形式构成了教师薪酬的基本激励部分,项目“发包”层层渗透的形式构成了教师薪酬的项目激励部分。本文选取2014—2018年3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财政支出数据为基础,结合高校滞后1—3年SSCI科研发表情况构成的面板数据,重点关注两种激励措施分别对教师SSCI科研产出数量和产出质量带来的短期与中长期影响及两者的协同或互动关系。研究发现:(1)短期来看,增加基本激励对教师的科研产出数量和产出质量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分解后基本激励具有积极显著的直接效应,且与项目激励相配合后具有相对微弱的调节效应;而增加项目激励对教师科研产出数量产生的积极效更多地依赖与基本激励相配合的调节效应,且对科研产出质量具有负向挤出效应,不存在调节效应。(2)从中长期来看,增加基本激励对教师科研产出具有的积极效应难以维持,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增加项目激励对教师科研产出的作用也较为微弱,且对其科研产出质量存在负向挤出效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
    黄榕, 丁晓昌
    2022 (7):  100-11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2.07.008
    摘要 ( 775 )   HTML ( 58 )   PDF(1169KB) ( 985 )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围绕这一目标,开展省际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形成高质量发展路径是应有之义。结合当前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理念,测度体系以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为理论框架,将高等教育视为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组织和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要素禀赋,构建出包括要素、能力和功能3个维度的测度量表。量表涵盖高等教育数量规模、质量水平、经费投入、师资投入、基础设施、知识生产、人才培养、入学机会、研发条件、人力资本、创新成就等11个方面,并匹配有我国省级数据支撑的43项指标。基于2019年的截面数据和教育水平测度中较常用的4种方法—因子分析、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优劣解距离法和灰色关联法,得出31个省市区高等教育在要素、能力和功能的分项得分及相应排名;依照聚类分析和综合水平排名,31个省市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依次被划分为卓越型、中等型和起步型3大梯队,为地区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了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争鸣
    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真谛何在——与李艺教授等学者商榷
    庄惠阳
    2022 (7):  114-125.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2.07.009
    摘要 ( 398 )   HTML ( 51 )   PDF(861KB) ( 1135 )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质疑李艺教授等学者发表的文章观点,并商榷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真谛。首先,引用“教育学-逻辑学-心理学”组织原则,强调布卢姆认知分类领域1956版的软肋恰是“心理学原则在教育学问题上不够张扬”所导致的。1956版缺失的原则应是“生理学原则”,由于深潜缜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说必须遵循生理的-逻辑的-心理的规律。其次,分析面向学科的全人教育目标描述模型“不伦不类”的缘故。最后,质疑《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批判》的观点,并呼吁严谨的治学态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