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0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2-12-01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特稿
    论教育改进科学:迈向改进型组织的艺术
    李军
    2022 (12):  1-1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2.12.001
    摘要 ( 712 )   HTML ( 488 )   PDF(1176KB) ( 722 )  

    本文从倡导新兴交叉学科教育改进科学的角度出发,哲学地反思人类历史在实现教育使命过程中的三大认识路径,从词源学及中西文化政治传统两个角度,厘清“改革”的误用与误区,以及“改进”与其他近义术语的异同及其在教育理论建构和实践中的种种体现。在此反思基础上,作者提出新改进主义概念,定义教育改进科学,系统阐释该学科的哲学前提、学科要素和理论架构,总结和肯定可生长性、可发展性和可改进性是教育事业的三大基本属性,并建构主要由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构成的学科知识体系。本文也强调教育改进科学的学科导向、系统思维及循证研究,以及围绕提升组织改进能力为目的的专业改进共同体建设。作者进而提出,教育改进科学是班级、学校和教育机构迈向改进型组织的艺术,其诞生的本身是对教育改进事业专业地位和学科领域的尊重和承认。最后,作者呼吁对教育改进科学的重视与研究,尤其是具有本土特色、全球视野的学科创建和开拓,催生新的教育学科生长点,进一步提升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学科化和科学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
    沉重的学生负担:角色的过度外溢及其后果
    高德胜
    2022 (12):  14-25.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2.12.002
    摘要 ( 527 )   HTML ( 446 )   PDF(647KB) ( 507 )  

    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总是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人是社会性存在,角色是人之社会性的体现方式。学生是政府与社会指派给适龄儿童的社会性角色,带有“厚的”规范要求。学生是制度化角色,学校时空是学生角色的边界。本有边界的学生角色如今外溢到家庭、社区、社会,未成年人即便脱离了学校时空却依然是学生。学生角色的过度外溢与固化,让未成年人不能脱离学生角色及其规范要求获得片刻的喘息机会,更失去了尝试其他社会角色的机会。尤其突出的是,未成年人在家里的显著性角色依然是学生而不是子女,传统文化寄托在子女角色上的所有伦理规范都由此失去了角色依托。对未成年人来说,最根本的负担是角色负担,学业负担只不过是由角色负担衍生出来的次生负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空间中的身体规训及其改造
    宋岭
    2022 (12):  26-3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2.12.003
    摘要 ( 470 )   HTML ( 416 )   PDF(1734KB) ( 415 )  

    身体与空间的联结是人与世界联结与互动的基础,不同的教育空间影响并塑造着不同的人。传统教育空间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封闭、固定和静态是其主要特征,它通过辅助教育管理和营造权力关系依附于教育生产及其效率。这样的教育空间在追求标准化和效率的同时也造成了同质化、割裂和规训等问题,如围墙的过滤功能也隐藏着阻隔和圈禁;功能区的分割源自分工的需要但也有固化和割裂的危机;窗户则被定义为自外而内的单向光源传递与监视;讲台和秧田式布局有利于知识传递也内涵着权威与服从的关系和师生各自的权利范围。其在满足既定教育需要的同时也服务并催生了那些片面或功利的教育观念。科学化的教育空间改造不仅要求以亲生物性和健康舒适来满足生理学上的需要,还应具备开放、平等和动态交互等特征以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满足当下教与学的需要,凸显其正向的教育学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谁更可能成功?中国、美国和芬兰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比较
    邓莉, 詹森云
    2022 (12):  38-4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2.12.004
    摘要 ( 855 )   HTML ( 85 )   PDF(830KB) ( 931 )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是一项全球教育政策,是世界各国为了应对社会变化与经济竞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推动的教育改革,其实施成功与否关涉到国家未来的劳动力素质、经济繁荣和全球竞争力。为了找到影响改革实施的主要因素和最可能成功的模式,本研究从政治承诺和实施能力两个方面,对中国、美国和芬兰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进行比较,指出中国的改革具备很强的政治承诺但实施能力不强;美国的改革实施能力强但不具备很强的政治承诺;芬兰的改革同时具备很强的政治承诺和实施能力,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改革模式。中国可从评价方式、教师教育与培训以及教学与学习环境创新等方面借鉴芬兰和美国的经验,来提升改革的实施能力;继续维持政治承诺并将其转变成真正的执行力,将民间力量纳入改革主体之中,推动改革的成功实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教育
    乡村振兴呼唤乡村教育学
    侯怀银, 原左晔
    2022 (12):  50-62.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2.12.005
    摘要 ( 421 )   HTML ( 44 )   PDF(672KB) ( 645 )  

    乡村教育学学科建设是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支撑体系、丰富新时代乡村教育学内涵、推动乡村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完善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必然要求。建设乡村教育学学科亟需解决乡村教育学的概念界定、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学科定位及性质、“三大体系”构建、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建设乡村教育学需要明确乡村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基本理念,厘清乡村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根本思路,处理好乡村教育学学科建设中的乡村教育学研究与乡村教育研究、乡村教育学与乡村教育实践、乡村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乡村教育学研究中的中西关系,健全乡村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外部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回归与回应:乡村振兴战略中我国乡村教育建设的未来走向
    全晓洁, 蔡其勇, 谢霁月
    2022 (12):  63-72.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2.12.006
    摘要 ( 501 )   HTML ( 36 )   PDF(766KB) ( 382 )  

    我国乡村教育有其独特的价值归属、精神内涵、话语体系和实践方式,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教育建设,需保存乡村教育独特的文化内涵。然而,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乡村教育发展存在文化失根之困,主要表现在本土文化的价值涤荡、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分裂、发展机制的习惯性依附三个方面。因此,需要探索乡村教育的文化回归之路,为乡村少年提供与其文化模式相适应的教育——“文化回应性教育”。通过这一教育理念,观照乡村文化的独特内涵,强调在育人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建设、评价模式等方面回归“乡土性”。就应然层面而言,基于文化回应性教育理念的乡村教育建设价值在于重建乡村教育文化身份自信、统整弥合乡村教育文化土壤、多元涵养乡村教育文化胸襟。就实然层面而言,乡村教育建设的文化回应之道包括在教育目的上呼应地域文化性格、在教学内容上关照城乡文化涵化、在教学方式上善假乡村场域特色,以及建立适应性评价制度、教师强化自身的文化理解型反思意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评价
    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视角
    姜勇, 底会娟, 黄瑾
    2022 (12):  73-90.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2.12.007
    摘要 ( 472 )   HTML ( 52 )   PDF(1000KB) ( 705 )  

    201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颁布《强势开端Ⅳ:学前教育质量监测》,明确提出将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作为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系统的一部分。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尚缺乏科学、有效的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工具。因此,研制科学的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工具,积极开展幼儿园教师质量的动态、持续监测,为教育督导和教育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由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理论在分析教师专业发展时有其独特的视野,特别注重教师的人文精神、自主精神、科学精神的培育,因此,本研究以文化存在论教育学为主要理论框架,将教师视为“完整的”教育者,构建了以生存之基、专业之智、文化之品、自主之性和信仰之情这5个维度为核心的《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量表》。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上海市的7个区每区随机抽取10-12所幼儿园,共计81所幼儿园的1768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1)经典测量理论的极端组检验法、题总相关法、内部一致性系数检测法、共同性与因素负荷量检测法的结果均表明该量表具有优秀的鉴别度和信度。(2)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质量由生存之基、专业之智、文化之品、自由之性、信仰之情等5个一级维度构成。二级维度则由身心健康、人际和谐、师德修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文化自觉意识、文化养成能力、文化比较视野、教学自主权、专业成长权、参与决策权、教育信念、专业认同和职业使命等14项构成。(3)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该量表的拟合指数优良,残差RMSEA的值为0.057,远小于0.5;X2/df为3.83,小于5;CFI、IFI、TLI的值均在0.9以上,GFI、NFI、RFI的值均在0.85以上。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幼儿园教师“幼儿学习研究与支持”能力测评工具的研制
    孙蔷蔷
    2022 (12):  91-102.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2.12.008
    摘要 ( 409 )   HTML ( 45 )   PDF(908KB) ( 1029 )  

    “幼儿学习研究与支持”是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研制幼儿园教师“幼儿学习研究与支持”能力测评工具有助于科学诊断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基于COMET工作分析法和行为整合分类学等理论,建构了由能力维度、指标和四级水平组成的能力测评工具,测量学属性检验结果表明,测评工具的难度、区分度以及等级划分较为合理,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理论模型与观测数据拟合情况较好,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可见测评工具质量较高、性能良好,可以作为教师自我评价的工具,对幼儿园教师、幼儿园管理者、教师教育院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外教育史
    化教育思想为教育理论——以《学记》研究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孙杰
    2022 (12):  103-10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2.12.009
    摘要 ( 412 )   HTML ( 36 )   PDF(632KB) ( 456 )  

    化教育思想为教育理论的观点来源于冯契先生“两化”思想的启发。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具有内在联系,教育理论是系统化的教育思想。《学记》之所以能成为中国近代学者理解和接受西方教育理论的“中转站”,是因为《学记》本身具有能被转化的理论潜质。化《学记》为师范教育必要之书乃至教育(学)专著的过程,就是《学记》教育思想被纳入教育学的版图中被教育学化的过程。对化《学记》教育思想为教育理论的反思,是一种基于构建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双重学术自觉。它既要求教育史学者真诚地检讨用教育学框架来研究《学记》教育思想的“中话西说”,又要求教育史学者形成引领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自我意识。化《学记》教育思想的学术工作,就是要实现古代教育文本与当代语境的对接,沟通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与现代教育传统,为中国教育学探寻一条基于传统命脉的学术道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权威发布
    从全球到中国:社会与学校的教育协同创新
    哈巍, 范皑皑, 李孟泽, 肖烨, 王瑶, 林璐, 陈思源, 李昀玮, 曹宇莲, Yuliana Dementyeva(尤丽)
    2022 (12):  110-12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2.12.010
    摘要 ( 473 )   HTML ( 45 )   PDF(1210KB) ( 958 )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认为学校教育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变革引发了“教育危机”。文章借鉴教育生态系统理论和经合组织提出的教学核心概念,系统分析了国外和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协同创新的案例,并就如何建立具有活力、生命力和可持续性的教育生态系统提出了建议。研究发现:第一,教育系统中存在内部系统与外部系统的相互作用,这决定了学校与社会并不是对立的,而需要彼此协同;第二,世界各国的学校与社会中其他教育者发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机制,以求为学习者拓展学习空间、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第三,应建立“人力资本收益平衡式”,教育的受益者及其雇主有责任更多地参与学校教育,以冲抵其所占用的公共教育资源,并实现教育投入的“股东权益”。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