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钦卡.(2001).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胡劲松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桂生.(1995)."四分法":教育理论成分解析的新尝试.教育研究与验,(2),1-5. 陈桂生.(2006).教育研究空间的探求.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崔春龙.(2017).元教育学理论的本土化危机及其超越.教育理论与实践,(22),7-11. 范涌峰,刘梅.(2010).论元教育理论研究的"无效"现象——兼论教育学和教育学者的"真独立".当代教育科学,(13),3-6,26. 冯建军.(1995).实践教育学是什么——兼论教育理论的分类.高等师范教育研究,(5),50-55. 冯建军,周兴国.(1995).略述布蕾津卡的实践教育学思想——兼谈我国教育学的努力方向.比较教育研究,(2),35-39. 黄向阳.(1993a).教育研究的元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27-38. 黄向阳.(1993b).布雷岑卡"元教育理论"述评.外国教育资料,(5),46-53. 蒋菲.(2006).20世纪90年代我国元教学论研究的背景及其过程.当代教育论坛,(9),33-34. 金生鈜.(1996).教育学的合法性与价值关涉——对元教育学的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4),8-16,26. 李慧燕.(2015).存在的逻辑与逻辑地存在——谈《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中的研究意蕴.教育史研究,(2),89-92. 李均.(2002).元高等教育学引论.江苏高教,(4),18-21. 陆有铨.(2014).现代西方教育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尔库斯,费彻尔.(1998).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王铭铭,蓝达居,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皮国萃.(2011).试论元研究与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布列钦卡的启示与借鉴.外国教育研究,(2),10-14. 瞿葆奎.(1999).元教育学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单中惠,杨汉麟.(2000).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唐莹.(2014).元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唐莹,瞿葆奎.(1995).元理论与元教育学引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1-14. 王海涛.(2010).分析教育哲学在中国.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5),7-11. 王坤庆.(2010).教育哲学新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伟廉.(1997).对当前元教育学研究的认识.上海高教研究,(7),14-17. 熊川武.(1996)."元教育学"说.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4),1-7. 熊川武等.(2001).实践教育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叶澜.(1987).关于加强教育科学"自我意识"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23-30. 袁昱明.(2004).远程教育学的元研究和学科建设.中国远程教育,(19),22-29. 张华.(1996).教育学的"合理性"重建:科学哲学的观点.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4),40-46,98. 赵康.(2015).大概念的引入与教育学变革.教育研究,(2),33-40. 赵婷婷.(1999).国内元教育学缘何沉寂.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82-84. 周作宇.(2000).问题之源与方法之镜——元教育理论探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