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恺. (1988). 最后的儒家.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49.
|
|
蔡元培. (1912). 新教育意见. 教育世界, (11), 18- 27.
|
|
陈大白. (1935). 定县实验事业考察记. 大上海教育, (9—10), 107- 116.
|
|
陈元晖. (1991). 中国教育学七十年.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 52- 94.
|
|
费孝通. (1948). 评晏阳初“开发民力建设乡村”. 观察, (1), 4- 7.
|
|
冯建军. (2021). 构建中国特色教育学的“三大体系”. 社会科学战线, (9), 210- 222.
|
|
郭嵩焘. (1984). 书《海国图志》后. 郭嵩焘诗文集. 长沙: 岳麓书社, 95.
|
|
胡适. (1919). 新思潮的意义. 新青年, (1), 5- 12.
|
|
胡适. (1932). 惨痛的回忆与反思. 独立评论, (18), 8- 13.
|
|
胡适. (2001). 胡适日记全编第3册.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
|
蒋梦麟. (1925). 英文中国教育原理. 上海: 商务印书馆.
|
|
康有为.(1997a). 请君民合治满汉不分折. 康有为文选. 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 401.
|
|
康有为.(1997b).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康有为文选. 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 399—400.
|
|
雷洁琼. (1996). 晏阳初——平民教育运动的开拓者(代序). 晏阳初纪念文集.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
|
|
雷尧珠. (1984). 试论我国教育学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 39- 47.
|
|
李大钊.(1918a). 庶民的胜利. 北京大学日刊. 1918-12-6.
|
|
李大钊.(1918b). Bolshevism的胜利. 新青年. 1918 (5). 444—448.
|
|
李鸿章. (2008). 筹议海防折. 李鸿章全集第6册.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159—160.
|
|
李明镜. (1933). 平教会与定县. 独立评论, (79), 16- 18.
|
|
梁启超. (1989). 上南皮张尚书书. 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 北京: 中华书局, 105—106.
|
|
廖世承. (1925). 东大附中道尔顿实验报告. 上海: 商务印书馆.
|
|
廖泰初. (1940). 中国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教育学报, (5), 23- 47.
|
|
柳海民等. (2007). 困境与突破: 论中国教育学的范式.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5- 12.
|
|
鲁迅. (1925). 高老夫子. 语丝, (26), 41- 44.
|
|
罗志田. (2003). 近代中国史学十论.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135—136.
|
|
毛泽东. (1940).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中国文化, (创刊号), 2- 24.
|
|
茅海建. (2021). 戊戌时期康有为与光绪帝. 近代史研究, (4), 34- 54.
|
|
清华救国会. (1936). 告全国民众书. 现实, (1), 30- 31.
|
|
盛宣怀. 1962). 筹集商捐开办南洋公学折. 舒新城编.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55.
|
|
孙中山. (1982).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孙中山全集第2卷. 北京: 中华书局, 3.
|
|
谭鸣谦. (1921). 孔子教育学. 新教育, (2), 173- 181.
|
|
陶行知. (1981). 平民教育下乡. 行知书信集.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4.
|
|
王建军. (2005). 盲目趋新与教学改革——舒新城对道尔顿制教学实验的忧虑. 课程·教材·教法, (5), 89- 91.
|
|
王建朗等. (2016).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下.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869.
|
|
王坤庆. (1991). 论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历史演变. 教育研究与实验, (4), 32- 37.
|
|
吴康. (1921). 荀子教育学. 新教育, (2), 181- 195.
|
|
吴永. (1985). 庚子西狩丛谈. 长沙: 岳麓书社, 107.
|
|
晏阳初. (1927). 平民教育概论. 教育杂志, (6), 1- 10.
|
|
叶澜. (2004). 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 教育研究, (7), 3- 17.
|
|
佚名. (1923). 北大特设教育系. 时事新报, 10-23, 4.
|
|
中山大学历史系. (1965). 林则徐集奏稿. 中册. 北京: 中华书局, 885.
|
|
周予同. (1934). 现代中国教育史. 上海: 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