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帆, 何雨璇, 夏之晨. 反思会持续改善教师的课堂行为吗?——基于对不同教学理念教师的追踪调查[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10): 17-28. |
[2] |
彭正梅. 谁以易之:论杜威培养“4C公民”的教育哲学[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6): 27-42. |
[3] |
马利红, 魏锐, 刘坚, 马鸣燕, 刘妍, 甘秋玲, 康翠萍, 徐冠兴. 审辨思维: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二[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2): 45-56. |
[4] |
侯怀银, 许丽丽. 布雷岑卡元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反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2): 144-150. |
[5] |
黄梦婉. 传统教育“三中心”说的由来及反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35(6): 137-142+158. |
[6] |
彭虹斌. 中小学生道德信念的现实意义及培育[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 34(2): 82-87. |
[7] |
胡中锋,王义宁. 教育领导力模式变迁之反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 33(3): 7-13. |
[8] |
陈振华. 教学中的问题:基于思维发展的理解[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32(4): 30-39. |
[9] |
王加强. 教师发展的非反思路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32(4): 40-46. |
[10] |
程良宏. 经验传承、实践反思与人生教育
——论教学活动的三种形态及与教师发展的关系[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32(4): 47-54. |
[11] |
孙杰. 新中国中学生成绩评定方法的实验
——以五级分制记分法为个案的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32(2): 1-6. |
[12] |
曹永国. 在做什么,抑或知道在做什么
——教师的前提性反思的危机与重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32(1): 41-49. |
[13] |
曾守锤. 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和积极发展:研究、干预与反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 29(1): 62-67. |
[14] |
王海英. 20世纪中国儿童观研究的反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 26(2): 16-24. |
[15] |
熊川武. 论自然分材教学[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 25(2):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