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祝刚, 孔令帅, 杨启光, 吴天一. 从民族主义到世界主义: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理路转向[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9): 89-102. |
[2] |
余宏亮. 通向根脉与面向未来:建构教材学的基础、逻辑与方略[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2): 30-39. |
[3] |
孙丽丽. 基于文件阐释法的视频分析与课堂模仿研究——兼论视频分析的方法论意义[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35(5): 72-86+160+161. |
[4] |
陈红燕. 视频图像阐释中的复杂性:一种方法论的探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35(5): 46-54+159+160. |
[5] |
李先军. 论波克维茨的“历史化”教育史学[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35(4): 99-106+137+138. |
[6] |
李刚;王红蕾. 混合方法研究的方法论与实践尝试:共识、争议与反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 34(4): 98-105. |
[7] |
张斌贤;杜成宪;肖朗;周洪宇;陈露茜;周采. 教育史学科建设六人谈[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 34(4): 1-14. |
[8] |
余庆. 论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情境生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 33(1): 26-30. |
[9] |
彭虹斌. 20世纪比较教育学者的历史方法论探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32(4): 1-7. |
[10] |
孙阳. “教育现代化”的可能诠释:知识社会学路径的话语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32(1): 50-57. |
[11] |
李晓文, 王晓丽. 文化发展心理学的方法论探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 24(4): 57-62. |
[12] |
麻彦坤. 维果茨基对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影响[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 24(3): 67-72. |
[13] |
彭运石, 林崇德, 车文博. 西方心理学的方法论危机及其超越[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 24(2): 49-58. |
[14] |
V·卡尔马斯. 学生与课本如何相互作用:通过教育媒介来研究社会化的方法论问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 23(1): 28-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