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冉云芳, 周芷莹, 袁晨晖. 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中的师傅认同:类型解析与路径建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5, 43(4): 104-115. |
[2] |
王建华. 工作危机对高等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5, 43(4): 16-28. |
[3] |
李晓萱. 把文化带回来:我国教育研究中的文化资本理论省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5, 43(3): 47-57. |
[4] |
吴重涵, 朱重旺, 王茜. 交叉学科导向的现代家庭教育知识生产[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5, 43(2): 78-89. |
[5] |
鲍威, 何元皓, 何峰. 跨越新生适应障碍:中国大学入学教育的运行机制及其成效[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5, 43(1): 49-66. |
[6] |
[德]底特里希•本纳(Dietrich Benner). 现代教育学和社会教育学的起源和实用性的十大论点[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9): 33-41. |
[7] |
谢爱磊, 覃云云, 刘群群. “后知后觉”与“随波逐流”——精英高校农村籍大学生就业能力管理的反身性叙事[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7): 15-27. |
[8] |
盛小敏, 石中英. 学校价值观调查中的社会称许性反应:表现、成因与控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6): 51-60. |
[9] |
袁振国, 黄忠敬, 王纮, 王翔宇, 张静. 中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水平报告——基于第二轮SSES测评数据[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5): 1-32. |
[10] |
黄忠敬, 唐一鹏, 王娟. 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国际比较与中国表现[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5): 33-57. |
[11] |
邵志芳, 唐一鹏, 张静. 中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第二轮测评技术报告[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5): 58-71. |
[12] |
张静, 郑杰, 崔海丽, 张丽君. 学校教育如何助力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基于聚类分析的探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5): 72-82. |
[13] |
刘志, 黎佳, 梁晨曦.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影响——成长型思维和学业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5): 83-98. |
[14] |
唐汉卫, 张红, 高星原. 社会与情感能力如何影响学生的公共参与?——基于第二轮SSES测评数据[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5): 99-111. |
[15] |
徐国庆, 孙帅帅. 中国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问题背景、结构设计与路径规划[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4): 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