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澳门教育暨青年局. (2018). 澳门青年指标2018社会调查. 取自https://www.dsedj.gov.mo/~webdsej/www_ijm/download/dsejdoc_2018full.pdf.
|
2 |
澳门教育暨青年局. (2020) 2019年教育和青年工作点滴. 取自https://portal.dsej.gov.mo/webdsejspace/internet/Inter_main_page.jsp?id=74685.
|
3 |
澳门特别行政区印务局. (2016a). 小学教育阶段常识基本学力要求. 取自https://www.dsedj.gov.mo/crdc/edu/BAA_primary/despsasc-19-2016-anexo_ix.pdf.
|
4 |
澳门特别行政区印务局. (2016b). 小学教育阶段品德与公民基本学力要求. 取自https://www.dsedj.gov.mo/crdc/edu/BAA_primary/despsasc-19-2016-anexo_viii.pdf.
|
5 |
澳门特别行政区印务局. (2017a). 初中教育阶段品德与公民基本学力要求. 取自https://www.dsedj.gov.mo/crdc/edu/BAA_junior/despsasc-56-2017-anexo_viii.pdf.
|
6 |
澳门特别行政区印务局. (2017b). 初中教育阶段社会与人文基本学力要求. 取自https://www.dsedj.gov.mo/crdc/edu/BAA_junior/despsasc-56-2017-anexo_ix.pdf.
|
7 |
常乐. (2020). 教育政策与青年国家认同: “一国两制”的澳门范例及经验.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01), 34- 41.
|
8 |
陈晶. (2004). 11至20岁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及其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9 |
崔贵强. (1989). 新马华人国家认同的若干观察 (1945—1959年). 南洋问题研究, (02), 2- 9+22.
|
10 |
顾至欣. (2019). 高职学生在线开放课程学习体验研究——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中国远程教育, (02), 49- 58.
|
11 |
管健, 郭倩琳. (2019). 国家认同概念边界与结构维度的心理学路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03), 214- 221.
|
12 |
贺金瑞, 燕继荣. (2008). 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03), 5- 12.
|
13 |
蒋春荣, 吕林海. (2019). 研究生思政课课程体验及其对学习方法的影响. 教学研究, (03), 7- 13+20+2.
doi: 10.3969/j.issn.1005-4634.2019.03.002
|
14 |
李臣之, 梁舒婷. (2021). 国家认同教育研究热点及趋势——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01), 65- 74.
|
15 |
李艳霞, 曹娅. (2016). 国家认同的内涵、测量与来源: 一个文献综述. 教学与研究, (12), 49- 58.
doi: 10.3969/j.issn.0257-2826.2016.12.006
|
16 |
卢守亭. (2014). 大学生国家认同: 现状、结构与族群差异——基于9省 (市、自治区) 12所高校的调查. 中国青年研究, (11), 52- 57.
doi: 10.3969/j.issn.1002-9931.2014.11.011
|
[17] |
马文琴. (2008).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教育. 教育学术月刊, (10), 9- 13.
|
[18] |
马文琴. (2015). 全球化时代, 我们如何进行国家认同教育?. 人民教育, (20), 16- 21.
|
19 |
邵娟. (2009). 大学生课程体验调查法的应用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0 |
司白茹. (2019). 我国高校大学生通识教育课程体验对学习结果的影响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1] |
苏霍姆林斯基. (1981).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周蕖等, 译).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
22 |
苏晓龙. (2008). 浅论中文语境中的国家认同. 科学社会主义, (06), 76- 79.
|
[23] |
泰勒. (1994).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施良方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4 |
涂敏霞, 李超海, 孙慧. (2016). 趋同或分离: 穗港澳三地青年价值观的比较分析. 青年探索, (02), 88- 100.
|
25 |
涂敏霞, 王建佶, 萧婉玲, 谢美玲. (2014). 港澳青少年国家认同研究. 青年探索, (02), 27- 33.
|
26 |
温涵, 梁韵斯. (2015). 结构方程模型常用拟合指数检验的实质. 心理科学, (04), 987- 994.
|
27 |
温忠麟, 侯杰泰, 马什赫伯特. (2004).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拟合指数与卡方准则. 心理学报, (02), 186- 194.
|
28 |
吴鲁平, 刘涵慧. (2012). 中国青少年国家态度与全球态度的关系研究. 青年研究, (05), 1- 10+94.
|
[29] |
吴明隆. (2010). 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
[30] |
习近平. (2019). 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 002.
|
31 |
夏瑛. (2019). 港澳青年的国家认同: 趋势、现状和成因. 当代港澳研究, (02), 66- 86.
|
32 |
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 (2017). 新修订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架构2008. 取自https://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4-key-tasks/moral-civic/revised-MCE-framework2008.html.
|
[33] |
邢玉凤. (2002). 初中学生品德发展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34 |
徐上. (2019). 大学生课程学习体验调查研究. 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35 |
杨岚. (2020). 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现状调查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36 |
杨延从. (2013). 初中生品德发展与家长教育方式调查研究.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1), 10- 12.
doi: 10.3969/j.issn.1007-5968.2013.11.005
|
37 |
赵锐, 胡炳仙. (2014). 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基于Z民族院校的调查.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04), 51- 56.
|
38 |
郑敬斌, 任虹宇. (2019). 在陆台生国家认同现状及提升路径探析.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03), 41- 48.
|
39 |
Čorkalo, D. & Kamenov, Ž. (2003). National identity and social distance: Does in-group loyalty lead to outgroup hostility? Review of Psychology, 10(2), 85—94.
|
40 |
Heere, B. & James, J. D. (2007). Stepping outside the lines: Developing a multi-dimensional team identity scale based on social identity theory. Sport Management Review, 10 (1), 65- 91.
doi: 10.1016/S1441-3523(07)70004-9
|
41 |
Leszczensky, L. & Santiago, A. G. (2015). The development and test of a measure of youth’s ethnic and national identity. Methods, Data,Analysis (MDA), 9(1),87- 110.
|
42 |
Lilli, W. & Diehl, M. (1999). Measuring national identity. Mannheimer Zentrum für Europä ische Sozialforschung, (10), 1-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