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8-12-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创建21世纪的教师教育
    琳达.达林哈蒙德
    2008 (4):  1-14.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8.04.004
    摘要 ( 1598 )   HTML ( 6 )   PDF(626KB) ( 664 )  

    对外行人而言, 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所应具备的条件以及所需了解的信息, 是无从察觉的, 即通过学习无法获取, 于是他们就形成了这样一个观点:教学是不需要接受正规培训的, 同时也破坏了教师教育项目。传统培训模式的弱点就在于大量的不相关课程更加深了上述观点。本文重在探讨对于如何创建一个有效且有利于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项目所做的大量研究。此项目中的三个关键部分, 包括课程之间, 课程学习和临床实践之间保持连续性和整体性; 大量且严密监督的临床实践与教育学相关的课程学习的有机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 同时学习者应与学校保持紧密关系, 这样他们更易了解好教师的典范, 促使他们更快的成长和发展。本文也极力主张学校教育应该抵挡压力, 削弱那些最终影响教师引进, 学校教学声誉以及专业实力等等的计划。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的原点:育人
    鲁洁
    2008 (4):  15-22.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8.04.005
    摘要 ( 1678 )   HTML ( 13 )   PDF(336KB) ( 922 )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要义就在使教育回归到育人的原点上来。当代异化的教育背离了它的原点, 失身为经济、政治的奴仆。教育的异化除存在社会体制方面的原因外, 还由于在思想上被基于社会本位的教育理念所统治。实现教育的回归就要使教育真正站到人的立场上来, 以人之生成、完善为基本出发点, 将人的发展作为衡量的根本尺度, 用人自我生成的逻辑去理解和运作教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对话”到“苏格拉底式的教育”的跃升——论存在主义观照下的教育
    沈俊强
    2008 (4):  23-30.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8.04.006
    摘要 ( 1588 )   HTML ( 6 )   PDF(308KB) ( 717 )  

    存在主义哲学传入我国已经有较长的时段了, 其对我国教育理论更新的影响还未被深入地考察。本文从柏拉图《理想国》一书中苏格拉底与司拉雪麦格(Thrasymachus)的一段对话入手, 分析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方式的“对话”, 如何经由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哲学式的解读, 跃升为“苏格拉底式的教育”。进而, 以杜威的教育哲学为参照, 对“苏格拉底式的教育”作更进一步的理解, 力图展现存在主义哲学对教育理论发展提供的线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教师道德教育的评价
    田爱丽
    2008 (4):  31-40, 54.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8.04.007
    摘要 ( 2076 )   HTML ( 6 )   PDF(392KB) ( 833 )  

    教师教育不仅是强化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过程, 也是一项不断提升教师伦理道德的活动。教师教育评价要服务于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就要持续地关注教师伦理与道德教育问题。教师道德教育评价包括对教师道德教育目标的评价、道德教育课程落实度与创新性的评价、教育过程德育因素的评价以及教师道德教育效果的评价等方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师继续教育机构成本指标体系及其分析
    张万朋, 宋旭璞, 张文国
    2008 (4):  41-46, 54.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8.04.011
    摘要 ( 1621 )   HTML ( 4 )   PDF(259KB) ( 505 )  

    目前教师继续教育成本效益分析的实证研究非常缺乏, 关于成本方面的研究也多以定性研究为主, 有些研究在可信度、效度、研究方法以及样本的抽取等方面都存在问题。本文以对教师继续教育机构成本的理论分析为基础, 试图设计出一套教师继续教育机构的成本指标体系, 并以上海市某教师进修学院为例, 对该体系的具体运用进行了实证分析。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oMM-SP模型:对儿童心理理论的核心机制之解读*
    倪伟, 熊哲宏
    2008 (4):  47-54.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8.04.001
    摘要 ( 1837 )   HTML ( 4 )   PDF(490KB) ( 538 )  

    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心理机制一直是心理理论领域颇有争议的一个研究课题。ToMM-SP (心理理论机制─选择加工器)模型用模块论的视角来解释儿童心理理论的发生发展, 是对儿童心理理论之核心机制的一种有力解读。本文详细介绍了ToMM-SP模型以及基于ToMM-SP的心理理论加工模型, 并探讨了其理论突破、实验价值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本主义心理学: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叶浩生
    2008 (4):  55-60,6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8.04.002
    摘要 ( 1555 )   HTML ( 6 )   PDF(284KB) ( 944 )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许多主张与后现代主义不谋而合, 但是两者的哲学基础不同, 基本观点也大相径庭。后现代主义挑战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概念, 认为“意识体验”、“潜能”和“自我”等概念是社会建构的产物, 是一种话语范畴, 而不是一种精神实在。后现代主义也挑战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个体主义倾向, 主张从个体理性转向公共理性, 从个体自我转向关系的自我。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科学观和方法论方面出现了一种释义学转向, 并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接受社会建构论的观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类别学习任务的差异
    阴国恩, 丁小斌
    2008 (4):  61-6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8.04.003
    摘要 ( 1705 )   HTML ( 4 )   PDF(290KB) ( 520 )  

    多重类别学习系统观点的提出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进展使分类研究在过去十年中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文章运用多重类别学习系统的观点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相关研究结果, 从构造方式、理论解释和神经心理基础几个方面对类别学习研究中通常采用的四种类别学习任务———基于规则的任务、 信息整合任务、原型变式任务和天气预报任务的差异进行了梳理和区分。基于规则的任务依赖于前扣带回, 需要工作记忆和执行注意的参与;信息整合任务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内隐程序学习;“A, 非A"原型变式任务诱发视皮层的知觉学习;天气预报任务存在各种不同的接近最佳反应的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格物”本义的教育学启示
    戴大明
    2008 (4):  68-72,95.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8.04.008
    摘要 ( 1692 )   HTML ( 5 )   PDF(991KB) ( 519 )  

    以往人们对 “格物” 的解释尚未达诂。 从 “右文说” 和 “以经解经” 的的角度审 视, “格物” 的本义是运用中国文化特有的取象比类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分辨和分类。 这种新的 “格物” 观可以为教育学研究提供一些基本的方法论启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张雪门幼稚园行为课程及其现代意义
    王春燕
    2008 (4):  73-7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8.04.012
    摘要 ( 2993 )   HTML ( 20 )   PDF(248KB) ( 628 )  

    幼稚园行为课程是由张雪门先生创编的。其基本观点是:幼稚园的课程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目标是以社会需要为远景, 以儿童个体发展需要为近景的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内容为儿童的诸般活动、儿童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实施包括动机、目的、活动、活动过程、工具及材料。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基本思想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 不仅反动了当时幼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与儿童实际生活相脱节的现象, 而且对当今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的借鉴与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孟宪承民众教育思想与实践探微
    张爱勤
    2008 (4):  79-8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8.04.009
    摘要 ( 1470 )   HTML ( 3 )   PDF(348KB) ( 476 )  

    进步教育家孟宪承, 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众教育运动中, 创造性地将西方的 成人教育思想与当时中国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了一套中国化的民众教育理论体系, 它主要 包含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民众教育的本质是对大多数人民的教育, 但重点是对年长失学者进行补 习教育;目的是培养民众的几种基本力量, 尤其是生产和组织力量;主要进行的是以生计教育为 主并包括娱乐和公民的教育;其实施需要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共同力量。 在民众教育思想渐被人们 重视并不断提及孟宪承民众教育思想的今天, 梳理孟宪承的民众教育思想不仅必要而且重要, 它 对我们廓清民众教育理论源流, 全面展示民众教育思想和实践, 皆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印刷术的应用看媒介演进对教育的影响———技术向度的中国教育史考察之二
    王伦信
    2008 (4):  88-95.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8.04.010
    摘要 ( 1576 )   HTML ( 8 )   PDF(350KB) ( 707 )  

    考察印刷术推广前后教育的变化, 不难发现:印刷术普遍应用于大众传播特别是教 育材料的复制, 成为北宋初年书院勃兴的契机, 也带来了教育的相对普及。 书籍的广泛流通也引 导了士人读书习惯的改变, 泛观博览读书风气普遍流行, 鉴于纠正其偏差, 强调专精成为宋人论 读书方法的一项要旨 。通过印制试题等方式, 印刷术也直接应用于科举考试, 有利科举考试规模 的扩张。 大量的科场时文甚至习作被印制出版, 成为考生模仿和科场剽窃的对象, 在教育成为科 举附庸的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微妙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