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7-12-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特稿
    学术职业选择、阶层趣味与个人机遇
    阎光才
    2017 (6):  1-10+152.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7.06.001
    摘要 ( 271 )   HTML ( 39 )   PDF(794KB) ( 1090 )  
    从历史角度而言,进入近代社会后,学术职业才为中上阶层所青睐并逐渐为其所主导。本研究表明:我国学术职业为中上阶层主导格局背后的生发机理,主要源于与家庭相关的早期优质教育资源获得优势,但这种优势会随着教育年限的增加而缓慢衰减,并逐渐为机构效应所替代。就总体而言,学术职业选择的阶层差异并非完全源于阶层文化与趣味,而是家庭经济条件差异以及各阶段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因此,立足于教育优先策略,全面丰富惠及所有人的教育资源,大幅增加社会各阶层子女教育年限,是提升全民劳动素质、挖掘人的潜能、培育大批高层次创新人才以及推动社会稳定发展、创建有序社会的效率与公正兼顾之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法治:民办教育研究
    民办教育政策推进为何缓慢?——基于组织行为决策视角的考察
    阎凤桥
    2017 (6):  11-17+152.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7.06.002
    摘要 ( 160 )   HTML ( 106 )   PDF(616KB) ( 735 )  
    我国民办教育是生长在公立教育体制之外的新生事物,民办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往往要涉及多个政府部门,是一个多政府部门合作决策的行为。因此,民办教育政策制定和落实的有效性,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多个政府部门之间的配合程度,并且受到既有规则能否及时做出调整的影响。民办教育政策的这一属性,适合从组织行为决策模式视角进行分析。合理回报、独立学院和分类管理三个民办教育政策的缓慢推进,是组织行为决策模式的典型事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民办教育治理制度:变革与创新
    董圣足
    2017 (6):  18-26+152+15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7.06.003
    摘要 ( 218 )   HTML ( 78 )   PDF(689KB) ( 620 )  
    经过近四十年改革发展,我国民办教育治理制度得以逐步完善。实践表明,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的成长壮大,与民办学校内外部治理制度的变革紧密相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办教育治理制度创新,将主要围绕分类管理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法人制度建设三大主题展开。其中,推进分类管理,是完善顶层制度设计的重大举措;转变政府职能,是激发办学主体活力的重要保障;健全法人制度,是实现民办院校善治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法与中国的私立学校——兼论“民办教育”的概念问题
    袁征
    2017 (6):  27-35+15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7.06.004
    摘要 ( 197 )   HTML ( 75 )   PDF(596KB) ( 625 )  
    中国私立教育的重建已经超过三十年,但是,除了幼儿园外,私立学校仍然非常弱小,总体情况远不能跟公立学校相比。私立学校的权利之所以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际法的规定受到忽视。本文研究联合国《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儿童权利公约》关于教育的条文,探讨它们在中国的效力和对于私立教育的作用,并对"民办教育"的概念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
    开放社会中的教育分配正义及其困境
    周兴国
    2017 (6):  36-41+153+154.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7.06.005
    摘要 ( 181 )   HTML ( 31 )   PDF(507KB) ( 941 )  
    教育的分配正义是一个涉及如何在社会群体及个体中间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更为公平的问题。一直以来,有关教育的分配正义之理论,主要关注封闭社会中的稀缺教育资源分配问题。在封闭的社会体系中,教育的正义取决于分配的程序公平,并且倾向于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分配给那些天资优异的年轻人。社会基本结构的封闭性,使得因教育而形成的个体特殊能力能够在社会中得以实现。但是在开放的社会里,关注教育资源分配的正义理论就会面临因个体在国际间的流动而带来的权利享有而职责缺失的困境。因此,需要根据开放社会的正义环境,在传统的教育分配正义理论的基础上,把有关与能力实现有关的职责分配纳入到教育资源分配的题义之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学生公民素养的调查研究
    张家军
    2017 (6):  42-49+154.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7.06.006
    摘要 ( 225 )   HTML ( 121 )   PDF(559KB) ( 845 )  
    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地区九个省市的城乡小学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后发现:小学生公民素养在整体上得分较高;小学生公民素养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公民素养要高于男生的公民素养;小学生的公民素养存在着显著的城乡差异,城市学生的公民素养要高于乡镇学生的公民素养;东部地区小学生的公民素养情况好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小学生的公民素养,但中部地区小学生的公民素养与西部地区小学生的公民素养不存在显著差异。针对调查情况,为提高我国小学生的公民素养,应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公民素养教育;加强小学生的实践训练,做到知行统一;克服性别刻板观念,树立男女平等思想;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积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回向身体的观念——对语文教育理论的一种探索
    杨澄宇
    2017 (6):  50-63+154.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7.06.007
    摘要 ( 203 )   HTML ( 29 )   PDF(927KB) ( 728 )  
    语文"即"语言,"身体"是人经由语文通向世界的基石。在世界形态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身体可以分为自然的身体、社会的身体和超越的身体。三个维度的身体互为表里、互相冲突,构成了一个微妙的混沌整体。语文教育在走向现代化之时,应厘清三者的关系和分野,需要将身体外的因素打上"括弧","明哲保身"。基于此三种身体观的语文当是整体的、在世的与自足的。语文的本体论探究也由此"别开生面",着力于身体之间、身体与世界之间的差别与裂缝。语文的本质是裂缝,诗学是到达语文本体的可能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被忽视的重要教育议题:校服的多重教育功能
    范楠楠, 袁锦贵
    2017 (6):  64-70+155.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7.06.008
    摘要 ( 407 )   HTML ( 39 )   PDF(606KB) ( 1547 )  

    校服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人们对校服所承载的独特教育功能也都寄予厚望。校服蕴含了多重教育功能:一是教育秩序的强化功能,二是良好道德的涵育功能,三是审美追求的化育功能,四是健康心理的培育功能。我国当前的校服教育功能发挥地还并不充分,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需要加强质量监管、兜住质量底线,注重校服设计、强化审美化育,助推校服产业、做大民族品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台湾教科书政策未来走向研究
    刘晖, 李惠, 李俊堂, 张立
    2017 (6):  71-81+155.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7.06.009
    摘要 ( 208 )   HTML ( 27 )   PDF(895KB) ( 1014 )  
    1987年后的台湾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变革,教科书制度也随之骤变。本文运用文献法和访谈法,考察台湾国民教育阶段教科书制度的变迁,揭示教科书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对今后台湾教科书政策走向做出预判。研究发现,在台湾教科书政策变迁过程中,尽管政治意识形态的斗争非常显著,但编审制框架下的多方博弈格局已然形成并逐渐呈现一种平衡和完善的状态,未来教科书政策大幅度调整的可能性极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等教育
    论大学问题的“悬置”
    眭依凡
    2017 (6):  82-94+155+15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7.06.010
    摘要 ( 193 )   HTML ( 24 )   PDF(858KB) ( 768 )  
    大学是国家科学的脊梁、民族文明进步的希望。在世界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以其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垄断性作用决定了国家的兴与衰。这一逻辑和事实决定了阻碍大学改革发展的问题必须率先解决,制约大学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作用的问题不能悬置也不容悬置。本文在回答为什么要提出"大学问题悬置"这一问题的基础上,从国家创新发展的需要及我国大学有待进一步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大学问题不能悬置的原因。最后,对被大学长期悬置而未能解决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大学去行政化"三大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流学科建设的制度研究——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和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学科制度变革为例
    严三九, 南瑞琴
    2017 (6):  95-106+15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7.06.011
    摘要 ( 148 )   HTML ( 25 )   PDF(755KB) ( 946 )  
    健全的学科制度是发达国家成就一流学科的关键因素所在。通过对美国新闻传播体系中声名卓著的两所新闻学院的学科制度变迁的梳理,发现这两所一流新闻学院的新闻传播学科制度具有以下共性特征:"外部评价"(如基金会捐赠)对新闻传播学科方向的划分和设置有着重大影响;依托"课程项目增减"就可以完成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用"小班授课,顶点应用"的模式组织教学;坚持使用"共同治理"进行学科管理,上述种种特征共同构成了新闻学院的学科建设制度,为我国一流的新闻传播学科制度建设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师教育
    苏格拉底如何做教师——《普罗塔戈拉》开篇释义
    刘莉
    2017 (6):  107-115+156+15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7.06.012
    摘要 ( 245 )   HTML ( 25 )   PDF(687KB) ( 812 )  
    《普罗塔戈拉》的开篇既是文章主体的序幕,也是苏格拉底本人哲学教化生涯的序幕。本文以开篇中苏格拉底与青年人希珀克拉底之间的教育案例为原型,通过文本细读分析苏格拉底式对话的教育意蕴。苏格拉底式教育的起点在于:个体性的对自我心性与限度的审慎反思,以及关系性的师生之间精神联结的建立;教育的具体路径在于通过辩证式对话实现个体的自我认识;保持闲暇是教育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苏格拉底作为教师,其典范意义不仅在于其教育技艺的高超,更在于他对城邦与青年人的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全国数据库的实证分析
    杨福义
    2017 (6):  116-125+15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7.05.013
    摘要 ( 313 )   HTML ( 95 )   PDF(819KB) ( 1541 )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本文通过对我国291所各级各类中小学的11 190名专任教师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情况及其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学历差异和地域差异,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其专业背景和任教学科的关系,与相关培训和专业活动的关系,以及与教育教学效果的关系等。文章对影响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诸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师徒互动对师范实习生专业观念的影响——交换理论的视角
    江淑玲, 陈向明
    2017 (6):  126-136+15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7.05.014
    摘要 ( 308 )   HTML ( 26 )   PDF(854KB) ( 850 )  
    师范生在实习时是如何学习的?他们与指导教师是如何互动的?师徒互动对他们学习教学有什么影响?——现有研究对这些问题鲜有深入探究。对现有实习制度安排下师徒互动中师范实习生专业观念的发展状况进行探索,有利于检验制度安排与师范实习生专业培养的合理性。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方法,深入观察反向阻抑型师徒互动模式下的实习活动,结合布劳的交换理论,对其中权力的社会交换关系进行微观分析。研究发现:指导教师和实习生依照理性原则启动互动,在互惠原则和公正原则立场上平衡自己的付出与报酬。当报酬被对方认可时,双方易产生整合的倾向;当报酬被对方否认或拒绝时,双方易产生对立与分歧。师徒互动中权力的对立与整合对实习生影响重大,导致他们对自己在实习期间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自我预期、判断和评价产生很大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专业观念。在一些地方院校,实习生不仅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获得制度所规定的指导,而且在当地"实习无用""指导教师不管事只管分"等不良集体观念"合法化"下,对实习失去认可和信心。不过,即使在获得指导机会不均等的情况下,依旧有一些实习生通过权力的社会交换,得到了改变自己境遇的机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外教育史
    传统教育“三中心”说的由来及反思
    黄梦婉
    2017 (6):  137-142+15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7.06.015
    摘要 ( 435 )   HTML ( 117 )   PDF(553KB) ( 906 )  

    在我国教育理论界,教师、课堂和教材"三中心"被认为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的主要特征。传统教育"三中心"的出现分为两个阶段。首先,"三中心"这种说法最初起源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是对建国至"文革"期间十七年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结。其次,"文革"结束后,在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大论战的背景下,反传统教育者套用"三中心"一词来概括传统教育的主要特征。"三中心"的身份从十七年教学工作的实践特征,转变成了传统教育学派的理论特征。在对传统教育客观评判的今天,尽管"三中心"这种说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传统教育的理论倾向,但为了减少传统教育思想被误读的风险,我们还是应该谨慎使用"三中心"这个概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争鸣
    “63%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吗?——对罗斯高团队研究结论的几点质疑
    楼世洲, 张家雯, 吴海江
    2017 (6):  143-14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7.06.016
    摘要 ( 407 )   HTML ( 46 )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全面实施,我国农村高中教育得到了大力发展。但是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农村高中阶段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公平的着力点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要充分认识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办学形式和管理体制的复杂性,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当前我国农村高中教育的现状,探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举措。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权威发布
    受教育程度:教育扩张的50年回顾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2017 (6):  148-151.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7.06.017
    摘要 ( 165 )   HTML ( 9 )   PDF(1070KB) ( 6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