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8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0-12-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特稿
    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中断与损失(1949—1979)——基于“历史的天空”之比较
    程天君
    2020 (12):  1-20.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2.001
    摘要 ( 278 )   HTML ( 677 )   PDF(992KB) ( 293 )  
    对于1949—1979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30年的中断史,不宜一笔带过或模糊对待。基于“历史的天空”进行比较研究,不失为考察学科中断及其损失的有效方法。经与苏联比较发现,当中国还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地重演“老大哥”教育社会学停滞之路时,苏联教育社会学却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获得了飞速发展并达至高峰。经与中国台湾地区的比较发现,二者“同根不同果”:不同于大陆的完全中断,其时的台湾教育社会学完成了从“再生”到“奠基”的学科发展、从传统“规范”教育社会学到新兴“证验”教育社会学的范式转型这两大任务。经与国际比较发现,同期世界教育社会学学派林立、百家争鸣、人才辈出且发展迅速,实现了教育社会学从边际向主流学科地位提升的转变。在改革开放伊始,30年的中断让我们身陷时空双盲:既淡忘于被“打入冷宫”的中国近代教育社会学近30年的创业历史,也陌生于打开国门后世界教育社会学蓬勃发展的鲜活现实,以致我们不得不重头学起,进行教育社会学发展史上迄今闻所未闻的所谓“学科重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于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创新研究的框架性思考
    眭依凡
    2020 (12):  21-32.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2.002
    摘要 ( 187 )   HTML ( 1383 )   PDF(816KB) ( 190 )  
    高校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的学术生态复杂组织系统,由此决定了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及其创新的高度复杂性。本文在充分讨论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创新的背景及其研究意义的基础上,研究构建了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创新研究的逻辑框架,对“高校内部有效治理模式建构的理论研究”“我国高校内部治理模式的历史变迁与现实研究”“高等教育强国之高校内部治理模式的比较借鉴研究”“我国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创新与建构研究”“大学章程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的依法治校研究”“高校内部治理的文化研究”等涉及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创新等需要研究解决的诸多问题进行了从目标到内容的深入思考和提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
    “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质量满意度研究
    黄兆信, 杜金宸
    2020 (12):  33-41.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2.003
    摘要 ( 213 )   HTML ( 645 )   PDF(695KB) ( 185 )  
    本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生关于创新创业课程质量满意度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利用SPSS分析工具对12269份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从数据分析结果中可见:不同创业意识的学生群体对创业教育满意度不尽相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方面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在创新创业课程实施上与传统课程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学生对创新创业师资力量的满意度方面还有待提升。要提升创新创业课程的质量,必须对接学生课程需求,建立多元化的创新创业课程选择机制;丰富双创课程内容,加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并增加与之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比重;创新课程教学考核,优化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成效;发挥双创导师作用,建立双导师制度保障学生的双创活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组织支持机制的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师能力结构研究——基于1231所高校的实证调查
    王志强, 龙泽海
    2020 (12):  42-52.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2.004
    摘要 ( 178 )   HTML ( 456 )   PDF(790KB) ( 227 )  
    创新创业教师的能力构成及其胜任力状况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师能力的多维动态结构决定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基准。本研究基于全国1231所高校的大样本实证调研,分别设计了创新创业教师基础能力构成量表、能力提升影响因素量表、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量表、创新创业教育质量量表,运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分别验证了教师能力构成、创新创业运行机制、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师能力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缺失,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主体所提供的组织支持手段单一,创新创业教师能力发展现状不足以支持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高校必须构建起旨在促进创新创业教师认同感与专业化发展的组织支持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满意度提升研究
    卓泽林
    2020 (12):  53-6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2.005
    摘要 ( 184 )   HTML ( 429 )   PDF(717KB) ( 235 )  
    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通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针对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的58所高校共计5021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评价总体得分为3.43分,处于中上水平。具体而言,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普及落实情况较好,能够根据大湾区战略发展趋势调整相应的课程体系,但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与区域创新创业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偏重理论、授课方式单一且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深入;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短缺,高校-社会-政府的协同育人机制有待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师资严重紧缺等问题。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高校必须依托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创新创业资源和产业特色,根据高校自身条件建立分层分类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针对性开发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精品课程;完善创新创业导师聘任与绩效评价机制,建立良好的师生共创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6—2018年我国150所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的数据
    胡玲, 杨博
    2020 (12):  64-75.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2.006
    摘要 ( 197 )   HTML ( 531 )   PDF(838KB) ( 309 )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高校双创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多方的重视。本文通过提取2016至2018年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的相关数据,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数、是否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场地面积、专职指导教师人数为四大投入因子,以年均创新创业项目数、创新创业受益学生人数、年均创业团队注册公司数为产出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相关因子进行了影响权重的计算,进而衡量高校在创新创业领域的投入产出关系。研究发现四大投入因子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效果均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数以及匹配的实践场地面积对双创教育领域的影响更为显著。最后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给出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创业价值取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林刚, 王成春
    2020 (12):  76-84.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2.007
    摘要 ( 177 )   HTML ( 499 )   PDF(744KB) ( 209 )  
    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价值取向对其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问卷对36所高校的1855名大学生创业者进行调研,实证检验大学生创业者价值取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对创业教育是否具有调节作用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大学生创业者经济趋利型价值取向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满意客户型、服务社会型价值取向与心理健康存在弱相关关系。创业教育对经济趋利型价值取向存在显著调节作用,对满意客户型、服务社会型价值取向调节作用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
    人文社科博士毕业生就业能力供需匹配分析
    卿石松
    2020 (12):  85-9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2.008
    摘要 ( 196 )   HTML ( 507 )   PDF(815KB) ( 213 )  
    在博士就业多元化背景下,明确博士毕业生能力素质需求,有助于针对性完善博士培养机制和发挥高端人才的引领作用。基于人文社科博士毕业生和雇主的跨国调查数据,分析博士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需求及供需匹配状况,可以发现,不管是科研工作还是其他替代性职业,博士毕业生需要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以及口头沟通、写作、团队合作、人际交往和项目管理等广泛的就业能力。然而,博士毕业生和雇主一致认为,现有的博士教育体系无法为毕业生充分提供就业市场所需的技能,如管理能力、人际交往、领导力、合作能力等,导致博士毕业生职业准备不充分、就业能力不足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在创新需求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学术目标是博士教育的核心,但通用技能训练也应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各利益相关方需要建立互动合作机制,全面提升博士毕业生的综合性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长教育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S省140所高中的调查
    冯娉婷, 肖磊峰, 周达, 刘启蒙, 刘坚
    2020 (12):  99-10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2.009
    摘要 ( 262 )   HTML ( 607 )   PDF(1018KB) ( 380 )  
    随着国家对于“办人民满意教育”要求的深化,研究人员不断探寻影响教育满意度的因素,以便为改进区域和学校教育提供建设性意见。基于对S省140所高中近1.4万名家长和学生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对家长教育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加以解释。结果发现在学校层面,师生关系对家长教育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在学生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观幸福感及学业成绩对家长教育满意度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同时,家校沟通的频率、内容和方式等也对家长教育满意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提出建议:学校应当保障基本的硬件设施,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践行现代教育理念;建立家校沟通机制,深入推进家校合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教育
    教育对精准扶贫的重要作用——西北连片特困地区农村经济与教育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蒙泽察, 郝文武, 洪松松, 王中晓
    2020 (12):  109-120.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2.010
    摘要 ( 197 )   HTML ( 497 )   PDF(1315KB) ( 199 )  
    文化和人力资本的匮乏容易导致贫困家庭后续发展乏力而无法脱贫或返贫。因此,发展农村教育,提升农户家庭成员文化和人力资本水平,是摆脱贫困和阻断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也具有基础性和长效性的作用。我们对西北连片特困地区核心区域农户家庭的经济与教育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后发现:农户家庭的收入/消费结构单一,教育投入的经济负担重,家庭成员受教育水平促进家庭经济发展的正效益显著;贫困家庭人力资源薄,后续发展潜力弱,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与非贫困家庭发展差异明显;对摆脱贫困的具体教育需求程度高,且分布较集中。因此,我们应该把教育扶贫与经济扶贫相结合,加快推进农村教育普惠性改革,实施“教育下移”计划,推进教育进村入户的精准服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现状——基于贵州省和江西省150所农村小学PIRLS测试问卷分析
    贾米琪, 高秋风, 彭兰晰, 聂景春, 王欢, 周倩
    2020 (12):  121-12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2.011
    摘要 ( 236 )   HTML ( 517 )   PDF(756KB) ( 206 )  
    早期阅读能力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并改善其长期教育表现。本研究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探究我国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现状,为促进农村学生早期阅读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贵州、江西150所农村小学调查数据,通过国际比较发现,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仍存在教师学历水平相对较低、阅读培训时间较短、阅读教学基础教材单一、学校培养学生阅读技能时间较晚等不足。回归结果发现,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教师学历与其参加阅读培训时长对农村小学生阅读成绩的提高尤为重要。学校应加强教师阅读培训的力度,丰富阅读教学资源,优化学校阅读环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外教育史
    道尔顿制的“中国之旅”:柏克赫斯特1925年在华活动年表
    谢长法, 周颖
    2020 (12):  130-13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2.012
    摘要 ( 249 )   HTML ( 506 )   PDF(660KB) ( 382 )  
    海伦·柏克赫斯特是20世纪美国著名教育家,她曾于1925年来到中国讲学,她的来华推动了中国教育界研究、实施道尔顿制,她与知识分子的互动更对当时中国的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是近代中美文化教育交流史上十分重要的一页。但是由于目前国内缺乏柏克赫斯特中国之行的完整记录,柏克赫斯特的完整行程及离开中国的确切时间一直是个谜。笔者在运用美国纽约道尔顿制学校档案馆、耶鲁大学贝内克珍本馆等馆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相关记录材料,撰写了此份《柏克赫斯特在华活动年表》,希望能为人们研究柏克赫斯特及道尔顿制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一个基本的依据,填补这段历史研究的空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