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普尔. (2001). 意识形态与课程(黄忠敬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阿伦森. (2001). 社会性动物(郑日昌等译). 北京: 新华出版社.
|
|
布鲁伯格, 张惠 隐蔽在醒目处—教科书中的性别偏见 比较教育研究 2016 6 68 76 布鲁伯格, 张惠. (2016). 隐蔽在醒目处—教科书中的性别偏见. 比较教育研究,(6),68—76.
|
|
贝尔. (2007).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严蓓雯译).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
|
冯忠良, 伍新春, 姚梅林, 王健敏. (2000). 教育心理学.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姜建设. (2008). 尚书注说. 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
|
靳玉乐, 胡月 劳动教育与学生品格的形成 教育研究 2021 5 58 65 靳玉乐, 胡月. (2021). 劳动教育与学生品格的形成. 教育研究,(5),58—65.
|
|
李秉德. (2001).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李玉蛟, 张茂聪 《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编写者的价值取向研究—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3~6年级2016年版)为例 教育科学研究 2017 10 54 60 李玉蛟, 张茂聪. (2017). 《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编写者的价值取向研究—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3~6年级2016年版)为例. 教育科学研究,(10),54—60.
|
|
卢梭. (2008). 爱弥尔(胡以娜编).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
|
陆有铨. (1997). 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
|
马克思. (1972a).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册)(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 (1972b).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
彭寿清, 张增田 从学科知识到核心素养: 教科书编写理念的时代转换 教育研究 2016 12 106 111 彭寿清, 张增田. (2016). 从学科知识到核心素养: 教科书编写理念的时代转换. 教育研究,(12),106—111.
|
|
苏霍姆林斯基. (2019). 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萧勇, 杜殿坤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史静寰. (2004). 走进教材与教学的性别世界.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王江松. (2012). 劳动哲学.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
王明 个体化视域下语文教科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为例 全球教育展望 2018 7 34 47+75 王明. (2018). 个体化视域下语文教科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为例. 全球教育展望,(7),34—47+75.
doi: 10.3969/j.issn.1009-9670.2018.07.003
|
|
杨小微. (2005). 教育研究方法.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
邹海霞, 黄翠瑶 科技主导社会性别分工的发展路向 学术论坛 2015 9 98 103 邹海霞, 黄翠瑶. (2015). 科技主导社会性别分工的发展路向. 学术论坛,(9),98—103.
doi: 10.3969/j.issn.1004-4434.2015.09.020
|
|
张鹏, 吕立杰 语文教科书中的国家形象分析—以A版初中教科书为例 全球教育展望 2018 7 21 33 张鹏, 吕立杰. (2018). 语文教科书中的国家形象分析—以A版初中教科书为例. 全球教育展望,(7),21—33.
doi: 10.3969/j.issn.1009-9670.2018.07.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