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淑君, 李艳, 何跃伟, 王婧婧. 智能作文反馈能提升中学写作教学效果吗?[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9): 90-104. |
[2] |
李子建, 邱德峰. 反思教学的对称性[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7): 27-37. |
[3] |
王占魁. 培养“教师—学者”:重温威廉•巴格莱的教师教育哲学[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7): 48-57. |
[4] |
袁智斌, [美]罗博深. 数学教育的关键所在:探究阅读、计算推理、思辨交流、快乐学习——与美国国家奥数队总教练罗博深教授的对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4): 117-126. |
[5] |
朱彩兰, 温昕, 沈书生. 中小学在线教学高绩效教师的特征分析——江苏省中小学在线教学调查研究报告之三[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4): 43-60. |
[6] |
赵晓伟, 邵宏宇, 沈书生. 从应对危机到适应变化:不同类型校长在线教学领导行为特征分析——江苏省中小学在线教学调查研究报告之四[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4): 61-76. |
[7] |
柏宏权, 王姣阳, 沈书生. 区域教育管理者对在线教学融入常态教学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江苏省中小学在线教学调查研究报告之五[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4): 77-89. |
[8] |
严从根, 陈丹琴. 信息技术时代教学空间的隐私风险[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3): 10-19. |
[9] |
朱晓宏, 王蒙. 教师教育大学化:反思与重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3): 75-88. |
[10] |
雷万鹏, 马红梅. 基于学生成绩的教师教学质量及其经济价值[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3): 89-98. |
[11] |
侯浩翔, 张先义, 王旦. 教育机器人可以提升学生创造力吗?——基于48项实验与准实验研究的Meta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3): 99-111. |
[12] |
杨帆, 何雨璇, 夏之晨. 反思会持续改善教师的课堂行为吗?——基于对不同教学理念教师的追踪调查[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10): 17-28. |
[13] |
刘喆. 什么是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内涵与发展路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10): 54-64. |
[14] |
彭晓玲, 吴忭. “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何以可能?——基于培养教师数据智慧的视角[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8): 45-56. |
[15] |
阎光才. 信息技术革命与教育教学变革:反思与展望[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7): 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