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道宇. 什么是学科实践?——基于本体论视角[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12): 73-81. |
[2] |
阎光才, 孙娜, 田家玮. 中国高等教育实证研究的展开、问题与走向[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11): 171-186. |
[3] |
朱守信, 程天君. 非师范专业人员“转行从教”的身份建构: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10): 69-82. |
[4] |
马淑风, 杨向东. 什么才是高阶思维?——以“新旧知识关系建立”为核心的高阶思维概念框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11): 58-68. |
[5] |
罗志敏, 陈春莲. 大学校友组织:公共性建构与组织成长——以武汉大学校友抗疫应急救援行动为例[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3): 99-110. |
[6] |
白倩, 冯友梅, 沈书生, 李艺. 重识与重估:皮亚杰发生建构论及其视野中的学习理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3): 106-116. |
[7] |
崔延强, 卫苗苗. 超越自由教育的逻辑架构:大学通识教育的结构性转向[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11): 69-77. |
[8] |
席居哲, 叶杨, 左志宏, 彭雅楠. 积极心理学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实践[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6): 149-159. |
[9] |
王竹立. 新知识观:重塑面向智能时代的教与学[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5): 38-55. |
[10] |
李英, 贾米琪, 郑文廷, 汤蕾, 白钰.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儿童早期认知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3): 17-32. |
[11] |
康永久. 说明文的诗学与政治学——教育学经验研究的另类解读[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1): 72-82+167+168. |
[12] |
朱红, 张宇卿. 非认知与认知发展对大学生初职月薪的影响[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5): 42-50+166. |
[13] |
赵志纯,王嘉毅. 建构实在论与我国当下教育科学研究的省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32(2): 61-66. |
[14] |
1 毛齐明, 2 蔡宏武. 教师学习机制的社会建构主义诠释[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 30(2): 19-25. |
[15] |
邓赐平, 刘明. 认知发展与认知发展异常:自组织的视角[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 27(2): 5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