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桂生. (2000). 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陈桂生. (2009a). 普通教育学纲要.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陈桂生. (2009b). 常用教育概念辨析.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陈桂生. (2012). 学校教育原理(增订版).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陈国民 教·研·训一体化是提升教科研效能的有效抓手 中国教育学刊 2019 06 101 陈国民. (2019). 教·研·训一体化是提升教科研效能的有效抓手. 中国教育学刊,(06),101.
|
|
陈向明 从教师“专业发展”到教师“专业学习” 教育发展研究 2013 33 08 1 7 陈向明. (2013). 从教师“专业发展”到教师“专业学习”. 教育发展研究,33(08),1—7.
|
|
崔允漷 论教研室的定位与教研员的专业发展 上海教育科研 2009 08 4 8 崔允漷. (2009). 论教研室的定位与教研员的专业发展. 上海教育科研,(08),4—8.
doi: 10.3969/j.issn.1007-2020.2009.08.002
|
|
邓小平 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 新湘评论 2019 16 55 56 邓小平. (2019). 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 新湘评论,(16),55—56.
|
|
杜威. (1990). 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付宜红 关于教研机构(部分地市及县区)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 基础教育课程 2013 111 03 51 55 付宜红. (2013). 关于教研机构(部分地市及县区)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 基础教育课程,111(03),51—55.
|
|
胡惠闵 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学校教研组 全球教育展望 2005 34 07 21 25 胡惠闵. (2005). 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学校教研组. 全球教育展望,34(07),21—25.
|
|
胡庆芳 课例研究的作用、特征和必要条件: 来自日本和美国的启示 外国教育研究 2006 04 29 33 胡庆芳. (2006). 课例研究的作用、特征和必要条件: 来自日本和美国的启示. 外国教育研究,(04),29—33.
|
|
胡艳 教研组织百年历程与中国教师的现代化 教师发展研究 2018 2 04 107 117 胡艳. (2018). 教研组织百年历程与中国教师的现代化. 教师发展研究,2(04),107—117.
|
|
教育部办公厅. (201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 取自: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111/t20111129_146086.html.
|
|
凯洛夫. (1950). 教育学(上)(沈颖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康纳利, 克兰迪宁. (2004). 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经验叙事(第二版)(刘良华等译).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
|
康内利, 柯兰迪宁 专业知识场景中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王建军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6 02 5 16 康内利, 柯兰迪宁. (1996). 专业知识场景中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王建军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2),5—16.
|
|
梁威, 卢立涛, 黄冬芳. (2011). 撬动中国基础教育的支点——中国特色教研制度发展研究.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宁虹. (2002). 教师成为研究者: 国际运动、理论、路径、实践.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
漆涛, 胡惠闵 基础教育教研职能变迁70年的回顾与反思——兼论教学研究的概念演化 课程·教材·教法 2019 39 09 79 87 漆涛, 胡惠闵. (2019). 基础教育教研职能变迁70年的回顾与反思—兼论教学研究的概念演化. 课程·教材·教法,39(09),79—87.
|
|
施良方. (2001). 学习论.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宋萑 论中国教研员作为专业领导者的新角色理论建构 教师教育研究 2012 24 01 18 24 宋萑. (2012). 论中国教研员作为专业领导者的新角色理论建构. 教师教育研究,24(01),18—24.
|
|
王晋堂, 柳舒生, 陈心五. (1987). 教学论在中学的应用.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
|
王艳玲, 胡惠闵 我国教研机构的类型与职能: 基于全国抽样调查的分析 教育发展研究 2020 40 Z2 23 31 王艳玲, 胡惠闵. (2020). 我国教研机构的类型与职能: 基于全国抽样调查的分析. 教育发展研究,40(Z2),23—31.
|
|
魏宏聚 课程范式转型与教研员角色重塑 中国教育学刊 2010 03 47 49 魏宏聚. (2010). 课程范式转型与教研员角色重塑. 中国教育学刊,(03),47—49.
|
|
徐伯钧 教科研训一体化: 县域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融合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 35 11 31 33 徐伯钧. (2015). 教科研训一体化: 县域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融合. 教育理论与实践,35(11),31—33.
|
|
徐学福 理论失位与实践转向——20世纪美国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转移 全球教育展望 2011 40 05 27 32+64 徐学福. (2011). 理论失位与实践转向—20世纪美国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转移. 全球教育展望,40(05),27—32+64.
|
|
张华, 钟启泉. (2000). 课程与教学论.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赵明仁, 黄显华 近20年来西方教学研究的新进展: 对教学的理解及其转变 比较教育研究 2006 02 7 12+46 赵明仁, 黄显华. (2006). 近20年来西方教学研究的新进展: 对教学的理解及其转变. 比较教育研究,(02),7—12+46.
doi: 10.3969/j.issn.1003-7667.2006.02.002
|
|
钟启泉 教学研究的转型及其课题 教育研究 2008 01 23 29 钟启泉. (2008). 教学研究的转型及其课题. 教育研究,(01),23—29.
|
|
Hammersley, M On the teacher as researcher 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 1993 1 3 425 445 Hammersley, M. (1993). On the teacher as researcher. 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 1(3), 425—445.
doi: 10.1080/0965079930010308
|
|
Oser, F. K, Baeriswyl, F. J (2011). Choreographies of teaching: Bridging instruction to learning in V. Richardson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W ashington, D. C.: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
|
Webster-Wright, A Refram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rough Understanding Authentic Professional Learning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9 79 2 702 739 Webster-Wright, A. (2009). Refram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rough Understanding Authentic Professional Learning.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9(2), 702—739.
doi: 10.3102/00346543083309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