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颖, 沈文钦, 祝军, 徐浩天. 巾帼不让须眉?——工科博士获得精英学术职位的性别差异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41(5): 84-97. |
[2] |
马莉萍, 叶晓梅. 金本、银硕、铜博:能力信号还是学历歧视?——基于某“双一流”建设高校10届博士毕业生的实证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41(2): 14-24. |
[3] |
陈慧娟, 辛涛. 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的演进与未来走向[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4): 42-52. |
[4] |
卿石松. 人文社科博士毕业生就业能力供需匹配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12): 85-98. |
[5] |
张天若. 从江苏省Y市高考选科情况看江苏高考方案——兼论浙江、上海的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3): 33-40+167. |
[6] |
张斌贤, 陈露茜. 美国教育思想演化的主要阶段与基本特征[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2): 123-132+158. |
[7] |
周兴国. 开放社会中的教育分配正义及其困境[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35(6): 36-41+153+154. |
[8] |
姚云, 曹昭乐. 中国博士后资助体系30年及顶层设计重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35(2): 76-82+122. |
[9] |
欧七斤. 论盛宣怀办学与政府的协调关系——以南洋公学校名演变为视角[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 33(3): 106-111. |
[10] |
关 晶. 西方学徒制的历史演变及思考[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 28(1): 81-90. |
[11] |
王建军. 筏喻的课程观:课程概念的演变与趋向[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 27(1): 33-42, 50. |
[12] |
孙德玉, 裘士京. 魏晋南北朝博士职责、考选及其变异论略[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 25(1): 92-95. |
[13] |
姚宏杰. 北魏中书学新探[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 24(3): 73-80. |
[14] |
王雷. 论传统教化思想在近代中国的演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 20(1): 52-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