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1-01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特稿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思路
    戴耘
    2024 (1):  1-2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4.01.001
    摘要 ( 575 )   HTML ( 52 )   PDF(917KB) ( 523 )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话题,但关于什么是“拔尖创新人才”,如何选拔和培养这类人才,尚缺乏成熟的理论准备和实践引导。本文旨在对创新潜能、发展、成就的理论以及对应的识别、培养、文化支持等社会实践做一个系统概要的阐述。首先,在拔尖创新人才的界定上,本文提出了创新的五种形态和创新人才的两种不同类型。第二,在创新人才的识别问题上,本文提出了基于人才动态发展观并结合“总体筛选”和“个体考察”的人才识别模式。第三,在发展和培养问题上,本文提出兼顾成长阶段和领域具体性同时突出“探索未知”和“开放性”的培养模式。第四,在创新成就的文化支持上,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创新实践中营造兼容认知多样性和鼓励自由探索的生态环境。第五,本文进一步针对现有教育体制提出了五个实践策略上的着眼点。最后,关于教育实践的政策导向,本文提出了四个基本原则和四种认知误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高校教师工资
    理想与现实:我国高校教师工资水平与结构分析
    胡咏梅, 赵平, 元静
    2024 (1):  24-40.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4.01.002
    摘要 ( 297 )   HTML ( 35 )   PDF(921KB) ( 288 )  

    文章使用宏观行政数据以及部分高校教师工资大规模微观调查数据,分析我国高校教师实际与期望的工资水平和结构,获得如下发现:我国高校教师工资水平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外部竞争力,但缺乏国际竞争力;多数教师的年总工资以及各项工资构成要素均处于“被平均”状态,绝大多数教师对实发工资水平有更高的期望;高校教师基本工资占应发工资比例较低,与教师期望的基本工资占比存在一定差距;“双一流”建设高校专任教师、东部地区高校教师期望工资提高的比例相比非“双一流”建设高校专任教师、中西部地区高校教师显著更高。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提出3点对策建议:一是,关注高校教师尤其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专任教师、东部地区高校教师的期望工资水平,适度提高高校教师的工资水平,建立适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工资增长机制;加大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项投入,助力高校建立人员经费支出的长效增长机制。二是,优化高校教师工资结构,适当提高教师的基本工资占比;鼓励经济发达省份制定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基本工资标准,以增强高校教师工资的保障性功能。三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一方面支持一流学科建设院系创新薪酬分配制度,为高层次人才设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资水平;另一方面关注青年教师的生存发展状况,优化高校青年教师工作环境,为青年教师提供灵活多样的福利项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高校教师基本工资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保障性功能与激励性功能的视角
    赵平, 胡咏梅
    2024 (1):  41-5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4.01.003
    摘要 ( 155 )   HTML ( 11 )   PDF(1236KB) ( 110 )  

    推进高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是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基本工资对于高校教师兼具保障性和长期激励性功能,基本工资制度理应成为理论探讨与实践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综合使用相关政策文本、宏观行政数据以及部分高校教师工资大规模微观调查数据,在分析我国高校教师基本工资制度实施现状的基础上,阐明其存在基本工资管理集权化、基本工资水平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尽一致、基本工资起薪点过低基本工资占比普遍较低、工资等级设计与薪酬管理规律不符、工资调整未实现政策预期等问题,而且现行制度抑制了基本工资保障性与长期激励性功能的发挥。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薪酬管理理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建立全国统一的高校教师基本工资制度,省级统筹制定适合本省高校教师的基本工资标准;适度提高高校教师基本工资的起薪点,增强对青年教师基本生活的保障性,提高经济发达省份高校教师基本工资的实际购买力;将部分或全部基础性绩效工资纳入基本工资范畴,平衡这部分基础性工资的院校、学科差异;提高各岗位等级基本工资的等级差异,调整基本工资的浮动范围,以增强对高校教师工作的中长期激励功能;基本工资标准调整应统筹基本工资占比与基本工资的等级差距,保障高校教师基本工资增长额度与基本工资占比处于合理水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教师校龄工资制度设计——基于我国部分高校教师薪酬调查数据的分析
    元静, 赵平, 胡咏梅
    2024 (1):  58-70.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4.01.004
    摘要 ( 79 )   HTML ( 11 )   PDF(977KB) ( 72 )  

    文章采用中国部分高校教师调研数据,发现薪级工资对教师的留任功能有限,高校工龄津贴或工龄工资制度可以有效降低高校教师离开当前任教高校的概率。鉴于此,利用工龄工资差异模型,分别估算了讲师、副教授、教授的起始校龄工资水平,并参照薪级工资增长模式建立各职称教师校龄工资的增长机制,以期作为薪级工资的有益补充,从而增强高校教师工资的保留功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
    何谓人工智能素养:本质、构成与评价体系
    钟柏昌, 刘晓凡, 杨明欢
    2024 (1):  71-84.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4.01.005
    摘要 ( 614 )   HTML ( 39 )   PDF(845KB) ( 484 )  

    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给教育带来了积极和消极影响,教育领域不仅要被动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诸种挑战,更应该主动思考如何培育学生具备适应和驾驭人工智能的素养,本文将这种素养称之为人工智能素养,即通过人工智能教育培养的领域特定性与领域一般性兼具的学生核心素养。对人工智能素养的解析可以追溯到三维目标模式下的诸类研究,但这些研究未能廓清其内涵本质和内在逻辑。鉴于人工智能素养是因应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素养类型,本文首先从技术本体论视角分析了人工智能素养的本质——人的技术化,并从哲学认识论与教育心理学视角出发,把握了人工智能素养的构成: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质就是一个“知识与思维”的动态转化过程;情感作为源于认知过程的情绪化体验,不仅涵养了知识建构与思维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获得道德观念的根据和渊源。由是,知识、情感与思维的相互作用关系共同构成了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的底层逻辑。籍此,本文从人工智能知识、人工智能情感、人工智能思维三个维度出发,重点构建并详述了人工智能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向人的教化的美学人类学——赫尔巴特美学视角下的教育理论
    彭韬
    2024 (1):  85-9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4.01.006
    摘要 ( 99 )   HTML ( 16 )   PDF(804KB) ( 80 )  

    赫尔巴特的美学思想在美学和教育学领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阐发,本文试图论证,赫尔巴特构建了一种美学人类学的视野,并将伦理学、教育学、文艺学等诸多领域的理论都纳入其中。这种美学人类学将以审美判断为核心的美学原理贯穿于有关人类实践的各方面基本问题中,尤其显示出“伦理学的兴趣”,他将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建立在美学的原理之上,提出了一种美德融通的机制,并将其最终指向了人的教化(Bildung)。以人的教化为目的的教育行动必须沿着审美的道路才能促成道德性格的形成,这也是教学和训育具有教育性的前提条件。在这样的美学人类学视野中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才能充分彰显其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与发展
    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的迭代发展:从健康体检走向实践指导
    陈荣荣, 张丰
    2024 (1):  99-11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4.01.007
    摘要 ( 86 )   HTML ( 13 )   PDF(1643KB) ( 109 )  

    本文报告了浙江省教育质量监测从“专业支持”到“自主监测”的迭代发展历程,体现出了浙江省教育质量监测从“健康体检”走向“实践指导”的价值导向。文章从构建“学生发展+成长环境”的评价指标框架、基础指标+自主观测点的设计依据这两个方面介绍浙江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系统设计;从组合分析、模型构建、专题深入和国际比较四个方面介绍浙江在专题分析方面的创新思路;从揭示学生成长机制、聚焦学习品质及影响机制、透视学业负担的实质、推动学校教学管理转型、改善家庭“软环境”五个方面阐述浙江教育质量监测的结论、发现及相关实践指导,体现了浙江教育质量监测的实践透视能力、基层发展立场与实践指导取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法治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算法权力及其规制
    杨欣
    2024 (1):  114-12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4.01.008
    摘要 ( 115 )   HTML ( 21 )   PDF(754KB) ( 102 )  

    依托框架优势、机器优势和嵌入优势的全新算法,将会随着数字平台的搭建、数据资源的挖掘、“人–机”交互的设计,由单纯的计算工具向事务运行规则转变,进而演变为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不容回避的权力议题。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算法权力既有益于管理风险、规范行为和辅助决策,也可能由于自身的局限以及它与教育之间的冲突,导致教育的风险异化、行为降格和决策失衡。要将算法权力规制到安全、可靠的“笼子”之中,除借助算法目标的教育审查、算法设计的教育解释、算法运行的教育监管、算法应用的教育鉴别、算法信息的教育备案、算法责任的教育认定,以构建从背景、过程到结果的规范机制;还应诉诸教育之于算法的祛魅、平衡与扬弃,以凸显“入乎其内却又出乎其外”的制衡思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