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嘉明. 当代知识论: 概念、背景与现状 哲学研究 2003 05 89 95 陈嘉明. (2003). 当代知识论: 概念、背景与现状. 哲学研究, (05), 89—95.
|
|
陈嘉明. 比较视野下的中西知识论概观 天津社会科学 2018 05 35 41 陈嘉明. (2018). 比较视野下的中西知识论概观. 天津社会科学,(05),35—41.
|
|
厄班. (2017). 未来的人会是怎样(谢熊猫君, 译). 张立宪主编. 读库1705. 北京: 新星出版社.
|
|
范涌峰. 基础教育学的学科逻辑 教育研究 2024 02 43 54 范涌峰. (2024). 基础教育学的学科逻辑. 教育研究,(02),43—54.
|
|
冯建军.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及其自觉建构 高等教育研究 2023 06 1 10 冯建军. (2023).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及其自觉建构. 高等教育研究, (06), 1—10.
|
|
郭元祥. 知识的教育学立场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9 05 1 6 郭元祥. (2009). 知识的教育学立场. 教育研究与实验, (05), 1—6.
|
|
侯怀银. 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内涵及其关系 教育研究 2024 04 52 61 侯怀银. (2024). 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内涵及其关系. 教育研究, (04), 52—61.
|
|
柯政. 教育科学知识的积累进步——兼谈美国教育实证研究战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03 37 46+168 柯政. (2017). 教育科学知识的积累进步——兼谈美国教育实证研究战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3),37—46+168.
|
|
拉图尔, 伍尔加. (2004). 实验室生活: 科学事实的建构过程 (张伯霖, 刁小英, 译). 北京: 东方出版社.
|
|
李梅, 丁钢, 张民选, 杨锐, 徐阳. 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影响力的反思与前瞻 教育研究 2018 03 12 19+34 李梅, 丁钢, 张民选, 杨锐, 徐阳. (2018). 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影响力的反思与前瞻. 教育研究, (03), 12—19+34.
|
|
李政涛, 罗艺. 智能时代的生命进化及其教育 教育研究 2019 11 39 58 李政涛, 罗艺. (2019). 智能时代的生命进化及其教育. 教育研究, (11), 39—58.
|
|
李政涛. 当代教育研究的视频与图像转向——兼论视频图像时代的教育理论生产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05 1 12+159 李政涛. (2017). 当代教育研究的视频与图像转向——兼论视频图像时代的教育理论生产.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05), 1—12+159.
|
|
李政涛. 走向世界的中国教育学: 目标、挑战与展望 教育研究 2018 09 45 51 李政涛. (2018). 走向世界的中国教育学: 目标、挑战与展望. 教育研究, (09), 45—51.
|
|
李政涛. 概念研究为什么重要?——构筑教育学建设与发展的概念基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08 1 8 李政涛. (2024). 概念研究为什么重要?——构筑教育学建设与发展的概念基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08), 1—8.
|
|
潘洪建. 知识本质: 内在、开放、动态——新知识观的思考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02 1 6 潘洪建. (2003). 知识本质: 内在、开放、动态——新知识观的思考. 教育理论与实践, (02), 1—6.
|
|
王娜. 语境主义知识观: 一种新的可能 哲学研究 2010 05 89 95+128 王娜. (2010). 语境主义知识观: 一种新的可能. 哲学研究,(05),89—95+128.
|
|
新华社. (202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取自: 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8/content_6970676.htm.
|
|
徐英瑾. (2021). 用得上的哲学——破解日常难题的99种思考方法.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
|
许琦敏. (2024). 钱旭红: 超限制造是一种适配AI与量子时代的生产模式. 文汇报, 2024-05-15(006).
|
|
杨九诠. 想象的困境: 生成式人工智能世代的价值教育 中国远程教育 2024 02 12 23 杨九诠. (2024). 想象的困境: 生成式人工智能世代的价值教育. 中国远程教育, (02), 12—23.
|
|
杨小微, 卢星光. 协商与善治, 现代学校发展的治理逻辑 人民教育 2024 13-14 77 80 杨小微, 卢星光. (2024). 协商与善治, 现代学校发展的治理逻辑. 人民教育, (13-14), 77—80.
|
|
叶澜. (1999). 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
|
袁振国. 科学问题与教育学知识增长 教育研究 2019 04 4 14 袁振国. (2019). 科学问题与教育学知识增长. 教育研究,(04),4—14.
|
|
赵汀阳. (2024). 我们认识中国, 为什么总走不出西方的框架, 取自: https://mp.weixin.qq.com/s/u39EAC-G0UMaDlkJdo_Ss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