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2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4-11-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绪论
    方法创新是构建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内在要求
    袁振国, 谢晨, 潘苏东, 迟少辉, 禹娜, 陈思语
    2024 (11):  1-11.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4.11.001
    摘要 ( 276 )   HTML ( 37 )   PDF(791KB) ( 252 )  

    自主知识的增长和积累是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不同运动形式运动规律的揭示,不论是物理、化学、生物还是社会的运动,都与研究方法的创新密不可分;而实证研究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方法创新就是实证研究方法的创新。比起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教育学的知识增长相对缓慢,知识积累不足,一个核心的原因就是实证研究不足,方法创新不足。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教育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通过方法创新,破解自主知识不足的难题,是构建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内在要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领域与主题
    探讨中国学习者现象与建构教育学自主知识的努力——以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项目十五年探索为案例
    史静寰, 张华峰, 郭菲
    2024 (11):  12-2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4.11.002
    摘要 ( 199 )   HTML ( 26 )   PDF(1053KB) ( 235 )  

    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际上逐渐发展形成的中国学习者研究,注重在国际比较视野中分析中国学生学习的特点和特性,是国际学界对中国研究的延续和深化。近年来,以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项目为代表,中国学者开始参与和推动本领域研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本土学生学习理论,形成了探索构建中国学生学习乃至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本土力量。CCSS项目持续15年的实施和研究,呈现出从主动选择性引进海外知识开始,在理念、概念和工具层面逐步推进本土化,通过深入挖掘源于本地的实证数据,发现本土特色教育现象并进行情境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本土模型构建和理论抽象的过程。这为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带来如下启示:重视对全球知识的了解、鉴别和本土重塑,关注围绕本土重大问题的实证研究,在与全球知识的对话中凸显研究的普遍意义,并且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传承和创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教师教育自主知识构建:意涵、进展与机制
    宋萑, 徐淼, 吴雨桐
    2024 (11):  30-5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4.11.003
    摘要 ( 168 )   HTML ( 19 )   PDF(2445KB) ( 248 )  

    强教必先强师,构筑基于自主知识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是中国当前的关键任务。在强调教师教育的科学性和学科性的基础之上,知识的涵义及其内在分析、外在整合的两条判定条件被界定,自主知识的意蕴从原创性、调适性和批判性三个方面得到阐明。自主知识的生产指向单个/份研究,涉及学术研究论文内部获得结论、生产知识的过程;自主知识的增长指代知识生成的纵切面,涉及不同学术研究之间如何互动、交流、迭代或递归。为了更清晰、具体、深入地呈现中国教师教育的研究进展、自主知识及其生产与增长情况,研究将教师教育划分为六个研究议题:目的与价值;招考、选拔与入口;师范生、教师教育者的素养;学习与发展;环境及其作用;系统。全文通过系统文献综述、内容分析与案例分析展开,所分析的文献主要是2011年《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颁布以来的科学研究,尤其是核心期刊论文与实证研究论文。在中国教师教育自主知识的生产与增长部分,政策、实践与理论三个驱动源对于该过程的影响被单独剖析,并以经典案例综合展现中国教师教育自主知识生成的驱动源、内在过程与动态机制。从当前中国教师教育自主知识构建的现状来看,已然有许多成果,整体上存在内在分析性强、外在整合性弱、演绎为主、归纳为辅、批判与否证不足的特征,未来还需在进一步解决教师教育领域长期面对的诸多核心问题的背景下持续走出独属于中国的教师教育科学建设之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农村教育实证研究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邬志辉, 王秦
    2024 (11):  54-7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4.11.004
    摘要 ( 132 )   HTML ( 11 )   PDF(1085KB) ( 174 )  

    在实证方法兴起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农村教育研究以其独特的实践、文化和学术意义彰显了实证与自主的双重价值。顺着实践、认识、知识、知识体系脉络,即可发现中国农村教育的实践发生发展逻辑、学术知识生产逻辑与知识体系构建逻辑。历史上,农村教育政策、实践与实证研究的在场交互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农村教师与农村学生的实证研究彰显了对象自主,重大社会变革下的学校撤并与教育脱贫等凸显了现象自主,“寒门能出贵子吗”与“乡校有未来吗”标显了话语自主,政策评估与资源配置明显了道路自主;但当前农村教育知识体系仍存在问题碎片化、数据狭隘化和知识浅表化问题。未来农村教育研究的趋势是城乡融合、学生能力、机制调整,实证研究深化的方向是问题综合、方法集成、数据规范,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目标是学科交叉、内容互动、学术自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朝向高等级证据:中国儿童早期发展领域的知识演进及贡献
    史耀疆, 宋倩楠, 张馨月, 高源, 梁世斌, 张亚丽, 岳爱
    2024 (11):  74-94.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4.11.005
    摘要 ( 164 )   HTML ( 6 )   PDF(2368KB) ( 144 )  

    投资儿童早期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我国早在20世纪初期就开始重视0—3岁儿童早期发展,该领域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奠基、扩展、制度化以及调整与创新五个阶段。自2010年以来,我国借鉴国际有效经验,开展了多种策略的探索与实践,提供了一些实践证据来推动儿童早期发展领域的进步。项目团队从2012年开始着眼于影响儿童早期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营养和养育,在我国农村地区对5000名0—3岁婴幼儿及其家庭进行不同类型和模式的随机干预实验研究。通过梳理儿童早期发展领域的知识发现过程,评估相关研究对儿童和家庭的影响,可总结出由不同主体实施的营养干预和养育干预的模式与操作方案,并形成具体的操作手册。这些基于高等级证据的实证研究不仅为我国的儿童早期发展模式提供了高质量的证据,也为国际社会探索和总结儿童早期发展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方案。建议我国制定并推广全国性儿童早期发展干预计划,确保不同地域和经济背景的家庭获得适宜的营养和养育干预支持。同时,建议加强跨部门协作与资源整合,共同推动儿童早期发展事业。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科学教育研究:历史沿革、发展逻辑与未来展望
    郑永和, 杨宣洋, 陶丹, 杨杰
    2024 (11):  95-110.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4.11.006
    摘要 ( 223 )   HTML ( 17 )   PDF(968KB) ( 254 )  

    建设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基础性工程,而坚实的科学教育研究则是其关键支撑。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教育关键政策和重要事件的基础上,本文将我国科学教育发展历程厘定为四个阶段:恢复调整期、快速发展期、创新探索期和系统建设期,并以“政策—建制—研究”的分析框架梳理了各个阶段的进展,描绘了我国科学教育过去四十余年的历史沿革图景。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发展动力、基础保障和知识生产三个维度剖析了我国科学教育研究的发展逻辑,并从“构建科学教育资助体系”“凝练关键科学研究问题”“组建跨学科研究共同体”“开展多元实证研究”和“联动政策和实践多主体参与”五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科学教育研究未来发展的具体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社会科学生产方式:来自教育财政领域的观察
    王蓉
    2024 (11):  111-12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4.11.007
    摘要 ( 90 )   HTML ( 5 )   PDF(839KB) ( 110 )  

    本文首先提出了我国社会科学生产方式的体制学和动力学分析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四性混合”即涵盖政治性功能、行政性治理、学术性策略和技术性条件的分析框架,继而应用此框架分析了历史上发生的3个真实研究事件——也即“4%政策目标”提出背后的研究事件、与“4%政策目标”相关的公共教育支出统计可比性研究和一个关于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的国际文献综述研究——以阐明我国教育财政研究的知识生产过程的影响因素。本文最后讨论了关于中国教育财政研究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和研究范式问题的初步思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段与类型
    实证研究对中国学前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贡献与展望
    虞永平, 原晋霞, 张斌, 曾晓滢
    2024 (11):  127-145.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4.11.008
    摘要 ( 161 )   HTML ( 8 )   PDF(1604KB) ( 175 )  

    中国学前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对于推动学前教育科学决策、高质量发展以及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回顾中国学前教育研究的百年历程,聚焦实践问题的流变并开展实证研究,始终是该领域研究的原始基质和重要特征。研究围绕“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三个核心主题,选取自1919年以来的中国学前教育学实证研究文献,共1619篇论文和17部著作。通过对文献的系统性梳理和分析,提炼了实证研究的主要知识产出,并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视角出发,对现有实证研究的贡献与问题进行剖析和反思。基于此,提出了学前教育学实证研究的未来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基础教育”到“基础教育学”:建构中国自主基础教育学知识体系
    李政涛, 徐晓晓
    2024 (11):  146-15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4.11.009
    摘要 ( 126 )   HTML ( 6 )   PDF(589KB) ( 96 )  

    “基础教育”是一个全息性的存在,是通向基础教育学的核心枢纽与关键按钮。基础教育学是“基础教育”之学,是涉及基础教育理论与基础教育实践的“关系之学”。目前,基础教育学正处于“起步”阶段,构建扎根于基础教育的基础教育学知识体系,是当前亟需完成的重大任务,也是基础教育研究者的内在使命。然而,基础教育学面临着三重困境:一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二是中外交流对话问题;三是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问题。为此,基础教育学必须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以赢得自身真正的学术地位。具体而言,“中国自主基础教育学知识体系”涵盖研究性质、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基本维度,需要通过三实交融、学科交叉、理实共生、协同共创、国际对话以及数智赋能等多种方式,逐步推动中国自主基础教育学知识体系的建成与完善,进而走向丰实与丰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术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
    崔允漷, 周文叶, 雷浩, 郭洪瑞, 张紫红, 王少非, 安桂清, 吴刚平
    2024 (11):  154-170.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4.11.010
    摘要 ( 194 )   HTML ( 11 )   PDF(889KB) ( 219 )  

    课程改革学术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彰显了中国特色与智慧。课程目标上,从“双基目标”到“核心素养”,育人导向的课程目标愈加突显与清晰,经历两次迭代的课程标准日臻完善;课程结构上,从“单一类型”到“多元均衡”,基于均衡理念的课程结构愈加合理,中国式课程综合化道路初步形成;课程内容上,从“教材内容”到“学习经验”,推进学习经验结构化成为内容建设的共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材学取得较大发展;课程实施上,从“关注课堂转型”到“关注方案转化”,层级协同的实施观与课程思维的系统理念深度嵌入,素养导向的“新教案”应运而生;课程评价上,从“考试考查”到“课程评价”,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逐步成熟,新高考变革取得重要进展;课程管理上,从“教学管理”到“课程治理”,系统化、民主化的课程治理体系不断建构,校本课程的本土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要以实践性、清晰性、独创性为引领,持续推进中国课程学术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高等教育实证研究的展开、问题与走向
    阎光才, 孙娜, 田家玮
    2024 (11):  171-18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4.11.011
    摘要 ( 111 )   HTML ( 7 )   PDF(861KB) ( 101 )  

    本文选取了高等教育投资、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学术职业流动与高校教师教学行为等主题,对其相关研究文献略作梳理,大致梳拢了实证研究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展开轨迹,并探讨其在知识体系建构中的意义。本文的基本结论为:当前,实证取向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主流趋势,其研究的主题关注与国家宏观政策与制度变革紧密相关,因此,不妨称之为具有实用主义色彩的实证取向。围绕制度变迁过程产生的众多问题而展开的实证研究,促成了大量主题性知识的生产,但尚存在本土理论创生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不足的问题。未来实证研究应立足本土意识的借鉴与反思,实现理论创新,并以国际认可的知识和话语体系建构,凸显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国际贡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0年代以来中国职业教育研究中的知识生产
    徐国庆, 谢鸿柔, 王茜雯
    2024 (11):  187-202.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4.11.012
    摘要 ( 89 )   HTML ( 4 )   PDF(699KB) ( 64 )  

    作为一种与国计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近代以来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在我国逐步发展,已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随着实践的推进,学术界一直致力于其理论建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一时期职业教育中知识生产的突出特征是有了强大的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机构为依托。职业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经历了两个阶段,即20世纪后20年的构建职业技术教育学基本知识体系和21世纪头20年在更为宽广的学科视野下的理论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有力推动了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知识演进。本文以198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中的知识生产为研究问题,聚焦职业教育内涵、价值、体系、课程、教师教育、校企合作这6个最为核心的研究领域,以这6个领域中有重要知识生产意义的研究成果为对象,通过对知识演进路径与未来走向的分析,勾勒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基本架构,为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学术水平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