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特巴赫. (2000). 比较高等教育: 知识、大学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波普尔. (2003). 猜想与反驳: 科学知识的增长(傅季重等译). 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
昌锦桃. (1991). 知识增长的革命. 湖北: 湖北教育出版社.
|
|
陈时见, 李培彤. 师范大学: 时代命题及其主张 教育研究 2023 03 151 159 陈时见, 李培彤. (2023). 师范大学: 时代命题及其主张. 教育研究,(03),151—159.
|
|
陈霜叶, 王奕婷. 察器求道转识成智: 质性教育研究五年述评与学术共同体的使命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09 56 77 陈霜叶, 王奕婷. (2020). 察器求道转识成智: 质性教育研究五年述评与学术共同体的使命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9),56—77.
|
|
陈寅恪. (1933).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 金明馆丛馆二编.
|
|
杜威. (2010a). 杜威全集. 中期著作. 第3卷: 1903~1906 (徐陶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杜威. (2010b). 杜威全集. 中期著作. 第8卷: 1915(何克勇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杜威. (2010c). 杜威全集·早期著作(1882~1898)·第2卷(1887)(熊哲宏, 张勇, 蒋柯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杜威. (2010d). 杜威全集·早期著作(1882~1898). 第5卷(1895~1898)(杨小微, 罗德红等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杜威. (2012a). 杜威全集. 中期著作. 第5卷: 1908(魏洪钟, 乐小军, 杨仁瑛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杜威. (2012b). 杜威全集. 中期著作. 第7卷: 1912~1914(刘娟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加强教育实证研究, 提高教育科研水平——“第二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专题论坛”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联席会议”成果览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03 18 36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加强教育实证研究, 提高教育科研水平——“第二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专题论坛”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联席会议”成果览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3),18—36.
|
|
黄忠敬, 程亮. 新中国教育学的发展脉络与改革创新——为华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而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10 12 26 黄忠敬, 程亮. (2021). 新中国教育学的发展脉络与改革创新——为华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而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12—26.
|
|
柯林斯, 马科夫斯基. (2014). 发现社会: 西方社会学思想述评(第八版)(李霞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
柯政. 教育科学知识的积累进步——兼谈美国教育实证研究战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03 37 46+168 柯政. (2017). 教育科学知识的积累进步——兼谈美国教育实证研究战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3),37—46+168.
|
|
库恩. (2022). 科学革命的结构(新译精装版)(张卜天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拉卡托斯,马斯格雷夫. (1987). 批判与知识的增长(周寄中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
|
李文玲, 张厚粲, 舒华. (2008). 教育与心理定量研究方法与统计分析——SPSS实用指导.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柳海民, 李伟言. 教育理论原创: 缺失归因与解决策略 教育研究 2003 09 13 17 柳海民, 李伟言. (2003). 教育理论原创: 缺失归因与解决策略. 教育研究,(09),13—17.
|
|
鲁德斯坦, 英牛顿. (2023). 顺利完成硕博论文: 关于内容和过程的贴心指导(席仲恩,王蓉译).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
|
罗廷光. 什么是中国教育目前最需要的 时代公论 1932 8 罗廷光. (1932). 什么是中国教育目前最需要的. 时代公论,(8).
|
|
邱皓政. (2019). 量化研究与统计分析: SPSS (PASW)数据分析范例解析(第5版).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
|
瞿葆奎, 郑金洲, 程亮. 中国教育学科的百年求索 教育学报 2006 03 3 11 瞿葆奎, 郑金洲, 程亮. (2006). 中国教育学科的百年求索. 教育学报, (03), 3—11.
|
|
单秀法, 刘化绵. (1987). 现代科学思维引论. 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
|
石中英. (2001).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宋萑, 付钰. 立德树人: 教育学科实践属性的新时代锚点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5 27 34 宋萑,付钰. (2022). 立德树人: 教育学科实践属性的新时代锚点.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05),27—34.
|
|
宋萑, 田士旭, 吴雨宸. 职前教师培养实证研究的系统文献述评(2015—2019)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09 78 102 宋萑, 田士旭, 吴雨宸. (2020). 职前教师培养实证研究的系统文献述评(2015—2019).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9),78—102.
|
|
徐淼, 宋萑. 国际教师教育教学法研究的特征、知识建构及启示 外国教育研究 2024 04 98 113 徐淼, 宋萑. (2024). 国际教师教育教学法研究的特征、知识建构及启示. 外国教育研究,(04),98—113.
|
|
杨明全. 超越传统: 走向批判与本土化的比较教育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 04 23 29 杨明全. (2015). 超越传统: 走向批判与本土化的比较教育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4),23—29.
|
|
杨谱春. 爱因斯坦的知识创新工程观 科学学研究 1999 02 26 30 杨谱春. (1999). 爱因斯坦的知识创新工程观. 科学学研究,(02),26—30.
|
|
尹弘飚. 教育实证研究的一般路径: 以教师情绪劳动研究为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03 47 56+168—169 尹弘飚. (2017). 教育实证研究的一般路径: 以教师情绪劳动研究为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3),47—56+168—169.
|
|
袁振国. 实证研究是教育学走向科学的必要途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03 4 17+168 袁振国. (2017). 实证研究是教育学走向科学的必要途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3),4—17+168.
|
|
周德海. 对爱因斯坦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标准的探析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7 10 26 30 周德海. (1997). 对爱因斯坦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标准的探析. 自然辩证法研究,(10),26—30.
|
|
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 (1995).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andscape. Teacher College Press.
|
|
Cochran-Smith, M., Feiman-Nemser, S., McIntyre, D. J., & Demers, K. E. (2008).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Enduring questions in changing contexts. Routledge.
|
|
Dewey, J. (1896). Pedagogy as a university discipline. Early works of John Dewey, 281-89.
|
|
Kerlinger, F. N. & Lee, H. B. (1999). Behavioral research: A conceptual approach. New York, NY: Holt, Rinehart &Winston.
|
|
Oreskes, N. (2021). Why Trust Science?: The University Center for Human Values Serie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
Schön, A. D. (1983).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 Basic Books.
|
|
Schön, A. D. (1987). Educating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Toward a New Design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Professions. Jossey-Bass Inc., Publishers.
|
|
Schön, A. D. Knowing-in-action: The new scholarship requires a new epistemology Change: The Magazine of Higher Learning 1995 27 6 27 34 Schön, A. D. (1995). Knowing-in-action: The new scholarship requires a new epistemology. Change: The Magazine of Higher Learning, 27(6), 27—34.
|
|
Sleeter, C. (2001) Epistemological diversity in research on preservice teacher preparation for historically underserved children. In W. G. Secada (ed. ), 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Vol. 25, pp. 209–250). Washington, DC: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