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姚荣. 国家角色与大学形象:高等教育治理变革的国际比较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41(5): 65-83. |
[2] |
尤西林. 中国当代通识教育的起源背景与现状问题——兼论通识教育“评估−调整”机制的意义[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8): 1-8. |
[3] |
祁占勇, 杜越. 什么是好的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2): 29-42. |
[4] |
俞蕖. 大学评估何处去?国际评估在中国一流大学的兴起、扩散与制度化[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1): 30-42. |
[5] |
时晨晨. 美国基础教育项目效果评估经验何在?——基于25项高质量评估研究的主题文本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1): 43-59. |
[6] |
魏易, 罗滨, 林秀艳, 杨智君, 王梦. 区域教研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5): 12-54. |
[7] |
汤蕾, 马静, 刘涵, 岳爱, 白钰, 孟春, 马成俊. 打开教育政策研究的“黑盒子”——基于理论的影响评估在随机干预实验研究中的应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8): 92-109. |
[8] |
[德]安德烈亚斯·施莱希尔(Andreas Schleicher). 教育面向学生的未来,而不是我们的过去[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5): 1-21. |
[9] |
王楠, 罗珺文. 高校科研成果的非学术影响及其评估: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4): 62-71. |
[10] |
马利红, 魏锐, 刘坚, 马鸣燕, 刘妍, 甘秋玲, 康翠萍, 徐冠兴. 审辨思维: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二[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2): 45-56. |
[11] |
孙妍妍, 顾小清, 丰大程. 面向学习者画像的评估工具设计:中小学生“学会学习”能力问卷构建与验证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6): 36-47. |
[12] |
程天君. 以人为核心评估域:新教育公平理论的基石——兼论新时期教育公平的转型[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1): 116-123+169+170. |
[13] |
朱德全, 李鹏, 宋乃庆. 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报告——基于《教育规划纲要》第三方评估的证据[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35(1): 63-77+121. |
[14] |
王红, 佘元冠. 我国院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从影响本科教学质量因素的视角[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32(4): 55-62. |
[15] |
蔡国春,郗霏. 英国院校研究发展与演变的逻辑:从“平等”到“质量”[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32(2): 44-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