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勇. 大变局中的民族复兴与教育改革——现代中国教育学的兴起及其范式演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5, 43(4): 1-8. |
[2] |
康永久, 何芳. 一种城市教育学的可能性[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5, 43(3): 36-46. |
[3] |
郑金洲. 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学基本概念的类型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5, 43(2): 1-9. |
[4] |
温晓情, 冯建军. 中国特色教育学标识性概念建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5, 43(2): 10-18. |
[5] |
张华峰, 史静寰, 郭菲. 求知、修身与发展的统合:国际比较视野下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5, 43(2): 19-33. |
[6] |
[德]底特里希•本纳(Dietrich Benner). 现代教育学和社会教育学的起源和实用性的十大论点[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9): 33-41. |
[7] |
李政涛. 概念研究为什么重要?——构筑教育学建设与发展的概念基石[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8): 1-8. |
[8] |
刘贵华, 孟照海. 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2): 1-17. |
[9] |
史静寰, 张华峰, 郭菲. 探讨中国学习者现象与建构教育学自主知识的努力——以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项目十五年探索为案例[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11): 12-29. |
[10] |
李政涛, 徐晓晓. 从“基础教育”到“基础教育学”:建构中国自主基础教育学知识体系[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11): 146-153. |
[11] |
胡劲松, 樊冲. 教育法学研究应增强教育学自觉[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10): 23-39. |
[12] |
项贤明. 劳动教育的理论意蕴[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41(8): 44-52. |
[13] |
郑永和, 周丹华, 张永和, 田雪葳, 王晶莹, 郑一. 计算教育学视域下的ChatGPT:内涵、主题、反思与挑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41(7): 91-102. |
[14] |
彭正梅, 周小勇, 高原, 王清涛, 施芳婷. 天下课程:论未来教育的四重视野[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41(12): 13-25. |
[15] |
洪如玉. 生态教育学: 回顾与前瞻[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41(12): 26-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