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子建, 邱德峰. 反思教学的对称性[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7): 27-37. |
[2] |
任海涛. 教育法典分则:理念、体系、内容[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5): 63-76. |
[3] |
马淑风, 杨向东. 什么才是高阶思维?——以“新旧知识关系建立”为核心的高阶思维概念框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11): 58-68. |
[4] |
张航. 高校强制退学的制度审查与法治化匡正[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1): 88-101. |
[5] |
李佳哲, 胡咏梅. 家长学习参与和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基于亲子关系和学习自信心的有中介的调节模型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7): 72-83. |
[6] |
张良, 罗生全. 论“用以致学”:指向素养发展的教学认识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2): 40-49. |
[7] |
马杰, 别敦荣. 我国研究生教育师生关系调查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12): 81-98. |
[8] |
雷槟硕. 教育法是独立的部门法[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10): 115-126. |
[9] |
冯娉婷, 肖磊峰, 周达, 刘启蒙, 刘坚. 家长教育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S省140所高中的调查[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12): 99-108. |
[10] |
朱虹, 杨向东, 吴冉. 缓冲与催化:希望在大学生自杀行为中的调节作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4): 154-163. |
[11] |
尚恩·罗尔斯顿. 杜威在华经验考述(1919—1921):中国是如何改变杜威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2): 59-62. |
[12] |
彭韬, 林凌. 赫尔巴特的性格形成理论研究——基于教育学与伦理学相互关系的视角[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6): 69-76+156+157. |
[13] |
任海涛, 孙冠豪. “校园性骚扰”的概念界定及其立法意义[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4): 150-157+168. |
[14] |
于浩. 我国民办学校利益关系法治化研究——以财税法为视角[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2): 46-53+154. |
[15] |
卢晓东. “超越因材施教”的小学分班原则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1): 64-76+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