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德胜. 表现的学校与教育的危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6): 16-26. |
[2] |
李晶, 刘晖. 高等教育发展理论:解构与重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6): 75-82. |
[3] |
朱洪洋. 隐念与执行者:教育政策执行研究新进路[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6): 131-136. |
[4] |
骈茂林. 教育改革中的跨部门协调:一个分析框架及其应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6): 137-148. |
[5] |
席居哲, 叶杨, 左志宏, 彭雅楠. 积极心理学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实践[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6): 149-159. |
[6] |
李云星, 王良辉, 周跃良. 信息技术的教育理论意蕴及其限度[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5): 17-25. |
[7] |
伍红林. 技术时代的教育学发展——兼议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学的两种可能[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5): 26-37. |
[8] |
马和民, 王德胜, 尹晗. 信息技术时代的教育学是一门“娱乐学”[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5): 56-66. |
[9] |
项贤明. 七十年来我国两轮“减负”教育改革的历史透视[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5): 67-79. |
[10] |
吴遵民, 李艳. 尊重视域下学生学习期望的政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5): 80-91. |
[11] |
孙杰. 重新理解《学记》:基于整体教育史观的审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5): 153-160. |
[12] |
李政涛, 罗艺. 面对信息技术,教育学理论何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4): 1-12. |
[13] |
李栋. 信息技术时代教育学理论的想象力——基于知识生产与理论重建的视角[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4): 13-24. |
[14] |
郭绍青. “互联网+教育”对教育理论发展的诉求[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4): 25-37. |
[15] |
杜育红, 臧林. 学科分类与教育量化研究质量的提升[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4): 38-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