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9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1-12-20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特稿
    比较法视野下教育法学定位与学科体系
    秦惠民, 王俊
    2021 (12):  1-14.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12.001
    摘要 ( 430 )   HTML ( 373 )   PDF(827KB) ( 455 )  

    在大陆法系国家,教育法学的学科体系主要以法律概念在教育领域的适用为逻辑起点,以教育法律、教育法律现象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对象,以教育法规范教育秩序和调整法律关系中教育主体的权利义务及学理逻辑为分析框架,以政府主导的教育改革与法律制度的互动为关注主线,以司法纠纷中的理论难点为问题导引。在普通法系国家,教育法学的学科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作为权利的持有者如何使用法律概念和推论模式,通过法律技术来解决争议和保护权利。教育法学的定位需要优先关注功能定位,而不是学科定位。教育法学学科体系是在权利义务体系和类型结构体系基础上研究和构造完备的教育法律体系的知识和理论范式,其科学性需要深入研究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其适切性需要关注教育领域内外不断出现的相关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的样本量判断——饱和的概念、操作与争议
    谢爱磊, 陈嘉怡
    2021 (12):  15-2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12.002
    摘要 ( 2143 )   HTML ( 468 )   PDF(899KB) ( 2454 )  

    饱和业已成为判断质性研究质量、说明样本量合理性的重要标准。本文系统梳理了三类饱和概念——理论饱和、主题饱和与数据饱和,指出研究者要考虑自身的整体研究设计以决定采信何种概念。此外,还介绍了三种记录和判断饱和的方法,它们分别是结构性编码本、饱和表以及概念深度量表。其中,结构性编码本较为适合采信演绎主题饱和与数据饱和概念的研究;饱和表主要有主题饱和表和编码饱和表两类,较为适合采信既定主题饱和模式、特别强调既定主题能够得到数据有效支撑的研究;概念深度量表尤为适合采信理论饱和模式的研究。本文指出,“度”的概念较好地把握了饱和的本质特征;质量(充分)而非数量(多少)是饱和的关键;饱和本身应当是具体的方法论实践,重视饱和,并对取得饱和的过程进行清晰陈述,有助于提升质性研究的规范性、透明度、质量和认可度。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拔尖创新人才
    社会责任感:拔尖人才的核心素养
    阎琨, 吴菡, 张雨颀
    2021 (12):  28-41.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12.003
    摘要 ( 537 )   HTML ( 365 )   PDF(778KB) ( 429 )  

    本文旨在论证社会责任感是拔尖人才的核心素养。文章首先厘清了培养拔尖人才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进而通过对理论和模型的梳理,分析了拔尖人才社会责任感的深刻内涵和重要组成元素。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社会责任感与拔尖人才其他特质之间的供给关系。最后,论文对我国拔尖人才社会责任感培养过程提出了具体建议,为拔尖人才培养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生代海归”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有序Logistic—ISM 模型的实证分析
    柳芸芸, 叶映华
    2021 (12):  42-5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12.004
    摘要 ( 455 )   HTML ( 70 )   PDF(1042KB) ( 792 )  

    随着越来越多80后和90后“新生代海归”选择回国发展,他们的就业质量随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203名 “新生代海归”为研究对象,探讨社会人口学背景、海外教育经历、国内求职活动三方面对其客观及主观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首先运用有序Logistic 回归模型确定“新生代海归”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发现回国时间、留学形式、留学区域、留学年限、学历、求职频率、面试次数、就业区域和单位类型影响客观层面的就业质量—即平均月薪;而独生子女、回国时间、留学形式、逆文化适应、第一份工作寻找时间、面试次数、offer次数、就业区域和单位类型等则影响主观层面的就业质量—即工作契合度、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向;同时,客观就业质量能够影响主观就业质量。根据上述发现,本研究使用ISM 模型建立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与层次结构,发现社会人口学和部分海外教育经历因素在“新生代海归”的就业质量模型中发挥深层根源性作用,海外教育结果(如学历、逆文化适应等)是处于中间的关键连接因素,国内求职活动是影响就业质量的表层直接原因。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最后提出了促进“新生代海归”高质量就业的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教育
    2020—2035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资源配置研究
    乔锦忠, 沈敬轩, 李汉东, 钟秉林
    2021 (12):  59-80.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12.005
    摘要 ( 929 )   HTML ( 90 )   PDF(1516KB) ( 733 )  

    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有前瞻性,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目标的指引下,有必要对2020—2035期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人口变动情况及其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采用Leslie矩阵的队列要素法和实地访谈法,对2020—2035年期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数、学校数、教师数和所需经费等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随着生育率和出生人口下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呈现出持续下降趋势;与2020年预测值相比,2035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量将下降约3000万;按现行学校规模计算,2026年(峰值年份)城区需新建小学4000所,2030年(峰值年份)城区需新建初中4000所,农村地区将有大量小学校舍闲置(3.73万);按现行师生比计算,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的需求量在下降,与2020年相比,2035年小学教师过剩约150万,初中过剩约37万。2031年,我国城区义务教育学生数将超过镇区,义务教育将总体进入以城市教育为主体的时代,教育资源配置应因地制宜,因时而动,充分考虑学生由农村向镇区和城区的转移。建议科学规划学校布局;适当提高办学标准,降低生师比,缩小班级规模,及时补充优秀教师;统筹优化学前、托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等教育
    我国研究生教育师生关系调查研究
    马杰, 别敦荣
    2021 (12):  81-9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12.006
    摘要 ( 597 )   HTML ( 66 )   PDF(988KB) ( 516 )  

    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影响着研究生教育质量。我国研究生教育师生关系类型正在由单一走向多元。国内已有的理论文献和实证研究对研究生教育师生关系类型的探讨多从导师与研究生的角色来构建和调查师生关系的类型。本研究旨在突破既有研究事先设定师生关系类型的角色模式,将师生关系置于基本的人际交流行为理论框架,从影响力(influence)和亲密性(proximity)两个维度来设计和调查研究生和导师双视角下师生关系的“权威-平等”和“疏离-紧密”程度,以及由此构成的不同师生关系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师生个体背景、互动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与不同师生关系类型的关系。通过对3903位研究生和865位导师调查发现,平等紧密型是研究生教育师生关系的主要类型,与此同时,轻度平等疏离型和高度权威疏离型也有一定的表现;研究生和导师的群体类别特征与师生关系类型弱相关,甚至不相关;一定的交流频次和时长与高度平等紧密型的师生关系关联性大;在研究生看来积极支持的环境制度条件与平等紧密型的师生关系关联性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何及如何创建创新创业型大学
    王建华
    2021 (12):  99-10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12.007
    摘要 ( 209 )   HTML ( 45 )   PDF(559KB) ( 143 )  

    创新创业型大学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发展范式变革而人为塑造的,其形成需要内部和外部条件。外部条件主要指社会的经济-技术范式,内部条件主要指大学的发展范式。对于创新创业型大学,外部条件起决定性作用,但这种决定性作用要基于相应的内部条件才能实现。在此过程中既要避免大学创新创业的官僚化和过度的功利主义,也要合理延伸大学的服务边界、更新大学的治理结构和组织文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益要素融入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和实践路径——以华东师范大学公益人才培养项目为例
    斯阳, 章晶晶, 李欣阅, 文若澜
    2021 (12):  107-115.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12.008
    摘要 ( 326 )   HTML ( 41 )   PDF(894KB) ( 286 )  

    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需要公益要素的融入,以人人公益的公共性理念提升劳动教育思政价值,以面向真实环境和创新学习方法实现高水平劳动教育,围绕学习者公益人格培育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研究通过对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人才培养项目的案例分析,提出应将公益性要素融入劳动教育的目标、方法和途径,构建公益性劳动教育体系,使得劳动教育目标更具体、形式更多样、资源载体更充分,以提升培育的有效性。公益性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应充分借鉴志愿公益教育的成果,围绕公益人格培育改进传统的劳动教育模式,吸纳和转化符合劳动教育要求的师资、课程、志趣社团、实践基地等,有效依托基础课程、应用课程、前沿课程的显性课程,结合学生社团、公益服务、公益双创的实践课程,探索改进新型评价方式,完善校内外公益劳动育人联动和辐射机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外教育史
    论陈伯吹的教材思想
    郭戈
    2021 (12):  116-125.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12.009
    摘要 ( 195 )   HTML ( 38 )   PDF(659KB) ( 310 )  

    陈伯吹对我国教材特别是小学语文教材有重要贡献。他在北新书局、儿童书局、国立编译馆和人教社工作时,先后编写多部教科书及其教学参考书,如《北新国语读本》(1932)、《复兴国语课本》(1934)、“国定本”《初级小学国语常识课本》(1943)和《高级小学国语课本》(1945)、新中国第一套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初级小学课本语文》(1955)和《高级小学课本语文》(1957)等。他对小学教材和语文教材问题也深有研究,论述了教材的概念、意义、目的、类型、编撰原则、制作方法及其与儿童读物的关系等,形成了独具特色、较为系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材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