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9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1-11-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特稿
    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
    朱永新
    2021 (11):  1-44.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11.001
    摘要 ( 962 )   HTML ( 449 )   PDF(1220KB) ( 1797 )  

    21世纪以来,新教育实验坚持以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和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为价值准则,以教师成长为逻辑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动”和相关课程为路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进行了二十年的田野实践探索。新教育实验提出的教师专业成长“三专模式”使数以千计的普通教师成长为卓越教师,在国内率先开展的“营造书香校园”“家校合作共育”等教育理念与行动实践,为建设书香社会、推动家校社政共育提供了强大助力。在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抗教育异化,回归教育本质以及大面积改善区域教育生态等方面,新教育实验也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探索。展望未来,我们将通过持续完善课程体系、开展未来学习中心试点、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力争把新教育实验建设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使新教育共同体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新教育学派。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习科学
    编程真的能促进儿童的个体发展吗?——基于28 项实验和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
    孙立会, 胡琳琳
    2021 (11):  45-5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11.002
    摘要 ( 740 )   HTML ( 409 )   PDF(906KB) ( 535 )  

    编程作为儿童面向未来、适应未来并改造未来的基本素养,不断得到各界的关注与重视,但其究竟到底有多少教育价值,众多学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及准实验研究,但研究结果却不尽相同。“编程能否真正促进儿童的个体发展”这一问题仍处在左右摇摆的学术争议之中。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外28项编程影响儿童个体发展的实验与准实验研究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1)整体而言,纳入研究的合并效应量为0.61,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表明编程可以积极正向地促进儿童的个体发展;(2)具体来看,编程能够显著地积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行为发展以及情感发展;(3)与小学及学前相比,编程在中学阶段对儿童个体发展的作用效果更突出;(4)与中期和长期编程活动相比,短期编程活动对儿童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5)编程教育在小规模样本中对儿童个体发展的作用效果相较于中、大规模样本更大;(6)不同编程形式的作用效果不同,其中不插电编程对儿童个体发展的作用更为显著。期望上述研究发现能为我国未来儿童编程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书面言语的因果表达及逻辑思维特征研究——一项基于1800名小学生作文的分析
    李姝雯, 李曼丽
    2021 (11):  59-72.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11.003
    摘要 ( 621 )   HTML ( 377 )   PDF(1108KB) ( 713 )  

    书面言语是最精心组织的言语形式,要求儿童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是一种复杂而又真实的思维活动。本研究以我国1800名小学生的作文为研究样本,使用人工标注、信息自动检索技术和描述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儿童的因果表达特征,并以此探究儿童因果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研究发现:第一,儿童的因果复句表达虽然整体上随年级递增呈上升趋势,但各年级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第二,面对不同认知复杂度的因果表达,儿童在书面言语中倾向于说明性因果表达;第三,儿童在因果表达上存在“五年级现象”,即五年级儿童对因果逻辑表达更为敏感。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小学生的语言教学提出了系列可供参考的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度学习品质刻画:评测工具的开发与应用——基于四城市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证研究
    胡航, 米雪, 李雅馨, 郎启娥
    2021 (11):  73-85.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11.004
    摘要 ( 514 )   HTML ( 50 )   PDF(945KB) ( 551 )  

    深度学习品质包含学习者个体、群体和深度学习系统三个层面,它已得到理论研究的高度认可,也由于难评测而阻碍了深入研究与课堂实践。图式和SOLO层次分类理论为深度学习评测提供了心理学基础,而思维可视化技术则提供了评测工具,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学习思维可视化系统,包含学习策略和认知结构两项软件与PDA产品。研究利用所开发的评测系统,在S(华东)、C(东北)、W(华中)和K(西南)四城市对4000余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了诊断。通过较大数据量的分析,研究得出了三点结论:一是学习策略与认知结构可作为深度学习品质的效应量;二是学习思维可视化系统对深度学习的评测具有较高有效性;三是深度学习课堂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包括在学习内容方面关注学科内容、学习策略与认知结构三者的统合,在学习方式方面关注个性化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构与运作模式,在思维品质方面关注复杂图式的构建与生成。深度学习品质评测工具的开发与应用将切实提升深度学习实施的可操作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现代化
    现代性反思与中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杨小微
    2021 (11):  86-9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11.005
    摘要 ( 506 )   HTML ( 57 )   PDF(758KB) ( 429 )  

    现代性危机的发生事出有因,其在教育上也有各种表现,寻求破解需聚焦于主体性和主体教育的是与非、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与复归、全球化吸纳与本土化坚守、信息技术变革教育是支撑还是引领等问题展开反思。教育现代化要走出“现代性危机”,对经典现代性应持有既“兼容”又“增容”的基本态度,并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行动来加以破解,在观念层面须借助文化哲学的反思,制度层面应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同时用力,技术层面则要解决人与物之间的价值融合。怎样推进教育现代化才是可持续的?文章从“一地一案”“一校一策”和“一人一境”三个方面探讨了解决的路径,具体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区域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以学校现代化标准引领学校特色化发展,为每一位师生营造丰富多彩、温馨友好的“小生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人类发展指数框架的中国教育指数的编制和比较研究
    任栋, 张捷, 曹改改, 毛一舟
    2021 (11):  100-114.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11.006
    摘要 ( 469 )   HTML ( 57 )   PDF(15000KB) ( 701 )  

    人类发展指数(HDI)框架下的教育指数,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制的人类发展指数的三大分项指数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国际教育发展水平的对比研究。论文按照HDI框架下最新的教育指数的编制方法,测算了1990—2018年度的中国教育指数,并进行了相关的国际对比分析和国内各区域的对比分析。测算和分析发现:纵向来看,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成效显著;横向对比发现,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还差距较大;国内各区域的分析发现,西部地区教育发展水平较低是中国教育水平发展不高的主要原因。论文对此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才培养
    国际化人才需求下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发展研究——基于在华德企对中国高校毕业生的期望及实现情况调研
    祝智庭, BorisWesemann, 闫寒冰, 王诗蓓, 李笑樱, 王巍, RobertA. Sedlák
    2021 (11):  115-12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11.007
    摘要 ( 680 )   HTML ( 68 )   PDF(1233KB) ( 806 )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化人才需求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风向标之一。中国高校所培养的毕业生是否能够满足国际化人才需求?本研究以此问题为出发点,在5200家在华德企中随机抽取了218家在华德企为研究样本,对在这些企业入职1—5年的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基本情况、能力发展情况,特别是企业对他们的期望及实现情况差异进行调研。调研结果表明,中国高校毕业生普遍在学科知识或专业技能等硬实力方面受到较多肯定,但在社交能力、个人素养等软实力方面距企业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根据这一结果,结合面向30名在德企工作的中国高校毕业生的访谈,提出改革中国高校的培养方式:加快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育人水准,加快课程改革的进程,构建有利于综合素养提升的校园生活,以及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业水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