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列克西. (2002). 法律论证理论(舒国滢,译).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
|
白斌. 论法教义学: 源流、特征及其功能 环球法律评论 2010 32 03 5 17 白斌. (2010). 论法教义学: 源流、特征及其功能. 环球法律评论,32(03), 5—17.
|
|
陈柏峰. 社科法学及其功用 法商研究 2014 31 05 67 73 陈柏峰. (2014). 社科法学及其功用. 法商研究,31(05), 67—73.
|
|
褚宏启. 教育法学的转折与重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5 44 53 褚宏启. (2013). 教育法学的转折与重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 44—53.
|
|
戴燕玲. 虚构的争议: 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争论新探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38 03 135 140 戴燕玲. (2016). 虚构的争议: 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争论新探.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03), 135—140.
|
|
董新良, 张俊姣. (2021). 地方教育督导立法: 问题与改进——基于40部地方立法文本的考察. 劳凯声主编. 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20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封丽霞. (2002). 法典编纂论: 一个比较的视角.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高秦伟. 行政法学方法论的回顾与反思 浙江学刊 2005 06 28 37 高秦伟. (2005). 行政法学方法论的回顾与反思. 浙江学刊, (06), 28—37.
|
|
何海波. (2008). 中国行政法学研究范式的变迁. 姜明安主编. 行政法论丛(第11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
|
侯猛. 社科法学的传统与挑战 法商研究 2014 31 05 74 80 侯猛. (2014). 社科法学的传统与挑战. 法商研究,31(05), 74—80.
|
|
黄卉. (2012). 从德国宪法判例中学习宪法实施技术——《德国宪法案例选释(第1辑)基本权利总论》评介. 黄卉主编. 福鼎法律评论(创刊号). 北京: 法律出版社.
|
|
金马妮, 杨文杰. 中小学教育惩戒司法审查的教育学反思——基于65份判例的实证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2022 42 15 94 102 金马妮, 杨文杰. (2022). 中小学教育惩戒司法审查的教育学反思——基于65份判例的实证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42(15), 94—102.
|
|
拉伦茨. (2020). 法学方法论(黄家镇,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
劳凯声. 教育法的部门法定位与教育法法典化 教育研究 2022 43 07 17 30 劳凯声. (2022). 教育法的部门法定位与教育法法典化. 教育研究,43(07), 17—30.
|
|
雷磊. 法教义学的基本立场 中外法学 2015 27 01 198 223 雷磊. (2015). 法教义学的基本立场. 中外法学,27(01), 198—223.
|
|
刘冬梅. 教育法学学科建构论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8 3 250 253 刘冬梅. (2011). 教育法学学科建构论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3), 250—253.
|
|
刘水林. 法学方法论研究 法学研究 2001 3 42 54 刘水林. (2001). 法学方法论研究. 法学研究, (3), 42—54.
|
|
秦惠民, 王俊. 比较法视野下教育法学定位与学科体系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 12 1 14 秦惠民, 王俊. (2021). 比较法视野下教育法学定位与学科体系.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9(12), 1—14.
|
|
秦惠民. (2008). 中国教育法学的产生发展背景与研究状态. 劳凯声主编. 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6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任海涛, 张玉涛. 领域法学视野下教育法学的理论定位与体系建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1 20 6 30 38 任海涛, 张玉涛. (2021). 领域法学视野下教育法学的理论定位与体系建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6), 30—38.
|
|
苏力. 中国法学研究格局的流变 法商研究 2014 31 05 58 66 苏力. (2014). 中国法学研究格局的流变. 法商研究,31(05), 58—66.
|
|
苏永钦. 法学为体, 社科为用——大陆法系国家需要的社科法学 中国法律评论 2021 04 83 95 苏永钦. (2021). 法学为体, 社科为用——大陆法系国家需要的社科法学. 中国法律评论, (04), 83—95.
|
|
穂积陈重. (2014). 法典论(李求轶,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
孙绵涛, 冯宏岩. 教育政策研究范式及其方法论探析 现代教育管理 2020 02 17 24 孙绵涛, 冯宏岩. (2020). 教育政策研究范式及其方法论探析. 现代教育管理, (02), 17—24.
|
|
孙霄兵. (2008). 教育法律的法理性质及其法学价值. 劳凯声主编. 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6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王大泉. 教育法典编纂的现实意义与实现路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 05 1 7 王大泉. (2022). 教育法典编纂的现实意义与实现路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40(05), 1—7.
|
|
王辉. (2004). 体罚禁而不止的病理分析. 劳凯声主编. 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3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吴本厦. (2009). 教育回望: 1980年学位条例草案全票通过. 中国教育报, 2009-08-30(01).
|
|
吴福生. 一部重要法律的诞生——制定《教师法》的前前后后 人大工作通讯 1994 01 29 32 吴福生. (1994). 一部重要法律的诞生——制定《教师法》的前前后后. 人大工作通讯, (01), 29—32.
|
|
武建敏. 认真对待法学研究的实践导向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20 04 11 26+155 武建敏. (2020). 认真对待法学研究的实践导向.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04),11—26+155.
|
|
武秀英, 焦宝乾. 法教义学基本问题初探 河北法学 2006 10 132 138 武秀英, 焦宝乾. (2006). 法教义学基本问题初探. 河北法学, (10), 132—138.
|
|
习近平. (201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 北京: 外文出版社.
|
|
谢伏瞻.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 2019 05 4 22+204 谢伏瞻. (2019).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 (05), 4—22+204.
|
|
徐国栋. (1992). 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成文法局限性之克服.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
叶澜. (2014). 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
|
余雅风. 我国教育法学的发展及其对教育法治的回应——基于学术史的视角 教育学报 2021 17 1 143 157 余雅风. (2021). 我国教育法学的发展及其对教育法治的回应——基于学术史的视角. 教育学报,17(1), 143—157.
|
|
袁方. (2015).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湛中乐, 苏宇. 教育法学的理论体系与学科建设初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 13 24 湛中乐, 苏宇. (2016). 教育法学的理论体系与学科建设初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13—24.
|
|
张瑞芳. (2013). 我国教育法学研究方法现状及发展趋势. 劳凯声主编. 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11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张玉堂. 试论教育法学的独立性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1 89 93 张玉堂. (1998). 试论教育法学的独立性.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89—93.
|
|
赵明. 实践哲学语境中的法律真理问题 浙江社会科学 2020 05 38 51+157 赵明. (2020). 实践哲学语境中的法律真理问题. 浙江社会科学, (05), 38—51+157.
|
|
中国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 (1984). 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
周彬. 论教育法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 9 43 48 周彬. (2008). 论教育法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9), 43—48.
|
|
周光礼. 反思与重构: 教育法学的学科建构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 6 50 55 周光礼. (2007). 反思与重构: 教育法学的学科建构.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6), 50—55.
|
|
周航, 申素平. 从教育立法到教育立法学: 法典化的学术因应 教育研究 2023 03 140 150 周航, 申素平. (2023). 从教育立法到教育立法学: 法典化的学术因应. 教育研究, (03), 140—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