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阎光才. 大学本科的教与学:理论与经验、理念与证据[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6): 1-15. |
[2] |
孙妍妍, 顾小清, 丰大程. 面向学习者画像的评估工具设计:中小学生“学会学习”能力问卷构建与验证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6): 36-47. |
[3] |
王竹立. 新知识观:重塑面向智能时代的教与学[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5): 38-55. |
[4] |
吴遵民, 李艳. 尊重视域下学生学习期望的政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5): 80-91. |
[5] |
赵健, 杨晓哲. 中国语境中学习科学发展的历史进路和当代使命——基于科学范式形成及其知识图谱证据的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5): 92-104. |
[6] |
郭绍青. “互联网+教育”对教育理论发展的诉求[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4): 25-37. |
[7] |
张学文. “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怎样的质量评价观?——基于排行性评价视角的哲学省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4): 84-93. |
[8] |
李淼云, 宋乃庆, 盛雅琦. “因班施教”:课堂人际知觉对学生学习兴趣影响的多水平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4): 94-103. |
[9] |
马婧, 周倩. 国际混合学习领域热点主题与前沿趋势研究——基于科学知识图谱方法的实证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4): 116-128. |
[10] |
任海涛. “教育惩戒”的概念界定[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4): 142-153. |
[11] |
朱虹, 杨向东, 吴冉. 缓冲与催化:希望在大学生自杀行为中的调节作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4): 154-163. |
[12] |
伦纳德·瓦克斯. 杜威与孔子的对话:1919—2019[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2): 45-52. |
[13] |
宋萑, 王恒. 教师校本培训转化促进机制研究——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2): 108-115. |
[14] |
吴秋翔, 崔盛. 鲤鱼跃龙门:农村学生的大学“逆袭”之路——基于首都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的实证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1): 124-136+170. |
[15] |
兰岚. 论我国终身教育的立法核心——公民学习权保障[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1): 152-159+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