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范子英, 赵欣仪, 韦佳妤. 自媒体的公共信号与高考志愿报录——基于“张雪峰新闻事件”的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5, 43(3): 58-77. |
[2] |
熊文. 体育中高考:科学质疑与伦理追问[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5, 43(3): 78-94. |
[3] |
郭丛斌, 武玮, 任静.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科学教育能否影响学生高考科目选择——基于STEM管道理论的实证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5, 43(3): 95-109. |
[4] |
刘海峰, 韦骅峰. 不同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评价的实证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3): 1-11. |
[5] |
周建华, 单正义, 覃红霞. 新高考是否促进了学生自主选科?——基于CatBoost回归树模型的实证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3): 12-25. |
[6] |
李木洲, 曾思鑫.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师适应性模型研究——以个人-环境匹配理论为视角[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3): 26-37. |
[7] |
张建珍, 梁晓雨. 新高考制度下家庭背景对高中生科目选择的影响分析——基于浙江省2017—2020届高考毕业生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41(6): 47-58. |
[8] |
李淑惠, 李上, 范良火. 我国高考数学应该引入计算器吗?——基于对30个国家和地区高考政策和实践的调查及思考[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41(4): 83-92. |
[9] |
张首登, 郭丛斌. 高考命题:全国统一还是分省自主?——从县、市高中学生精英大学入学机会差异的视角[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6): 99-111. |
[10] |
王金龙, 邬志辉. “双一流”政策对高校本科生源质量的影响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4): 64-72. |
[11] |
温忠麟. 高考选考科目定级计分和校准的若干问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6): 34-42. |
[12] |
鲍威, 金红昊. 新高考改革对大学新生学业适应的影响:抑制还是增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6): 20-33. |
[13] |
韩平, 方红峰, 任学宝, 钱万军, 王小平. 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创新实践与探索[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3): 158-165+171. |
[14] |
刘世清, 崔海丽. 高校招生自主权:历史嬗变与困境突围[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3): 125-134+170. |
[15] |
游畅, 王阳, 朱晓超, 宋可即, 何鑫, 黄晓平, 陈昶安, 郑方贤, 丁光宏. 科学选拔创新人才的理念、方法与成效——2006-2017复旦大学改革探索综述[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3): 115-124+170. |